蒲巴甲引吭高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蒲巴甲和宗吉
导演胡雪桦在松江大学园区首届电影节开幕式上
新浪娱乐讯 由上海上影集团、松江大学园区管理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松江大学园区首届电影节正式拉开序幕。10月23日,正在全国热映的魔幻异域大片《喜玛拉雅王子》作为该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首先在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大剧场中与松江大学城的师生们见面。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松江大学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皮耐安、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副校长梁晓庄等出席电影节开幕式并致词。
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们踊跃向《喜玛拉雅王子》导演胡雪桦、主演蒲巴甲(blog)、宗吉提问,尤其是提到蒲巴甲在影片中的表演时,宗吉透露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蒲巴甲就是一个刻苦的学生。他每天起床最早,不仅自己练声、练形体,还会去一一敲同学的宿舍门,督促大家一起努力,不要懈怠。话音未落,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复旦艺术学院传媒影视学院院长汪天云带头鼓起掌来。
汪院长说,之所以把《喜玛拉雅王子》作为首届松江大学园区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们认识国产片、懂得欣赏国产影片。《喜玛拉雅王子》是一部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大片,又是极具文化底蕴的藏语电影,这部影片不仅满足了视听需求,又契合了观众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集可看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
二就是为了让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们亲自与导演、演员零距离地交流对话。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都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他们可以从导演、演员的身上学到对艺术的执著与追求。电影人刻苦耐劳的是他们最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据悉,首届松江大学园区电影节将从10月23日持续到11月6日,期间将放映中外佳作10余部,包括《东京审判(blog)》、《心火》、《小城之春》等,主办方还将邀请电影人走入校园举办大型讲座,由大学生自己投票参与“我最喜爱的电影”等活动。
观众篇
天空下,一望无垠的高原。
雪域上,神刀出鞘的王子。
牦牛簇拥、骏马飞驰、苍鹰翱翔,青山连绵、澈水如镜,红颜薄命、英雄情长。
千百年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数百年前爱恨幽幽再一次出场,镜头把古丹麦的城堡花园中上演正烈的《哈姆雷特》搬到了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于是再一次血洒苍穹悲歌遍野。
这是10月23日上映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剧院的一幕。作为上海松江大学城电影周的首部电影,《喜玛拉雅王子》导演胡雪桦与主演蒲巴甲、宗吉的到来令松江大学城和SIVA为之激动不已,全场一千多个席位座无虚席。
今年有两部影片都借鉴了《哈姆雷特》的经典桥段。相较于冯小刚《夜宴》的精致画面,对艺术有一定认识的SIVA学生似乎对《喜玛拉雅王子》有些失望。也许是宣传得太过火,一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成了对艺术有高要求的学生们眼中的赝品。客观的他们认为影片关于东西方文化的挖掘还是很值得鼓励和借鉴的。不足之处有待今后更成功的影片补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将上下而求索。
影片结束后SIVA学生就电影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他们觉得情节紊乱是可以理解的。生生把好几个小时的戏剧压缩成一百分钟的电影,节奏的确难以控制。以至于忠于原著的观众抱怨糟蹋了一盘视觉盛宴,对原著不甚了解的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可避免的流失了一些精华。对于稍显粗糙的影片剪辑和有欠妥帖的蒙太奇的运用,学生们认为这是原始的粗旷的不羁的自然的文化的藏文化的还原,是影片别具一格的特点。
然而寻常观众始终还是不如意的居多。只能说这是一部优秀的还原藏文化的民俗风情片,故事情节却尚欠火候。观众为巍峨雄壮的自然风光折服,而非陶醉在复杂的家族纠缠中。
观众们在为忧郁王子蒲巴甲沸腾的同时也不放过研究这部青藏高原上的《哈姆雷特》的机会。直面百忙中抽空到来的胡雪桦导演,作为专业研究影视艺术的SIVA学生当然不会放过交流影片的机会提出了种种疑问。为什么会选择在青山雪域体现北欧城堡王公贵族的风情?当西方的刺剑PK东方的弯刀影片是否还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创作班子的本意?莎士比亚化的中国电影有什么前景?蒲巴甲作为一个新人担当哈姆雷特的角色是否是一次大胆尝试?
导演篇
胡雪桦导演强调制作“莎士比亚化的中国电影”,但求“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致力于细究莎翁名著经久不衰的原因,将其流传百年的精华所在吸收改进从而运用到中国电影当中,使中国电影的文化层次更进一步。
打算将进行“三王系列” 到底的胡导为他的作品做了一番解说。《兰陵王》的雄壮与“西藏王”的悲怆由于期间相隔十年大相径庭。SIVA05届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对十年间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及对“三王系列”中三个“王”的内在传承的疑问,请胡导接招。
胡导表示对于这个有水准的问题他没有设想到,但仍尽力做了解答。《兰陵王》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是一段关于面具的传奇。当面具脱下来的时候必须以人血来祭。这也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他认为爱是艰难的,但人不能没有爱。有了爱才能产生生存的冲动。新片《喜玛拉雅王子》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莎士比亚》,一部被各国改变重拍达三十九次之多的著名剧作。他将对《哈姆雷特》的理解加以改变润色,再将优雅的古丹麦背景彻头彻尾的转换野性的西藏风情。这就是《喜玛拉雅王子》所要表现的“中国的莎士比亚”艺术。至于“三王系列”的完结篇“上海王”,胡导透露了一些剧情梗概。这将是一部关于建国初期上海滩红帮黑帮的冲突,也同样是一个关于爱与生存的故事,将为“三王系列”划上一个圆满句号。
《哈姆雷特》是莎翁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其经典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question.”也几乎成了这部巨作的广告词。的确,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哈姆雷特的沉默、爆发与灭亡贯穿了整片丝丝入扣的爱恨情仇。纠葛到最后,全然的死亡提升了爱与恨、生与死的对立和共存。这同时也是胡雪桦导演“三王系列”的主旨所在。
影片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和谐。东西方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背景,具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其主旨都是引导人向善从良的。所以无论是东方的释迦牟尼,还是西方的耶稣基督,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与优势体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全然的融合在一起。《喜玛拉雅王子》是尝试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交融的一个大胆挑战。
东西方文化既是对立也可共存,国际流行所趋让文化传承交融达到了新的高度。胡导建议作为专业的学生对这个课题可以进行详尽的研究以弥补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界对西方文化研究的不足。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一部影片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否定它高层次的艺术价值。《喜玛拉雅王子》的先锋作用为中国电影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艰巨任务开了一个好头,往后也将越来越深入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统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
演员篇
终于见到了蒲巴甲。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男孩虽然顶着“好男儿(blog)全国冠军”的光环仍难得的保持着原始纯真,这种特质让人感觉蓝天青山白雪都是为他而生的。然而他谦逊有礼的态度与桀骜不驯的脸庞显然成了对比。
甲壳虫(蒲巴甲粉丝)提问:很多人认为你角色的局限性很大,只能演类似藏族王子之类的民族角色,对此有什么看法?
蒲巴甲回答:歌手和演员重在培养独有的特色。演员的角色应该是可塑性很强、拓展性很大的,什么角色都可以胜任才是好的演员。
菠菜(宋晓波(blog)粉丝)提问:作为好男儿中第一个交出影视作品的人,你对其他好男儿有什么建议?假设你要拍一部电影,会怎样安排好男儿们的角色?
蒲巴甲回答:每个好男儿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晓波,他是很让人疼爱的一个人。每个星期他的舞蹈表演都让人期待并给人眼睛一亮的清新。也许他站在舞台上就是最好的表演。特别感动他的努力和勤奋,这是值得每个人都学习的美德。至于安排角色,这是不敢当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不是都会向演艺圈发展。
观众代表问:看完好男儿之后我们都对你很钦佩,不知道演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感触?
蒲巴甲回答:因为是第一部影片,很难说有什么感触。普通人拍电影是很辛苦很艰难的。汉族也有很多优秀的片子如《康定情歌》、《茶马古道》、《尘埃落定》,都是很成功的作品。现在出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王子角色对我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藏族人的王子更加有压力。压力可以激励我成长,我会越做越好的。
舞台上的蒲巴甲英姿飒爽玉树临风,接受访问时他表现出可爱直率的一面,尽显藏族人民爽朗豁达的本性。身边的宗吉表示蒲巴甲是很用功的学生,由于他的普通话很不好,所以在上海戏剧学院藏族班学习时总是最早一个起床练习台词,力求做到最好。这股认真好学的精神是很多学生都欠缺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每当接受采访时他不太理解问话就会立即询问身边的人,在理解之后经过大脑组织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大可能的表达给大家。
宗吉的皇后角色挖掘并不深刻,可能是戏份左右,被控制了深度。原著中的皇后是个贪慕虚荣的女人,而影片中的皇后是一位被苦难与寂寞磨去青春的红颜,挣扎在矛盾中无力自拔。纯藏服打扮的宗吉比蒲巴甲更有西藏风情,她的歌声博得了大家的赞赏。
坐在舞台上的蒲巴甲与宗吉在入场之初就应广大观众的要求合唱了《红河谷》的插曲《牺牲》。蒲巴甲个人演唱了影片的主题曲《神香》,立即赢得满场掌声。
虽然观众们跟导演演员的交流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可是他们精辟的观点对SIVA的学生有了极大的启示。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SIVA会诞生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这一晚,SIVA的“大眼睛”里处处沸腾了欢声雀跃。这会是学生们一生中难能可贵的经历和珍贵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