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精品购物指南》:听冯小刚讲《集结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22:27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听冯小刚讲《集结号》(图)

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善谈,但他不见得愿意跟你好好谈。不对路子的时候,他甚至很蔫儿,有一搭没一搭地应和两句,其余时间都低头沉思,又或者气不打一处来,冲你拍案怒斥,点你死穴。换句话说,他相对真实、相对不加掩饰,这对一个娱乐圈大鳄而言,已算难能可贵。他从不掩饰自己对票房的最大欲求,因为他是即将上市的华谊兄弟电影公司的股东和“拳头产品”,他必须在商言商、取悦绝大多数急需被笑翻或煽哭的观众,那也是一个职业化的商业导演应有的义务与责任,不像很多所谓的玩儿艺术的自以为是的“大师”,拍的片子没人看,害得老板欲哭无泪,自己却从不少拿一分钱导演费,在落得个兜满肠肥之余,反过来却说什么“坚持自我、献身艺术”的连篇鬼话。

  他或许真是站在某些“巨人”的肩头才得以傲然独立的,比如王朔,比如刘震云(blog),王朔近两年对他这位曾经极其密切的合作伙伴的种种追述与“定性”,何其不堪,叶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更是对他进行低级化的戏仿,仿佛这人真是一朝得志、急功近利。今日的冯小刚或许依然不能令自己的作品达成笑泪与共的大师级效果,但至少能让人笑、能让人哭,就算只是最浅层的感动,又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能像他那样可以在大悲大喜、古今之间自由穿行、勇于尝试?最重要的是,他从未反唇相讥,数落过别人的不是,不是因为别人没有把柄,而是因为他心存感激。当然你也可以说他鸡贼,但谁不鸡贼?是你吗?

  现阶段对冯小刚最重要的事情及意义,就是没有明星、全靠他自身的品牌效应,看战争大片《集结号》能否再在中国电影市场呼风唤雨,如果成了,他就可以完全放松身心地去玩儿各种自己感兴趣的电影了。比如一幅油画带给他的震撼,比如一段感情带给他的感动,因为他不需要再被证明什么实力和号召力:“我就是最大的腕儿。”反过来说,《集结号》对冯小刚而言,是一道终极考验,所以他很倾情、很重视、很紧张。

  在宽敞明亮、井井有条的冯小刚工作室,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头顶沐浴着冬日暖阳,滔滔不绝同时也是娓娓道来地向前来专访的记者讲述《集结号》的一枪一炮、一幕一幕……记者甚至无需发问,只需在他的言语意境和玄机中共同穿越、回望、体验。工作人员事后告诉记者说,冯小刚好久没这么畅快地“抒怀”过了,以前他说过太多的车轱辘话,没想到这一次这么尽兴。

  所以,这一次记者也不再设问,全文引用“冯小刚语”,请大家共赏《集结号》。

  不讨论战争的意义,不讨论牺牲的价值,单说“委屈”这件事儿。

  其实这个故事可以特别简单地说清楚,就是谷子地一直在等着一个号,但是这个号一直没有吹,最后全部阵亡了也没有吹。后来他就为这事儿找了几十年,最后发现压根儿就没吹。我最早看这个小说,直到看到谷子地最后在墓地——小说写的是东北林场,人家告诉他真相的时候,他恨不得把碑给砸了,但他后来又原谅了。就这一笔,让我感觉有“魂儿”了。然后刘恒(编剧)就说,咱们第一不讨论战争的意义,第二也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咱们就弄“委屈”这件事儿,弄这个可能仍然会有一点儿障碍(审查上),但相对来说它不太是忌讳。另外弄这个也有一些好处,就是一般观众最容易接受一个人受了天大的委屈,这个事儿比较容易刺激观众的神经。

  现在公映的版本跟你在釜山看到的还是有一些改变,主要是最后谷子地找到墓地那场戏,词儿改了一些。谷子地不是对小梁子说“你不欠我的,我也不欠你的,咱俩谁都不欠谁的了”吗,他们不让说这些话。原来他们说整个墓地那场戏都有问题,后来我解释了半天。

  其实片子要说有问题的话,就是没拍谷子地在全连覆灭后怎么又穿上了国民党的衣服,又被共产党俘虏了。我觉得以后肯定有人会提出来。其实我们拍这种制作,要像好莱坞一样,一定要在预算里留出一笔钱,等剪辑完了,发现有明显漏洞的时候,必须补。但当时那帮韩国制作人员的合约已经到期了,我已经追加了一次,再追加,公司就说算了,因为赶上春节,这帮人回去再回来,再拍上5天的话,费用肯定承受不了。

  其实刘恒在剧本上写了这场戏了,就是交待谷子地是怎么被俘的。实际上打完仗他昏迷了,醒过来他把战友的尸体拿炸药封好,自个儿换上敌人的衣服,摸到国民党营地里弄吃的,同时把一个弹药车给炸了,人家发现了,他于是也被打在那儿了,后来共产党过来打扫战场的时候就把他当成国民党兵给俘虏了。

  后来我也没辙,就临时把这场戏拿掉了,但做完片子怎么能让它给说圆了?我就用一段字幕来交待,在谷子地到医院之前在黑屏上过渡一下。

  应该有这样一部电影,来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牺牲者。

  我原来也特爱看《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包括看《解放》,看朱可夫什么的,但后来我觉得他就是坐在指挥部里头,敢拿自己的队伍往上堵。他跟别的军阀不一样,别的将领有的时候还保存实力,他就是敢赌,赌成了就成了,赌不成再说,我就觉得这种人有点儿让人烦,因为大部分牺牲的士兵——刘恒写剧本的时候,翻老兵日记,看到一个连队在1948年初的时候,满员是120人,到1948年底这个部队的编制还剩110人,从账面上你感觉只死了10个人,但实际上一年里头部队补员600人,也就是说,死了六批了。刘恒说,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为什么都在冬天打?他发现在冬天打有一个好处,就是冬天收尸特别容易,大雪一盖他不臭,你在这儿晾了一个月,后方才跟得上,才能打扫战场,清理尸体的时候才不会有瘟疫,因为都给冻上了。夏天不行,成千上万的人堆在田野里,马上就腐烂,马上就臭。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

  像叶大鹰(blog)(导演)可能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的出身、他的立场……他们那些干部子弟,一定觉得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帷幄这些事儿很牛,包括像《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作者邓一光。但我不是那么一个出身,我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的,那些被牺牲掉的士兵在和平年代完全被忽略了,因为数字太大了,没法拿出来单说,唯独有机会拿出来单说他们的,就是我拍一个电影,或者你写一篇文章,你就单写这么一个人,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我同意陈可辛的观点,但不能把《集结号》弄成那样。

  你看我拍《集结号》,老说它“特男人、特有情义”,但陈可辛的《投名状》(blog)则完全不相信所谓结义这回事儿,他认为那是特别扯淡的事儿。当利益和女人等所有事儿一出现,就土崩瓦解、不堪一击。我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但在《集结号》里头,我还是表现了谷子地的坚持和忠诚,但那也是因为这一部电影,真在现实生活中,我实际上比较同意可辛那种看法,因为我看了太多的所谓哥们儿义气,到最后你发现掰得最狠的是他们,是朋友,不是敌人。但在《集结号》里头,我不能揉进去这些,那等于给自己下了一个锁。在这个电影里头一定要表现出坚持,谷子地一定要给他的士兵证明这个事儿。但也是因为这些人都死了,要是都活着,到后来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大家就不一定怎么着了。所以在生活中你经常发现的是——这个人死了,你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利益和利害的冲突了,那么他永远都会特别受欢迎,你一想起他来,就说“倘若他在将如何如何”。

  葛优太老,孙红雷陈建斌又没法来

  在最初为《集结号》选扮演“谷子地”的演员时,的确考虑过用大腕,也跟华仔打过招呼,但实际上有票房号召力的男女明星加到一块儿也不超过十个。女的像杨紫琼,在国外卖片的时候起码还算是一个因素,还有巩俐章子怡张曼玉;男的就是李连杰(blog)梁朝伟(听歌)刘德华(听歌),其实梁朝伟也就是这两年才有市场的,原来也不行,完了之后就是周星驰、李连杰、成龙(听歌,blog)……就这几个人。再加上我们的葛优。把香港的刨掉,就只剩下葛优一个人了,但是葛优的年龄……葛优最近这两年老的有点儿快,脸上都开始有老年斑了,还有他的体力,同时我也很担心他在喜剧上的惯性,因为他在《夜宴》里就出现过这种问题。其实如果他过去没有老演喜剧,大家要是对他不熟的话,他演成《夜宴》那样,大家也不会乐啊。所以我想既然这样就干脆找新人,因为如果你退而求其次找二级明星的话,他们要钱也不少,而且你真正细想一下,国内的男明星也不少,但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就算是葛优演戏,我觉得也还得对着他的路子,他的那种冷幽默还必须得配上合适的冷幽默的语言,如果你只摆弄他那张脸,可能就有问题。后来我真是试了好多演员,比如李易祥,就是《我叫刘跃进》(blog)的主演,后来发现他稍微有点儿软,太老百姓了。也用邓超(blog)试过,但我觉得他那种圆脸儿……孩子气还是有点儿重,黄晓明(听歌)我也试过,但是我觉得他和这个片子的风格不合适,他太好看了。我还也想过用孙红雷,但华谊又特别希望用了这个演员后,这么大的赌注、这么大的制作,希望这个人能签给华谊,那孙红雷是不可能的。陈建斌我也试过,我觉得还行,靠谱!但后来也是因为合约的问题,没成功。包括廖凡我都试过。

  最后用了张涵予(blog),虽然很冒险,但现在我觉得真是用对了。我请姜文来看《集结号》,他跟我聊,说如果有人请他做评委,去选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他先不说演的是好是坏,他要是投票的话,首先要想这个演员他演了这个角色,那他是不是不可替代的。他举个例子说葛优演《编辑部的故事》,如果他姜文来演,虽然也能让大家乐,但葛优绝对是最合适的,是不可取代的李冬宝。再比如说《投名状》里李连杰演的好不好?不错!但陈道明来演行不行?也行。梁朝伟来演行不行?也行!这就不算“不可替代”。然后咱再说演技好坏。从这个思路上来说,我觉得张涵予这次还真有点儿不可替代。那天我单独请葛优看这个片子,他一边看一边说不错,“这个哥们从哪儿找的?是谁啊?”,他还说我挺运气的,因为这个戏的男演员必须撑得住,张涵予则完全撑住了。葛优后来还给张涵予发了一个短信,说“你是有准备的人,等到了机会”,他说得很中肯。

  在片酬这方面,我倒没有那些拍艺术片儿的导演狠

  当时我都有点儿打退堂鼓了,因为我也知道七八千万投资的片子,里面却没有明星,从市场角度来说,很多老板真的不愿意做。你像香港,寰亚公司给香港的媒体看《集结号》,他们的反应出奇的好,但香港的院线却说最多就做五个拷贝,因为在香港没有明星的话,你就别打算让观众进电影院,就是王家卫的电影没明星,人家也不进来。后来因为看到媒体这种反应,发行公司就又增加了五个电影院,现在变成十个电影院。而《投名状》在香港则是60个拷贝,整个儿铺开。

  当然在咱内地,还有一个“我”的卖点。有时候跟香港导演聊天,他们很羡慕说在内地可以不因为明星卖钱,而因为导演卖钱。刘伟强(blog)都拍过《无间道》了,但他现在去跟老板谈,还没说大纲呢,人家就问他卡司是谁?他说我还没考虑好,老板就说那你最好先把这个定下来,咱再聊故事。

  我是一个拍商业片的导演,但我发现,比如片酬这事儿,很多时候我倒没有拍艺术片的导演狠,那帮导演说一百万美元片酬就是一百万美元,没有商量。你像王家卫他们,片子虽然是艺术片,但导演肯定是贵的,你要舍不得花这个钱,你还真就别跟我谈这个事儿了。我要是特想拍这个片儿,马上就会站到投资人的角度考虑,如果说这个片子可能不太赚钱,我要是还跟人家要一个高片酬,人家就觉得你这是干什么呢!?我就张不开这个嘴。所以在挣钱这个事儿上,我倒没那么商业。

  一开始我就没想找内地的技术团队

  《集结号》打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找内地的特效团队。一开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那拨人,但是询回来的价根本不可能,我把整个电影的投资拿出来请他们还差不多。我正好在此期间看了《太极旗飘扬》,觉得做得挺靠谱的,美国很多二流战争片还做不到它这种水平,无论爆破还是声音的质感和丰富性,包括特效化妆部分,我觉得都不错。

  为什么不在国内找人?国内干这行都得有执照,但有执照的也就是北影、长影、八一厂那些人,北影厂的已经彻底解体了,也就剩下车间里一点存货,但也没人研究这方面,能做出来的效果,也就是电视剧里边儿一股烟儿一股烟儿那种。至于八一厂的人,你跟他们一聊,说想做出《太极旗》或者《大兵》那种效果,他们马上就说我们的技术不比人家差啊,他们不接受人家比他好的事儿,所以没法儿聊。

  包括声音。咱国内的战争声音资料,买的全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战争片的资料,人家保留核心技术,只留给本国大片儿用,或者等你真正花钱来雇的时候才用,人家等到十年二十年以后,把早先的技术资料出成碟,卖向全世界,包括枪声、炮声、爆炸声。我们国家买的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战争资料,新技术你根本拿不到。而韩国人刚好有几个人给美国人当过助手,就把这个偷来了,在韩国成立私人的公司,专门儿琢磨这个事儿,所以不管在爆破特效、特技化妆,还是战争动效方面,都很先进。

  在气质上你得像一线的战争片

  我原来特别担心片子出来是一半一半,一半是战争。

  实际现在的战争戏大量的削减了,我大概裁掉了有20分钟的战争戏,前面的巷战我裁掉了10分钟,原来是25分钟,后面的阻击战裁掉了10分钟。我后来发现到第二个阻击战,我反复看,已经有了疲劳感了。什么时候才开始入戏呢?直到吹号了,观众开始关心的不是视听的东西了,关注这个事儿了,这个时候已经到第二本的尾巴了,就是40多分钟了,我觉得挺危险的,所以就删了不少战争戏。

  我原来担心和平年代的寻找特别单一,但是做了几次试映,有不少观众跟我讨论的时候,我原来以为他们会跟我说打得挺牛的,反而他们拽着我聊的都是谷子地,我就发现,我原来比较担心的后半部分,其实顺着他的寻找,能把电影情带出来。完了我会问他们觉得这个片子的战争打得怎么样?对了!打得挺不错的,观众的反映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状况。好些女观众,说原来这样的电影不太爱看,但是反倒她们在看到后半截的时候,还能掉点眼泪,伤感,所以这个担心,通过这几次试演,估计可能问题不太大。

  咱们拍这个战争片不是创造,因为你现在别说创造,人家已经有的东西怎么拍的你都不知道,就是怎么能够像那么回事儿,否则的话,这个片子肯定砸锅。在气质上你得特别像一线的战争片,不敢说超过人家,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家怎么弄的,你就把他们找过来给你弄,你也不能说你能超过他。

  我觉得《大兵瑞恩》和《黑鹰降落》比较厉害,其实《珍珠港》什么的是另一路子,我觉得空战轰炸不如步兵的过瘾。

  大家都认为《贵族》这个事儿特别的好玩

  我原来有点觉得自己身上有很大能量,要找很多的突破口,然后喜剧上等于是有领地了,华谊兄弟他们给了我机会去尝试,当然我也对得起他们,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的是更大的票房。所以我实际上有点知足了,我觉得其实差不多了,就是你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了。就不像刚拍了几部喜剧之后,憋着,我一天都不想休,急于表现,急于想把自己的这种能量释放的感觉,错综复杂地拧在一起,让你有特别大的干劲。这几部下来,觉得其实差不多了,你该试的都试了。所以你跟着再干的时候,比如说拍一个《贵族》,完全是答谢。像《夜宴》和《集结号》都是别人写的剧本,我就是谈,我没有压力,这个事儿不在我的肩膀上,在刘恒的肩膀上,我是属于逼债的,一到喜剧便成我是欠债的。现在可能不是这么一个状态,写剧本真是特别累的一件事儿,我现在都宣传到这儿了,再不动笔真来不及了,你脑子里每天都在想这件事儿,可是我往那一坐,有时候往电脑那一坐,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一想算了,等宣传期过了再来吧!所以我就真是想说希望能够有一两年的时间来做剧本。

  大家都认为《贵族》这个事儿特别的好玩,观众会觉得是讽刺有钱人,拿有钱人开心的一个戏,就说快点,咱们明年一定得弄这个。因此我要没弄出来这个,就等于一堆人都恨不得吃了我,冯小刚你太不仗义了!所以这件事儿无论如何再疲劳也得弄,而且要把它弄得好玩。本报记者 许涯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