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的新片开画日,六部新片同日上映,并分别列入票房前六名,依次是《苜蓿地》、《爱斗大》、《新娘靠边闪》、《我们这一家》(电影版)(Atashin chi the Movie)、《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和《引渡疑云》(Rendition)。而周日票房比起开画日票房变化不大,只是《新娘靠边闪》以高出《爱斗大》20000港元的优势排名第二,再加上票房数字上有所增长,而一扫本月以来的一直的票房低迷状态,更是为新片争了一口气。
《苜蓿地》夺冠
冠军《苜蓿地》和季军《爱斗大》都是以手提摄影为主的影片,前者是一个关于怪物入侵纽约的末世科幻片,强烈的摇晃镜头几乎拍出了当时面临灾难的人们的那种恐惧感,而后者是一部彭顺联合新导演一起创作的青春题材影片,结合近年来的网络视频、偷拍等,拍出了一种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尽管剧情有些突兀但是仍然深受青少年观众的欢迎。(《苜蓿地》尽管才上映4天,累积票房已经超过本周票房十名榜中的任何一部,即使是已经上映三周且上周取得冠军的《美国黑帮》。)
关于青年男女的婚姻是好莱坞剧情片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就像好莱坞的青少年题材片常常会出现性幻想之类的场景一样,而这些题材的影片制作成本不大,但常常可以因为自身的紧密结合生活现实而成为黑马,如之前的《40岁老处男》,又如这部最新上映的《新娘靠边闪》,其在周日票房上也取得第二名(其北美票房也是仅次于《苜蓿地》)。影片讲述办公室女郎Jane曾经当过27次伴娘,也想找一位真命天子让自己披上嫁衣当最美丽的新娘,但花痴兼害羞的她只是对她的上司钻石王老五George痴迷不已,随后也得知他将与她的姐姐结婚,而映着头皮参加婚礼的她却在婚礼上遇到记者Kevin,并在冲突中彼此产生了情感……这种巧遇加上冤家的故事在不少影片中出现过,不过本片中将女主角的经历仍然拍的比较的清新自然,在细节上也做的比较好,如Jane情不自禁的对上司George轻声说“I love you too”时被同事一巴掌打醒,而后来她发现Kevin将她的故事报道出来也被她很清脆的打了一巴掌,两个细节一前一后形成照应。不过,本片中最为怡人的还是数次的婚礼场面,很温馨,也很让人心驰神往,也难怪被观众称为是“每对情侣都要去看一次”。
名列第四的《我们这一家》(电影版)票房上也仅是低于《爱斗大》26000港元,而如果考虑到上映影院前者只有16家而后者是28家的缘故,《我们这一家》(电影版)应该是排名第二。《我们这一家》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因为意外而母亲与女儿互换了身份并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中相互了解体谅的故事,最初1994年在日本《读卖新闻》上连载的漫画,尽管主要人物只是花爸、花妈、橘子、柚子一家四口(母亲就算是小事也常常很认真,而父亲则经常洗澡后光着身子在客厅走动,女儿只是普通的高中生,而儿子虽然看起来有些酷但实际上只是装酷),但漫画所展示的他们的平凡而普通的日常生活琐事让人深深共鸣,以至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角色。电视漫画版2002年4月开始在朝日电视台开始播放,也深受欢迎,而电影版则是朝日电视台开台45周年的纪念之作。较之于之前的电视版,因为篇幅的有限,电影版删减了不少的情节,并以“看似无关,实质相扣”的细节作为伏笔,使得平淡的生活在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的亮色,此外,电视版中的姐弟之间的关系有些冷淡,他们之间的斗嘴也成为剧情的张力,而在电影版中,则更加突出了其姐弟间的亲情。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卖座电影中不少是根据漫画改编或者是电视剧改编的电影版,如去年本土票房前十名中,冠军《律政英雄》是根据热门电视剧改编,而《多罗罗》、《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等则是根据热门漫画改编。
在以往的票房综述中,也提到过,人物传记类影片和政治类影片在香港市场一般而言不大受欢迎,而周末票房再度成为了其例证。1999年9月,以数百年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为原型的影片《伊丽莎白》在香港上映,连续上映42天但累积票房也只有1751651港元,这次的续集《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也不大受欢迎,上映四天累计58万港元。影片的口碑相对不错,如石琪评价为“增添了成熟的君主台型,剧情亦比前作丰富”,而服装、美术、演员的表现等赢得不少的赞美,可惜一方面香港观众对于传记性的影片不是很感冒(自八十年代以来传记类影片能够进入年度票房前十名——无论是华语片还是外语片前十名——的只有《甘地传》、《莫扎特传》、《末代皇帝》、《跛豪》、《阿甘正传》、《辛特勒的名单》等六部,其中没有一部是1997年以后的),再加上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缺乏对这部影片的宣传,而使得影片只是叫好却不叫座。其实,宽裕一点来说,政治人物类的传记电影也是属于政治类影片中的一种,而这类影片在香港市场也是很不讨好的,如去年上映的《女王》、《通天塔》、《狮入羊口》和《黑皮书》,分别取得440万、401万、312万、77万港元的成绩,而这部最新上映的《引渡疑云》周日票房也只有将近10万港元,估计届时总票房也只有大约80万,不过,影片中的这种通过一个CIA审问无辜人的故事,牵扯出自杀式恐怖袭击的现实问题,也牵扯到一些政治中的阴暗面,而引人深思——电影的一个功能就是这样,将生活的一些现象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上,虽然说并不能解决问题,但也会引人思考,就像最近看的内地的一部关于春运的影片《一年到头》,将不少的社会问题浮光掠影的融于剧情与影像之间。
此外,杜琪峰导演的《蝴蝶飞》被挤出票房十名之外,成为近年来票房最差的杜琪峰导演的影片之一。
香港票房排行榜(2008年1月20日周日票房) 名次 片名 票房(港元) 上映院数 上映日数 累积票房(万港元)
1 《苜蓿地》 999095 37 4 413
2 《新娘靠边闪》 529260 26 4 185
3 《爱斗大》 508533 28 4 203
4 《我们这一家》 482149 16 4 122
5 《伊丽莎白2》 162602 12 4 58
6 《引渡疑云》 99094 16 4 34
7 《神奇玩具店》 95032 10 11 119
8 《蓝莓之夜》 87648 18 18 273
9 《美国黑帮》 65157 16 18 328
10 《赎罪》 56655 6 25 216
《苜蓿地》:好莱坞营销的胜利
在好莱坞的comingsoon网站上有一句对于影片《苜蓿地》的评价,是“影片唯一值得让人借鉴的,就是里面对纽约市肆无忌惮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大胆的市场营销策略”。而在香港,虽然也有“成功令人感到是在看一段真实的求生记录片,特技精湛,没有浪费过量镜头在怪物身上,人物故事紧凑鲜明”、“宣传手法做得好,拍摄手法特别,令灾难真实地呈现观众眼前”等这类佳评,但是更多是对于本片的劣评,尤其是影片的将好莱坞特效放入DV之中进行手提摄影,而使得有些观众难以适应其摇晃镜头,于是对影片作出“镜头不断摇摆,令部分人感到头晕”、“DV手法拍摄不算新鲜,跟《死亡习作》犯同一毛病,手摇镜头走火入魔,太刻意卖弄现场感,须知观众始终要坐着观看整整80多分钟,感观疲劳直接扭曲评分指数!电影本身实在不差,卖点不在于一个完整故事,而是希望带领一众看官,感受前所未有的灾难现场感。可惜还是找不着平衡点,招来四方唾骂,功亏一篑”等评论。
影片是一部类似于《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变形金刚》等影片一样的,讲述外星怪物入侵地球的故事,不过影片开始时倒是有些类似于上周新上映的《伊恩·斯通之死》,以为男主角饯行的欢送会及男女之间的感情戏为切入点,开始的愉悦中隐藏的有些失落(主要是体现在男主角身上)的场景为怪物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不过断断续续出现的感情戏的片段既是影片剧情的调节也是推进),随后,外星怪物的出现将这个表面上愉快的欢送会彻底的打破……而剧情,也就过渡到如本片的制片人J·J·艾布斯所说的,“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恐惧的时代里。一部描写巨型怪兽袭击大都会的电影,可以让人们在一个极度安全与过瘾的情形下体验到这份恐惧”——而在不少的文化研究者看来,这种科幻片的“破坏性”与“恐惧感”是现代和平都会的观众所希望在银幕上观看到的,就如朱光潜分析悲剧时所说的悲剧为什么让人喜欢。
不过,本片最成功的并非电影本身,而是相关的宣传,以至于引起影片虽然制作费只有2500万美元,但北美的首映日票房已经达到1675万港元,再加上周末的长假期票房(本周末是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的长假期),票房已经高达4100万美元,远远超过了制作费,也难怪,本片的续集据说已经在策划之中。
影片在上映之前就已经获得了“最神秘影片”、“年度最受期待影片”、“年度最佳预告片”等美誉,因为,虽然本片在《变形金刚》上映时已经看到本片的第一款预告片,但影片并没有公开名字,只有醒目的六个数字,“01-18-08”(后来才知道是本片的公映日)。而这款预告片也以新奇的拍摄手法(也即手提拍摄)与巨大的剧情悬念吸引了大量的影迷的观众,再加上本片缺乏相关元素的介绍(包括最为专业的IMDB网站,也只是介绍为“J·J·艾布斯的无标题新作”),使得更多的影迷给予关注,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他们的关注度在网络上可以说是免费的宣传,使得影片的流传更为铺天盖地;而在本片的官方网站上,有段时间也只是摆放了几张相关的剧照却缺乏相关的介绍,但如果保持着窗口不变,六分钟后就可以听到一声怪物的巨嚎;后来本片的公开了一张被斩首的自由女神像的海报,使得本片的被关注度再一度飙升,而如果从该画面在影片中没有出现这个角度来看,这张海报无疑又成功的为本片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就如电影研究者蓝爱国所说的,“当代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过程已经被大大地提前了,电影的各项前期工作都成了生产的环节之一,与之相伴,电影的观赏过程可以说从电影事件宣布开始运作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电影作为一个时间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那就是为影片的观看塑造一种氛围,为大众进入电影院观看提供一个充足的理由”(《好莱坞制造:娱乐艺术的力量》),而这部《苜蓿地》,无疑又是好莱坞营销策略的一个成功模式。
即使是在香港市场,影片在上映之前的营销使得广大期待周星驰()的《长江七号》的影迷也先进入电影院观看这部《苜蓿地》,在首映日便取得863566港元的成绩名列日票房冠军。另一方面,香港本土的戏院,如旺角的百老汇影院,贴出“由于本片以创新手法拍摄,场面极度逼真震撼,而且画面会有摇晃效果,可能引致少数观众在观影时感到不适”(笔者在这里感谢香港的朋友Ryan,他提供了不少的相关资讯)这样的公告——这就像是八九十年代录像厅往往有“少儿不宜”的影片公告,表面是“可能引起……不致”,但重点是前面的“创新手法拍摄”、“逼真震撼”等字眼,而足以更加引起观众的注意,更何况,尽管首映第二天的网络评价劣评为主,但是周末以后佳评也逐渐的增加。而本片估计在下画时将会票房超过1000万港元,成为2008年第一部票房超过1000万港元的作品。
电影首先是一门为观众提供娱乐的工业,然后才是一门艺术,即使是在电影开创的时候,电影也更多是为了给予观众提供消遣的。而对于本片的票房上的成功,无疑也侧面反映出好莱坞在电影营销方面的成功。
《爱斗大》:喜剧的新尝试
摄影是电影的有机组合部分,适当的摄影技巧,可以使得影片显得更加的精彩,就如七十年代末的《小花》,影片的摄影尽量的想尽办法而拍出与众不同的意味,如使用刺目的炫光、旋转造成的色彩流等当时的新式手法,表现人的恍惚意识或时空的转换,也使得本片成为新时期的一部佳作。而这部名为《爱斗大》的影片,尽管不是首创,却也以手提摄影(前面提到的那部《苜蓿地》也是手提摄影)配合上偷拍技巧,为本片的喜剧添加新的元素。
影片的导演是“七条”,其实是以监制兼导演的彭顺为主的七个导演(另外六个主要都是年青的新导演)而简称“七条”,剧情则是江若琳与文咏珊扮演的一对青梅竹马的好友,自小就喜欢相互的竞争谁更加的优秀,但是她们俩仍然是关系非常铁的好朋友,而大学时代她们俩都遇到并喜欢上了自小对电影产生浓厚兴趣的仲谦,于是为了爱情,她们俩不断的使劲,斗究竟谁更“大”……影片的主体部分就是这两女之间的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故事,可以说题材并不大新鲜,即使是影片中的喜剧色彩,如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中就出现了不少类似的喜剧,而前几年彭浩翔(blog)导演的《公主复仇记》,也是在两女一男之间的争夺戏之中发展出女性之间钩心斗角的情节。而本片最大的新意(但不是创新)在于以这种手提摄影配偷拍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尽管有些场景就像前面提到的《苜蓿地》一样让人觉得有些不大舒服,如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在起起伏伏的晃动,而摄影角度也经常采用低角度的仰视角。影片中的这种尝试也并非让所有观众都可以接受,毕竟不大合常规,而遭人诟病。(本片的剧情被不少的观众指责为无聊透顶,流于一个个场景的推砌。)
其次,影片借鉴于众多的电视娱乐节目,将众多的笑料与一个个的“比赛”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个笑料百出的场景(有些类似于冯小刚在九十年代末的以一个个小片推积的喜剧片),并在笑料中融入惊悚等气氛。小肥的向世界出发那段十分的搞笑,中环广场天台边跳绳则是很惊险,而在坟场派饼则又拍出了彭顺式的惊悚味道……此外,本片还穿插着众多穿着背心热裤或短裙的女孩的场景,加上被称为“少男杀手”的江若琳的演出,吸引了不少青年人的眼光——本片在首映日即以41万港元的成绩排名第二,对于一部低成本、新导演为主的港产片而言,已经算是很不易,尤其是相比于最近杜琪峰、王家卫等人的新片在香港上映的成绩而言更是可喜。其实,现在的香港观众也逐渐过渡到80后的一代,这类以新一代年青人的生活为重点的影片也自然更加的吸引观众,就如去年的《十分爱》(叶念琛的“爱”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最爱》前不久开拍,并于三月份公映),因为题材、故事、场景等都是直面当代OL一族的生活而成为年度票房的黑马。不过,这部《爱斗大》现在只是累积203万港元,估计总票房大约在450万港元而已。
本片整体上就如一位观众所说,“以‘爱斗大’做主题,意念很新颖,看似闹剧,背后却有更深层的意义。最震撼的是电影最后一幕,那‘鬼上身’一幕,真的很迫真,我也被吓了一大跳。虽然没有一流鬼片的慢慢营造的恐怖,也没有恐怖音乐去衬托,但依然有吓人的效果。也许,这就是不经意的威力”。
本周新片:
月底将是《长江七号》强劲登陆香港市场的日子,而此前的一周,则是一些小成本影片的上映——票房的失败也关系不大,而如果成功了倒是可以捞一点名气。而本周四(1月24日)敢于挑战的是三部新片,即法国出品的科幻惊悚片《天神下凡》(Chrysalis),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关注社会问题的《在人生的另一边》(The Edge of Heaven),根据在香港被评为“十大好书”之一的《追风筝的人》改编的同名影片《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以及内地的喜剧片《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
阿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