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左右》导演王小帅:人到中年,被爱左右(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5:15  环球人物周刊
专访《左右》导演王小帅:人到中年,被爱左右(2)

王小帅(中)手拿“银熊”担心着票房(资料图片)

  电影折射出生活的轨迹

  这已经不是王小帅第一次从柏林载誉而归了。从1993年执导的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入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到7年前凭借十七岁的单车(专访《左右》导演王小帅:人到中年,被爱左右(2))》擒获“银熊”,他可以算是柏林的常客。此外,王小帅还在 2005年凭借影片《青红》一举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王小帅这样阐释自己的电影视角:“我始终觉得人是一个太弱小的生命体,所以对处于任何状态下的人,我都试图以一种温暖、怜悯的态度去解读他。”他将这种创作思路归结为一种潜意识中的追求,虽然他从来不会大张旗鼓地分析自己,但有一点,他也从不否认,那就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背景和经历,必然对这个人的人生起到关键的影响。王小帅一直说,自己的家庭带有上世纪60年代中国家庭的普遍特征——漂离。导演的职业给王小帅提供了一种便利,让他可以将这样一种感觉投射到自己的影片之中。1966年夏天,因为母亲所在的军工厂发出内迁的号召,王小帅在出生后两个多月便跟随支援三线建设的父母从上海迁移到贵阳。在那里生活了13年后,因为父亲要去当兵,全家人转往武汉。在那个九省通衢的大都市,贵阳来的王小帅显得如此质朴、执拗,在别人眼中,他俨然是个“乡里娃”。王小帅回忆说:“因为不断的迁移,总要重新适应新环境,所以我从小就很早熟,很敏感。”这种孤独与敏感伴随着他的整个青春期。后来,王小帅将这段时期的经历与情感投射在电影《青红》中。少女青红随父母从繁华的上海迁移到了贵州,并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感情历程……在武汉生活了两年后,1981年,王小帅离开父母,只身一人来北京学美术,成为最早一批的“北漂族”,为了生存用尽全力奋斗。王小帅的电影总是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十七岁的单车》里,少年贵从农村来到北京打工,他找到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他的梦想就是挣够600块钱,买下那辆公司借给他骑的银色山地自行车。贵卖命地工作着,但就在快要攒够钱的时候,他的自行车丢了。为了寻找他的自行车,贵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王小帅用电影总结了自己的青春时期。创作过这些反映年少冲动、青春迷茫的电影后,王小帅开始转型。他说,这种转变是水到渠成的,就在不知不觉中,他开始直面自己的中年时期。一次和老友相见,王小帅清晰地感觉到了某种变化,“我们过去常聊的话题是旅行,但是现在很少聊起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的踌躇、迷惑和压力取代了年轻时的冲动和兴奋。这种变化,说好听点是种平和,说难听点,就是感知到了生命的流失。很多中年人会有逃避的想法,但是又回不去了,一个环节出错就全盘皆输。”于是,2006年,40岁的他拍摄了《左右》。有评论说这是王小帅的转型之作。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将中年的心态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拒绝拍商业大片

  制作成本仅500万以内的《左右》能在柏林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是对王小帅独立电影之路最强有力的支持。有影评人将王小帅的作品分析了个遍,将主人公毫无例外地贴上了“叛逆”的标签,然后推而广之,将王小帅也列入了“叛逆一族”,可当记者拿着“叛逆”这个字眼向他求证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否认了。“自始至终,我都认为自己绝不是简单的叛逆。‘叛逆’这个词听起来好听,但如果它所叛逆的对象是对的呢?所以我说,我无需叛逆什么,更多地是在顺应自己内心的想法与追求,只是它还没有被纳入大的主流,还没有来得及被整个社会所认知而已。”有了这个基础的想法后,王小帅变得更加坚韧,即便投资1000万的《青红》在上映后的几年中才陆续收回成本,即便这条由“地下”到“地上”的路走得异常艰难,他还是顺应了命运带给他的磨难,并且认定,“因为你的主张是对的,所以你不会因为一次斗争的失败就崩溃了”。2008年的奥斯卡(专访《左右》导演王小帅:人到中年,被爱左右(2))奖,让王小帅更清晰地看到了独立电影的未来。“过去我是不愿意谈奥斯卡的,但是今年值得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颁给了独立电影人科恩兄弟,这表明好莱坞正在越来越重视独立电影。”按王小帅自己的话说,从当初学美术开始,他就对那些有个人特色、个人风格的作品感兴趣,但他并不是刻意排斥所谓的商业片,只是在尽可能地寻找一种平衡:投资与内涵的平衡,而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去累积的。“近几年,商业片陷入了一种求大、求美、求炫的误区,总是习惯于大题材,冲着高票房而去,而不是去寻找商业片的规律。事实上,在商业片领域,虽然导演并不能主宰一切,但也绝不能被资本压倒。我自信凭自己现在的能力,足够去控制任何一个大片,但是怎样的一个大片和机缘能让我在其中保持自己的状态,我必须抱着对投资人和观众负责的态度去选择。”

  链接-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是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公司(或制片厂),靠制片人或导演融资制作的影片。由于受到出资方的影响比较小,因此独立电影给创作者更多的发挥空间,往往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不过同时也是由于资金原因,拍摄场地、道具、演员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独立电影的代表人--昆汀·塔伦蒂诺: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的重要导演,其代表作有《低俗小说》杀死比尔(专访《左右》导演王小帅:人到中年,被爱左右(2))》等。昆汀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独立电影取得的成功。他的电影证明了以深刻的内涵、独特的风格、超前的意识、新鲜的视听语言也同样可以抓住观众的心。同时很多制片商也被独立电影投资小、风险低、回报大的特点所吸引,开始为独立电影人投入必要的资金。

  科恩兄弟:2月24日,美国影片《老无所依》一举夺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专访《左右》导演王小帅:人到中年,被爱左右(2))4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该片导演科恩兄弟是美国最活跃的独立电影人。从他们的第一部电影一直到现在,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几乎包揽了自己电影的导演、编剧、制片工作。他们带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影片赢得无数赞许,也为商业气氛浓郁的好莱坞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上一页] [1] [2]

王小帅吧】 【左右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