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7届香港金像奖:本土港片褪色 泛亚合作大赢(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3日22:48 新浪娱乐
香港的市场比较小,外埠市场一直是其不得不注重的,在外埠市场逐渐萎缩的今天,合拍片,尤其是泛亚合拍片则是吸引外埠观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有所不同,而泛亚的合拍片有利于更多的展示不同文化),这也是金像奖比较注重主流电影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不仅仅是像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那样,注重于艺术性。 反思:明天会更好吗? 各项奖项已经尘埃落定,但金像奖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依然值得去好好的反思反思,而不仅仅是“高奏凯歌”。 颁奖典礼前新任主席陈嘉上就表示本届要“休养生息”,而取消了场刊、提名者合照等这有其合理之处,就以场刊而言,当时文隽主席搞得比较的“精装化”,但基本上就是本届的主要提名者,再加上历届提名之类的回顾(第24届金像奖特刊质量稍微好,配合当时的中国电影一百年的纪念),基本上没有什么质量,而流于好大喜功。但是,“休养生息”并不是“休息”,不是官方网站的连续两个多月没有任何的更新,也不是在颁奖之前两三天才公布海报、司仪、颁奖者等名单才稍微的宣传宣传…… 此前文隽也撰文表示,本届金像奖的主题是“四海一家”,“意味着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为香港电影贡献过一份力量”。但实质上是否能够真的如此呢?还是所谓的“四海一家”只是延续其数年来的好大喜功的用词方式呢?本届司仪由郑秀文(听歌)、郑裕玲与吴君如三人担任,出席者包括王天林、王晶()、王子涵子孙三代,郑佩佩(blog)和她的两个女儿,延续着上届“薪火相传”的主题,但比起前两届,也更像是一场香港电影人的自恋SHOW——不知道,这“四海一家”的“四海”仅仅是维多利亚港的四面? 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月”的一部分,而在刚结束不久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放映开幕影片《母亲》时,电影还没有结束就要观众离场,又如原本要举办的、关于影片《九降风》的座谈会“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却在预订开场时间的半小时后才贴出通告取消座谈会等。 此外,伴随着香港电影的逐年没落而一年到头香港电影的佳作也是屈指可数,而无论提名还是获奖影片中不少都是合拍片,或许,金像奖也该考虑转型,转型于为每年在香港上映的华语片颁奖,这也就可以包括不少两岸三地的佳作。 如今,金像奖也才举办了27届,却也显露出疲态与问题,或许,金像奖协会该好好的反思反思,而为明年的金像奖做好准备。阿木(blog)/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香港金像奖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