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专访李杨:总该有一两个人站出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16:38  外滩画报

  其实我拍第一部电影时,根本不懂找投资。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凑钱来拍部戏,来证明自己是不是块当导演的料。听说在国内拍电影很便宜,贾樟柯50 多万人民币就拍了部《小武》,我想自己拿80 多万差不多了吧,结果到最后,这部电影花了280 万,后期还是在澳大利亚做的。

  B:这部影片成本收回来了吗?

  L:还算好,收回来了。否则,我也不能坐在这里了。

  B:你拍《盲山》的时候,投资的状况有没有好转?

  L:投资方中途曾经叫停过,他们希望这个片子能搁一搁再拍。但是我是个急性子,不管那么多,拿着自己的钱就开工了。

  B:《盲山》进入了内地影院公映,票房并不理想,你怎么看?

  L:这本来就在我的预期之内。苍蝇再小也是肉,我就是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够在内地影院和观众见面,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B:很多影迷觉得《盲山》不如《盲井》过瘾。

  L:《盲山》和《盲井》的制作状态完全不同,过瘾不过瘾这都是相对的。

  B:相比前两部影片,《盲流》从题材上来讲,会不会稍微主流化一点?毕竟内地盲流的人群数量非常庞大。

  L:这还是个题材非常边缘化的影片。通过审查应该问题不大,毕竟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民工进城的打工潮,大量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是个问题。

  B:再继续拍这样的题材,不担心舆论认为你就喜欢展现中国的灰色地带?

  L:我知道,很多人看我要拍《盲流》,就会认为,你看你又开始挖我们国家墙脚的边角料,跟狗一样。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我有责任感,也有义务来记录一个真实的中国。在内地,不能全部都是歌功颂德的影片吧,总该有那么一两个人站出来,关注一下真正当下人民的生活,而不是虚假地敲锣打鼓吧。

  B:这样的观点很可能会让你一直都很难找投资。

  L:没有关系,我花自己的钱。毕竟这种粉饰对国家、对民族没什么好处。如果我真的没有钱来做这些事情,我自然也会去拍一些赚钱的商业片,但是目前不会。

  从北影厂门口挖来王宝强

  B:拍《盲井》的时候,你挖掘了王宝强,你知道他现在很红吗?

  L:我在电视里看到他已经长大了很多。他红得不可思议。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说他感冒了,发烧了,我都吓了一跳,怎么他都红到了媒体连这些事情都关注起来的程度。

  B:当时你是怎么找到他的?

  L:我看到他的时候,他还是个流浪在北京的小孩子,大约十五六岁,农村来的。我当时电影里正好需要一个非专业演员来演来自农村的角色。我就跟副导演说,你千万不要去什么少年宫、北京电影学院(blog)找人,去北影厂的门口待着看就是了,结果果然省了很大的事。他给我一下子带来了20 多个孩子的录像。

  B:录像里是要求他们表演小品吗?

  L:其实表演都是很虚假的,我要的就是他们平常坐在那里聊天的样子,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放松和真实的状态。我从这些录像里面挑中了王宝强,他比较接近我们电影中要的状态,而且他做过替身演员,对于镜头也不会完全陌生。

  B:据说他第一部戏的片酬很低?

  L:他当时的片酬当然没有那些所谓的男主角拿得多,的确是很低很低……但是相比做群众演员,还是高很多。这种表演的机遇不是钱能买得到的,后来他也拿了奖。当时有人找我,愿意出几百万来让其他人演这个角色,还是被我拒绝了。

  B:你的第一部电影拍得很艰难,听说很多演员后来都受不了,逃走了。王宝强逃跑过吗?

  L:他拍电影的时候很努力。当时我们有一半的演员和制片部门的确跑掉了,影片里演小红的那个女主角就跑掉了,因为他们害怕下井。制片人也跑了,我只能自己当制片人,但是王宝强坚持住了。我当时就告诉他,可能你坚持下去也得不到什么结果,但是至少你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了。

[上一页] [1] [2]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李杨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