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五颗子弹》导演:当导演所必备的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1:17  新浪娱乐

  业内权威专家一致认为《5颗子弹·····》将艺术性和商业性、思想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制作精良,堪称是一部让人震撼的中国主流商业大片,既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核心价值理念,又标志着中国主流商业电影在类型化、观赏性方面探索的一次成功突破。

  只有搞好剧本才能拍成好电影

  大众电影:《5颗子弹·····》的总投资是多少?

  萧锋:这是一个很难准确计算的数字,如果按常规计算应该有四千多万,实际上直接经费没有这么多。

  大众电影:剧本是根据一部报告文学改编的?

  萧锋:那篇报告文学讲的是一万多犯人集体转移的故事。到我这儿变成了一个警察、三个犯人、五颗子弹的这样一个“1、3、5”的结构,跟报告文学没什么关系了。这样一个结构就具备了类型化操作的基础。

  大众电影:到您这儿时是报告文学还是文学剧本?

  萧锋:已经是文学剧本了。在我之前制片方还请了冯小宁陆川组织写了两稿。他们写的时候就已经从报告文学里出来了。后来我们就倒过来想,“1、3、5”的结构想完了以后就想这五颗子弹该怎么打,然后再想这三个犯人是什么样的人物,然后再想警察怎么写。很多时候都是反常规的操作,跳跃性的思维比较多。后来还想到了把东方生死哲学的东西加进去,于是就有了片头老子的那句话和最初的《仁枪》的片名。影片中后来留下的报告文学里的唯一一句台词就是:“一万多犯人转移,无一逃跑、无一死亡。”我找了八个编剧,写了八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到拍的时候又加进了很多演员和导演的想法。所以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

  大众电影:比方说什么东西?

  萧锋:我前不久跟媒体说过,衡量一个导演的好坏在我们国家是没有尺度的。演员表演的好坏观众都能看到,但是一个导演和编剧的好坏,没有尺度。因为如果一个95分的剧本被一个导演拍成了85分,一个60分的剧本被一个导演拍成了75分,呈现出来的影片肯定是85分比75分要好,但是久而久之,这些能够给影片加分的主创人员的积极性和对电影本体的坚持都不存在了,更多是一种投机心理。我们老是用结果来评判,而不是用过程来评判。现在无论是评奖,还是媒体的报道,都是看结果而不是过程,而外国人非常讲究过程,他们能通过过程发现一个人的能耐。由于没有衡量尺度,导致现在许多导演老是热衷于找那种投机的题材。这也反映了中国电影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投机心理很有市场。

  大众电影:据说从拍电影开始,别人就给你起了一个称号,叫“专拍差剧本的好导演”,能把60分的剧本拍成75分。

  萧锋:我有时候就在想,如果给我一个80分的剧本的话,我能拍成85分、90分,决不会把一个95分的剧本拍成85分。

  把折扣降到最低

  大众电影:片名从《大水》到《仁枪》,再到《5颗子弹·····》;拍摄时间横跨三年,前后七次开机,融资几度中断;全片20多分钟创纪录的特技镜头……这部片子真可以说是历经磨难,不过任何一个点拿出来说都挺吸引人的。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