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奥运官方电影导演顾筠:谁知道会拍到什么(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15:37  南方周末
专访奥运官方电影导演顾筠:谁知道会拍到什么(2)

奥运官方电影导演顾筠

  绝不是记录赛事

  南方周末:奥运会比赛的16天当中,准备在北京、香港等现场拍什么?

  顾筠:我们把北京当作一个大的赛场,不仅仅局限在体育的赛场上,也有幕后保障的赛场。比如说我们的食品安全、卫生是怎么保障的,气象、交通是怎么保障的,志愿者是怎么保障的。现在的奥运官方电影与过去其实有很大的不同,电视转播出现之前,官方电影还承担着记录赛事的功能,但现在电视那么发达,很多赛事信息的记录,电视转播就可以承担了,一个全球比赛,56个机位拍出来的跟两个机位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把视点变成了幕后和赛场结合,比如我们可能拍摄公路自行车,比赛现场之外,还会表现智能交通系统是怎样保障公路自行车比赛的进行,这是这部影片与以往官方电影不同的地方。

  南方周末:如果在比赛那16天里,有一些突发性的、不在你们的剧本构思之内但意义重大的事情呢?

  顾筠: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要比故事片难得多,因为纪录片在之前只有一个提纲、大的方向,但是没法期待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剪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编剧。拍摄的时候有个大的框架、结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还是要随机应变地判断是不是需要记录,是不是值得记录。

  南方周末:摄影师是从哪里选的?

  顾筠:是在整个电影界来挑选,不仅是新影厂一家。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国际的摄影师,比如美国、德国的摄影师。这次全球同步拍摄,就是在各个国家聘请当地有经验的摄影师拍摄。

  原则上所有参加奥运会的摄影师都要经过“测试赛”,就是一个练兵,不仅是拍摄技巧上要跟住焦点,拍最精彩的镜头,而且要对具体运动项目的知识有所了解。比如说皮划艇,比赛的时候到底是哪块肌肉在使劲,尤其是双人配合赛,两个人的劲是怎么使成像一个人一样——要展示那种很感人的画面、永恒的镜头。

  南方周末:他们与通常意义的体育摄影师,比如电视台转播体育赛事的摄像,有什么不同要求?

  顾筠:转播赛事可能更关注比赛的成绩、双方的进展。我们可能关注这个人的性格,比如说出场前一刹那他在想什么。这一次我在美国采访,问一个跆拳道运动员,他在上场的时候慌吗?紧张吗?其实他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了,还是说他非常紧张。所有人都紧张,他看到对手的脸都觉得奇怪;他就强迫自己放松,笑一笑,对手看他一笑心里也觉得奇怪……

  很多细腻的东西是我们电影所要捕捉的,而不是泛泛的这个球有没有接到,那一脚有没击中要害,赢了或者输了……就像市川昆的《东京奥运会》里边,运动员在上场之前做了很多很多的酝酿,脸的表情,手上小动作,嘴里念念有词,这是代表他个性的东西,在场上要捕捉的就是这些东西。

  奥委会也要审片

  南方周末:格林斯潘是官方电影的顾问,他主要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顾筠:比如告诉我们以往拍摄的经验,怎么组织,真正开拍以后,每个摄影师,每个人都知道他应该做什么。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是这样,也许拍摄时间就一个礼拜,前期准备可能是三个月到半年,要做许多调研。

  官方电影是国际奥委会授权的,很多制片方面的工作,跟他们的沟通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很多很多沟通上的问题。因为它的出品商是国际奥委会,会有很多的限制。这方面的事情格林斯潘都非常清楚,有很多技巧上的东西。

  南方周末:国际奥委会对影片能有些什么限制?

  顾筠:剪接权是它的。具体的剪辑工作是我来做,但国际奥委会有指导我的权利;他们有权利说,不要某一个镜头。

  南方周末:这方面你同国际奥委会的沟通主要是关于什么呢?

  顾筠:我给他们写一个剧本的提纲,包括刚才说的我要拍的那些内容,他们已经通过了。其实最关键的是历届奥运会的官方电影,都是拍赛事本身,我这次要拍的是幕后的保障。他们希望拍一些能让年轻人很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说你可以拍这些,我们没意见。但最终还是要看你的画面——国际奥委会也有审片制度,审查你的片子,这里面就有很多的文化沟通需要做,从2006年就开始做了,格林斯潘也是在推动这种交流与对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奥运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