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阐述
胡玫:不想拍成“主旋律”
“在先秦乱世里,能有三千多弟子跟着孔子四处奔走,我觉得这样的人在外形上应该是高大威猛的。我希望演员能既有演技又有口碑,也就是德艺双馨。”胡玫表示,她个人比较倾向让内地演员来演孔子:“最好尚武、高大、英俊,从内心到外形观众都能认可,没有什么负面新闻。”胡玫认为,《孔子》必须超越孔子的“圣人”形象,“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都把他塑造成一个圣者,但我要把他还原到一个人的最低的生存状态”。
“学术问题是学术问题,影视作品是影视作品。”在胡玫看来,历史题材的作品如过多强调学术上的真实性,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事实上,孔子本身就是有争议的人物,如果必须要求学术界先统一意见后,艺术家才能拍摄关于孔子的影视作品,那永远拍不成!”她认为,影视作品承担不了解答学术争议的责任,也没有这个义务。“我深知电影市场的残酷,所以,我必须尽力把这部影片做得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觉得它是一个主旋律电影。我会尽量创造一个好的口碑,让大家去看这部片子。”但是,胡玫表示,《孔子》不会像《赤壁》那样为了迎合观众而颠覆历史。譬如台词,“我会采用文白夹杂的方式,但也会出现《论语》中的句子”。
编剧思路
陈汗:孔子“可爱而亲切”
【形象】身边有神兽
陈汗认为,《论语》中的孔子是“非常可爱和亲切的”,这将成为这个人物的性格基础。此外,陈汗还构思了一只神兽(麒麟)来与孔子作伴。
【主题】和谐与克己
陈汗说:“孔子如何止住情欲,最后克己复礼,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我感兴趣的。”
【风格】必须有武戏
陈汗透露:“《孔子》一定是文戏为主,我希望以情感戏打动人,其中最令人感动的肯定是颜回死后孔子伤心的戏份。但同时,也应该用很多武戏去衬托。因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有很多战争和政变,后来孔子还流浪十几年,有七天没东西吃,差点死掉。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必须有本事保护自己的门生、妻子和儿子!”
【网民有话说】
支持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读过《论语》、了解过孔子的人都应该有权表达他们的想法,胡玫也有这个权利。历史无法还原,同样,孔子形象根本无法有一个定论。如果学者想要一个“合格”、“标准”的孔子,那样只是一种文化解释权的垄断,对传播儒家文化是一种阻碍。
●孔子距今有两千多年了,中国电影诞生也100多年了,在这100多年间唯独没有人把孔子搬上银幕。这是一个悲哀,论贡献、论影响他早就该成为银幕上的主角。胡玫要拍《孔子》,对孔子无疑是一种迟到的尊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孔子已经被很多现代人遗忘了,很多人都在崇洋媚外,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在流失。作为一部历史文化和商业时尚结合的电影,《孔子》可以让中国文化得到最饱和的宣传。如果年轻人都去电影院观看,那么也可以普及传统文化。
●胡玫拍孔子,胆子也忒大了点。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无人能出其右,孔子所创造的入世思想博大精深。你何以能重现孔子?孔子的境界你何以能把握?建议创作者不要为了炒作而玷污文化,以致遗臭万年。
●如果陈汗写《孔子》的剧本也像写《赤壁》那样,为了表现刘备是卖草鞋出身的,就直接不动脑地让刘备在军营里编草鞋,这种小孩子都不能信的桥段难道让我们再看一遍?太让人吐血了。
●这一帮骚客终于向孔夫子下手了。孔子也算排上队了。
●历史文化名人不是影视导演的盘中餐,不适合用来拍摄传记式的影视作品。希望导演们有点基本的文化职业道德,不要张开大嘴乱吃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