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荡寇》导演余力为解读:关注那些无根的人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19:30  南方日报

  电影《荡寇》上周末在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进行了首映。由于这部电影是今年唯一代表华语电影角逐金狮奖的作品,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余力为导演。谈到《荡寇》,余力为说他关注的永远是和他生活经历相关的那群无根性人群。

  采用黑色电影方式

  “我2004年到了圣保罗,这个城市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表面那是一个看起来很熟悉的地方,跟香港很类似,城市有很多乱乱的结构,很多高楼大厦,只是比香港复杂10倍而已。这样的环境和气氛马上激发我想去拍一个亚洲人在圣保罗的生存状态的故事。”

  至于《荡寇》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余力为说,“2004年在当地一个做假货买卖的华人,给巴西政府拘捕了,那个个案可以说是我这个故事的灵感,我在案子背后能看到的是人在异乡种种复杂的、难以名状的东西。巴西对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土地,在地球上是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同时,那个社会的状态与亚洲很多发展中国家是很相似的。但是当亲身处于那座城市的时候,我看到的圣保罗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的,很残酷、存在赤裸裸欲望。那批生活在圣保罗的外国移民在没有根基的状态下,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身份。”

  从圣保罗回到中国,2006年余力为开始着手写《荡寇》,由于对那个社会现实的了解不深,其中遇到许多障碍,最后找了一个巴西的作者联合编剧。整部影片对一级主题的探索是“人本身需要一个家,不单是地域上的家,每个人都需要有归属感。就算多么世俗的一个人,为了钱什么都做的人,最后他的精神归属在哪里?”余力为很努力去发掘一个世俗的人在生命里头,最后用死亡这么一个极端的方式结束。余力为说:“从整体来说,我是寻求一定程度上商业和类型化的包装的。包括我采用黑色电影的方式,用游走的影像渲染了很强的气氛。”

  关注无根群体生活

  《荡寇》关注一群生存在别国的外来移民,应该是与导演余力为本身的生活经历相关,从香港到比利时到北京,余力为对自己身份的好奇,如同他在《荡寇》中关注无根性的群体一样,他们在圣保罗做着非法的勾当,为自己在当地构建起了一定的地位和权利,而实质上那里却始终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貌似一切都如愿以偿,最终还是如同虚幻一场。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生命,还有对自我的认知和寻求。

  余力为说:“我一直有表达自己东西的欲望。《荡寇》就做了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自己要拍的东西多多少少是试探性的,下一步我希望走另一个路子,拍英语片。我还是希望往外走,我觉得我年轻,输得起。最后还是会回来中国。”

  余力为复杂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和在香港电影界特立独行的立足模式,是这部成功入围威尼斯的唯一华语片《荡寇》最可靠的基础。就像当年王家卫对余力为说的一样:“别做摄影师,做导演。”或许只有作为一名导演才是余力为能表达其内心世界的最好途径。

  本报记者 郑照魁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荡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