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也重新从电影中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一阶段不仅是第四代和第五代的“黄金岁月”,而且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岁月”。1980年中国电影观众的人次是292亿,报道中国电影的《大众电影》杂志每期发行量突破900万。那个时候出行难,该社的记者只要手持一摞《大众电影》,便成了通行证,买车票、找旅馆,畅通无阻。
石家庄影乐宫集团副总史晓军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走上电影工作道路的,1986年他成为石家庄市警备区礼堂的一名放映员,当时这是一份非常荣耀的工作。每到有新片上映,半个小时之内,电影票很快就能售完,偌大的礼堂,硬板凳的座椅,物质条件极其简单的电影院内,人们摩肩接踵,总是看得津津有味。这个时候史晓军觉得自己的工作能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极大愉悦,是件无比崇高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很多电影质量一般,拍摄手法有漏洞,演员表现也很单调,可人们依然爱看。这是因为禁锢多年的思想被放开,单调匮乏的文化生活也渐渐丰富多彩,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去享受当时最大的娱乐———看电影。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包括喜剧片、农村片、爱情片、戏曲片、儿童片、反特片等多种类型影片出现在大银幕上,这样的影片在文革期间乃至文革前都难以想像,各类型的电影掀起了狂热的观影高潮。《少林寺》在全国的票房是一亿,当时的票价是几角钱一张。
第五代导演雄霸中国影坛
这个时期让史晓军印象最深的电影是《红高粱》,他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第一次见证了一部影片给国人带来的震惊,也听到了前所未有的指责与争议。有些外国人把《红高粱》的场景当成了他们臆想中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中国观众讥讽张艺谋“以伪民俗暴露民族丑陋”,这场争论持续了10多年。但也由此激发了观众对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热情关注,把第五代导演正式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主角地位。
第五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除了张艺谋、陈凯歌,还有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等。他们都是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blog),在少年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他们或当过兵,或下过乡,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他们带着全新的激情和热情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巨大变化。他们除了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探索,也让自己在探索中进入辉煌阶段,比如在形式上进行了深入探索的《黄土地》和《一个和八个》,在内容上对传统进行颠覆的《黑炮事件》、《盗马贼》、《马蹄声碎》、《阴阳界》等。
上世纪90年代,第五代导演拍摄了一些具有观赏性和史诗性的影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
)》,这三部影片都通过小人物的个体命运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些影片只有《霸王别姬》在影院正式上映,“这部影片在不景气的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显得特别重要”,史晓军回忆说。接下来的这段时间,第五代导演雄霸中国影坛。现在第五代导演有的成为成功的商业片导演,有的转向幕后扶持新人,有的则在电视剧领域成为领军。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