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实的爱很美好
在改革开放之前,最令女孩子羡慕的就是军嫂这个称号。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从原来不受重视到后来的“要嫁就嫁知识分子”。龚雪在选择的过程中,她的父母就很偏重这一点,很希望她能找一个知识分子,所以当她找到现在的先生时,因为他的才气、学历和家庭,龚雪的妈妈和哥哥都投了很重要的两票。
在《好事多磨》中,龚雪扮演的刘方与郭凯敏扮演的沈志远是在组织的介绍下认识的,这种介绍对象的方式在70年代末,是单身男女相识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通过亲朋好友,甚至工会干部,居委会领导的介绍。80年代就好很多了,大家开始自由恋爱了。虽然恋爱态度自由了,但是由于通讯设备不发达,没有网络、手机可以传情表意,大家只能通信或是见面。约会的时候,拉拉手就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事情了,一切都是细水长流的美好。
所以当龚雪决定在最辉煌的时候决定息影嫁出国门,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这放在现在都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更不要说在那个保守的时代了,后来有人冠以“传奇”来形容这段爱情。龚雪和她的丈夫张迅是在外国访问的时候认识的,面对这个让她急流勇退的人,龚雪很甜蜜地说:“我的先生一米八的个子,博士的学位,知识份子家庭出身,长得还算帅,人也很风趣,虽然是学理科,但爱好文艺,有文学修养,和我心目中的要求基本相符。其实当时,我在总政话剧团,他在北京大学上学,我们在同一个城市很多年,却不曾相识。可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我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的成员去美访问,却和他相遇相识相处了。也算是有缘千里来相逢吧。更难得的是他有一股‘钉子’般精神,认识后,他不满足于书信和电话往来,特意从美国万里迢迢一直追我到上海。最后我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离开了‘快乐单身汉’的行列”。
从龚雪的话中可以感受出来,张迅身上儒雅气质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吸引住了龚雪,而这种爱好和知识程度上的珠联璧合,也是他们婚姻幸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也算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门第观念”,而不是像原来只局限于家庭环境和物质基础。
结婚是一件大事,必不可少的就是婚宴这一块。当年龚雪和她的丈夫是在国外举办的婚礼,习俗和排场自然很隆重,但是回想起自己姐姐的婚礼也是历历在目。“80年代结婚很注重彩礼,他们结婚那时真的流行‘36条腿’,姐夫的家里排了几个通宵,才买到了一套36条腿的家具。我姐的陪嫁是三大件——蝴蝶牌缝纫机,红灯牌收音机,永久牌自行车还有三五牌座钟,六条缎面被子等等,算是不错的了。那时是文革后刚刚恢复酒席,我家请了三桌喜酒,听妈妈讲一共才花了103元,亲友们吃得还非常满意”,这就是当年的行情,放在现在都会被人笑话的。现在办喜事,要有房有车,还有钻戒这些必不可少的东西。单是照结婚照就要上千上万,婚宴也是要上好几千,甚至有上万。这样算下来,除了几大件以外,没有十几万办不成婚事,“一般老百姓真是负担不起,有的只好当‘啃老族’了。这种社会风气真是挺累人的”。龚雪觉得那个时候的婚礼虽然不是像现在这么隆重和华丽,但一样可以携手走过人生,这种幸福的属于感是最重要的,至于形式都是外在的。
其实龚雪这些年追求的就是这份踏实,浪漫的背后就是一份真爱的心。“我们那时的青年谈恋爱都比较有责任感,不会有现在有些年轻人那种玩玩的心态。我认为,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更是一种责任。夫妻一生相伴,要几十年一起过着柴米油盐实实在在的生活,一般不会象谈恋爱时或刚结婚时那样每天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在几十年日常生活的相处和共同抚育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夫妻间的爱情会慢慢转化为一种互相依存骨肉般的亲情,虽然少了许多浪漫和激情,但它却是宁静和幸福的。是俩人几十年磨合下来的非常宝贵的和谐,有一种淡淡的醇香,是另外一种永恒”,私下的龚雪很喜欢看一些家庭剧,就像是前一阵的金婚,她就感同身受,“我很喜欢《金婚》里的男女主人翁,他们从年轻到老,虽然常常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但他们始终从心底互相关心着对方,互相爱着对方,深深地爱着这个家,所以他们能牵着手一直走到金婚。我觉得能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很美好、很可贵的境界”。李净/文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