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体建筑恢复原貌的同时,“大光明”充分利用了其合并的人民饭店等周边商铺,并拆除了历年搭设的夹层,新开发出了5个小厅,实现了“1大+5小”的格局。小观众厅的进场通道全部采用银灰色调,内部则根据不同定位采用不同色彩。据悉,其中一个小厅还引进了目前最先进的杜比3D立体数字放映机,形成胶片、数字共存的放映新格局。
前世今生,200米长廊收藏历史
从近80年前惊艳亮相的那一刻起,“大光明”在历史中沉浮起落,已经不仅仅是一家电影院的故事,而是一部活生生的上海近代文化史。此次修复,特意将底层原先的疏散通道打造成了灰白两色的历史长廊,并布置以图片、文字、实物等资料免费向观众开放。在这200米的历史长廊中徜徉,会让人渐渐忘了各种装修材料混合而成的味道,而沉浸在“大光明”如梦似幻的前世今生中。
泛黄的照片上,依稀可见当年“大光明”的盛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大约有四十多家电影院,而首轮影院仅有4家,分别是大光明、国泰、南京和大上海。作为首轮影院中的翘楚,大光明电影院的票价在当时是最贵的,“像鲁迅、郁达夫这样的铁杆影迷只能去二、三轮影院解馋,因为他们几乎每月都要看五、六场电影,而大光明的一场电影就要花去一个公司职员月薪的十分之一。”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这样告诉记者。
很多人知道“大光明”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和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却不知道它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硬件上领了风气之先。早年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主演的《卿何薄命》和《一夜风流》、《翡翠谷》等多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些电影,1939年11月,“大光明”在全国率先引进了“译意风”同声翻译耳机设备。当时每个座椅背后都安装了一个小方匣,里面有电线与发音机相连。观众多付一毛钱,就可以租借耳机连上小方匣,听到“译意风”小姐们纯正的同声翻译。据悉,第一代“译意风”小姐中就有如今蜚声海内外影坛的著名影星卢燕。
“大光明”除了是万千影迷心中的电影圣殿之外,在建成后不久,迅速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大观众厅的舞台见证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国内的首次公演,世界男低音之王夏里亚宾也在这里揭开了访华演出的第一幕。有史料表明,当时承担贝九演奏的是全亚洲最好的交响乐队——工部局乐队,该乐队曾经向媒体表示,“大光明”其实并不适合交响乐演出,但因为其庞大的容量和超高的人气,当时他们仍然把“每周一次”的演出放在了这里。
本报记者邵岭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