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日上映的《红河》开始,张静初将在多部影片中展示演技——《拉贝日记》《窃听风云》《天水围的夜与雾》《A面B面》,让大家看到她不一样的角色和风格迥异的表演风格。张静初表示,那些自闭忧郁,甚至比较反常的角色往往吸引自己,“但下一步我会尝试喜剧风格的电影,做一种转变。”
谈角色 深入体会
本月,张静初主演的两部电影《红河》《拉贝日记》将先后上映,两部题材不同的电影对她意味着什么呢?张静初说:“在《红河》中我扮演的越南女孩阿桃只有十几岁,我为了演好她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因为这个角色的年龄、语言、背景都离我太远,要体会孩子的纯真眼神和动作是不容易的。”
而《拉贝日记》观察战争和人的角度,则是张静初选择出演的重要原因,“现在描写二战题材的影片很多,但我喜欢《拉贝日记》的角度,它更多描写了人,那些真实的遭遇很震撼人心。”
谈表演 边缘游走
一直以来,张静初的银幕角色或多或少地被“问题”二字围绕,《孔雀》中的姐姐、《门徒》中的吸毒女,《红河》中的智障少女,《证人》中的绝望母亲……总结这些反常的角色让张静初大笑起来,“是啊,确实都有点问题。其实我承认自己在生活中也有忧郁的时候,然后回到镜头前再扮演这些角色,往往能让我找到爆发力,对我也算是获得了一种平衡吧。”张静初在即将上映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中依然出演了一个极度边缘的角色。
谈计划 尝试喜剧
张静初说,拍了多部电影后,自己真需要放松了。“我想尝试一些喜剧风格的电影,应该不久后就会开拍。喜剧不好演,让观众发笑是件不容易的事。”
张静初强调了各种题材电影的重要性,但她却不愿意将自己设定在“香港电影”还是“内地电影”的框框里。“当时我拍完《尖锋时刻3》就回国拍《红河》了,成龙当时对我放弃在好莱坞发展很惊讶。对我来说,电影没有差别,就是让我尝试了不同的角色,像去年也有很多香港导演找我拍戏,只要觉得好的,我都会去演。”
新报记者 王轶斐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