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8届香港金像奖落幕 影帝影后一个苦情一个感人

  昨晚,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落幕,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以下简称天水围)囊括4项大奖,鲍起静也因此成为金像奖历史上最年长的一位影后,而在《证人》里有出色表现的张家辉,则“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问鼎影帝。此届金像奖,港人全面收复失地。

  最感人——影后鲍起静

  最朴实的一位女主角    

  这是金像奖历史上最朴实无华的一位女主角,她上台领奖时穿的那一身黑色礼服和一个月前在亚洲电影大奖开幕晚会上的一模一样,连那条黑色绣花披肩都是同一款。1949年出生的她也是金像奖历史上年纪最大的一位影后,“谢谢你们敬老!让这个奖给我。”鲍起静上台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热泪盈眶,她含着泪又提起了逝去的父亲鲍方, 第二位感谢的自然是《天水围》的导演许鞍华。当然,她的老公——著名制片人方平和宝贝女儿自然不能不谢,“我的老公和我的乖女,让我的生命充满意义。”

  最苦情——影帝张家辉

  奥巴马让他看到希望    

  即使是等了40年才拿奖的鲍起静都没有影帝得主张家辉那样“苦情”。当年当警察误入娱乐圈,小偷、混混、流氓、赌棍……演尽万般角色,张家辉却始终“半红不紫”。本次《证人》中的冷酷杀手一角,是他离金像影帝距离最近的一次。颁奖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他时,他都笑言自己“再不拿奖就快死了”。

  昨晚,他身上穿的也是一件旧衫。白色西装是去年凭《出埃及记》入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时穿过的,穿旧衫的理由是“我偏不信邪。”果然有志者事竟成,得知自己心想事成的一刹那,他禁不住和老婆关咏荷热烈拥抱、亲吻。上台后,生性幽默的他也不忘拿奥巴马开玩笑,“当我看到奥巴马可以当总统,我就觉得‘嘢,有机会啊’。”

  最个性——最佳导演许鞍华

  还是背着那个包包上台  

  和王家卫的墨镜、陈可辛的长发一样,女导演许鞍华也一直有个标志性配饰——一个斜挎的小布包,这个包陪着她出现在各种场合。昨晚的颁奖礼,得知自己拿下“最佳导演”这一重量级奖项时,许鞍华依然背着那个波澜不惊的小包淡定地上台。

  许鞍华的坚持在圈内众所周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持,才有了香港女性电影人在本届金像奖的“光辉”一面。“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陈丽云)”“最佳编剧(吕筱华)”,一部电影里的4位女性,拿下了本届金像奖最为重量级的4项大奖。

  最巧合——

  汤唯为徐娇颁奖

  粤语相当顺溜 

  凭《色,戒》拿下金马奖最佳新人奖的汤唯和影后候选人刘美君是第一对上台颁奖的嘉宾,红色的礼服依然耀目,已经入籍香港的汤唯用流利的粤语发表颁奖词,表示要以自己的新人经验和金像奖的新人分享。结果公布的时候,她自己也有些吃惊,本届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是和她一样来自内地的徐娇,周星驰的干女儿。上台的时候,12岁的徐娇拿手掩面,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感谢周老爸,我这次终于拿到100分了!”

  部分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 《叶问》 

  ○最佳导演 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男主角 张家辉《证人》 

  ○最佳女主角 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男配角 廖启智《证人》 

  ○最佳女配角 陈丽云《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新人 徐娇《长江7号》 

  ○最佳编剧 吕筱华《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亚洲电影 《集结号》 

  ○终身成就奖 萧芳芳

  四个女人的“天水围”

  去年金像奖,香港内地合拍片《投名状》大胜,当时国内著名影评人魏君子即迫不及待地出来宣告“港片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年金像奖颁奖礼,狠狠地给了这些言之过早的影评人一个响亮的大耳光。

  100万、15天、几页剧本、没有明星……许鞍华照样能拍一部感人、温暖的电影,水准之高已经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四个女人分获最佳导演、女主角、女配角、编剧。相形之下,几大公认的名门正派高手——合拍大片《赤壁》《画皮》只拿了几个技术奖,《叶问》因为重振港式动作片在香港的声威,大大鼓舞了香港电影行业的从业者们,最终赢下“最佳影片”一项。但这个奖无论怎么看,都充满了“补偿”性质。因为《天水围的日与夜》实在太不商业,这和金像奖的偏商业路线背离太远。

  但这毕竟是2009年不能被忽视的一部作品。它是香港电影被人忽视掉的另一面,也是香港电影得以突围的另一条路径。一如片子的英文名:The way  we are!记得《天水围的日与夜》中有一段如下对白:“什么都是看态度,有人对考试完全不在乎,有人会为了考试去跳楼。” 拍电影的,自然喜欢去拍跳楼的那些人,因为有起伏有卖点。而许鞍华的这部《天水围的日与夜》恰恰就是在拍那些对考试不在乎的人。电影故事平缓、波澜不惊,但真实的细节却如此容易让人陷进去,直至最后,又被“生活”埋下的那些小悬念激得内心澎湃不已。

  坚持的许鞍华在用她一直坚持的电影理念告诉我们,新浪潮尚未消失,打打杀杀未必是香港电影的康庄大道,有一些电影,叫做真实。

  本版采写 记者 陈玲莉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