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安门》:爱情是一个眼神一种心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16:18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刘嫣

  上映时间:9月3日

  一直很纳闷,为什么要在《天安门》这样的主旋律大片里,穿插一段戏份不多的爱情。该片的主创人员不久前来广州宣传,记者问过导演叶大鹰这个问题。他风趣地解释说,因为在他眼里,《天安门》是一部商业大片,既然是商业片,就得有爱情。当然,这是有一点带玩笑的说法。影片里所描述的这段爱情,和故事本身一样都是有原型的。那一个暧昧的眼神,在宏大的时代背景里,让观众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讲故事

  他和她直到最后才对上眼

  从《红樱桃》、《红色恋人》到《天安门》,叶大鹰喜欢用小人物来讲述一代人的红色记忆。由潘粤明和郭柯宇主演的《天安门》,讲述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前28天,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舞美队的队长接到上级任务,要对天安门进行全翻新整修,让毛主席可以站在上面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于是潘粤明扮演的队长,带着他手下的几个队员,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种种困难,但都一一想办法克服了。然而就在这期间,有一名队员在逛街买东西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在街头拉手风琴的郭柯宇,于是一见钟情,并对她单相思起来。片中的爱情戏就这么带点“无厘头”地开始了。

  随着任务的进展,郭柯宇扮演的老师经常带领小朋友们到天安门前唱歌,为辛勤劳动的解放军打气。而队员小胖也一直从自己买来的望远镜里偷窥这位美丽的老师。但爱情故事进展到此,片中的男女主角都还没能碰上面。

  直到最后,天安门终于在舞美队和其他部门的配合下修葺一新。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前来唱胜利的赞歌,这时候放松下来的潘粤明才注意到这位美丽的老师,他的眼光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并吸引了她的目光……两人就这样迅速地对上了眼。

  镜头一晃,若干年后,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潘粤明再次回到自己当年奋战过的天安门前留影,他的身边多了一位老伴,认真一看,正是当年的郭柯宇。这段仅仅由一个暧昧的眼神交代出来的爱情故事,到这里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谈看点

  故事的原型是田华苏凡夫妇

  在广州宣传时,叶大鹰导演谈到这一段朦朦胧胧的爱情的时候说:“原来写剧本的时候,安排了很多的爱情故事,特别好看。现在摘出来都可以弄成一部电视剧。但是在电影里,要讲的东西太多,这部分内容就不得不做出一点牺牲。”但是做牺牲不代表可以没有。叶大鹰说:“爱情是美好的象征,在迎接新社会的时候,爱情其实就是一种心气儿,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叶大鹰说,他1997年筹备《红色恋人》时,偶然在朋友处看到一张1949年前破败的、长满荒草的天安门的照片。“我突然想:天安门是在哪一刻突然变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样子?一座几乎破败的皇城城门,怎样转眼间成为新中国国家的政治地标,成为中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精神象征?我坚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夜,这里一定有一个故事。”影片故事的原型是著名老艺术家田华和苏凡夫妇,叶大鹰透露:“田华阿姨的丈夫苏凡当年是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长。苏凡老先生跟我聊起许多往事,而其中一件让我瞪大了眼睛:1949年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就是他带着抗敌剧社舞美队布置的,从此天安门就定格成现在的样子。”1999年,新中国50周年大庆,叶大鹰本想把这部影片作为献礼片,但由于拍摄《红色恋人》分身无术,再加上许多无法逾越的技术难题,这部电影迟到了10年,叶大鹰感慨:“《天安门》就变成了我的一个梦。”

  虽然在这部有着宏大历史背景的小人物故事里,爱情并不是最主要的内容,甚至很容易被当成是陪衬。但只要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观众,都知道其实那时候的爱情不过也就是几个眼神的往来,在平淡如水中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说花絮

  叶大鹰扮群众演员和毛主席“握手”

  叶大鹰构思这部影片时,一直就想用数字特技还原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音容笑貌,如今得偿所愿。当年在《阿甘正传》中,虚构角色阿甘能与尼克松握手,靠的是数字特技。

  而《天安门》中,叶大鹰透露,影片最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与众人握手的镜头,是用当年的纪录片和现在拍的镜头经电脑数字特技合成的。叶大鹰还“假公济私”地混作群众演员,在片中第一个与毛主席“握手”,而潘粤明则被群众拥挤着,怎么也够不到毛主席的手。叶大鹰透露,这也是苏凡先生的真实经历。这短短3分钟,是电影影像对时间元素的再开发,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韵味深长。

  在影片结尾,出现了一组各个年代的人们在天安门前拍摄留念的老照片,充满温情。叶大鹰说:“每个人都有一份天安门情结,最后出现的这组老照片里,有许多普通人,也有雷锋、姚明崔健等人在天安门前的留影……《天安门》讲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还原开国前后的历史原貌

  当影片一开始出现穿军装的解放军时,所有人都会以为这是一个发生在解放后的故事。突然画面上又出现了很多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袍的男人,顿时给人时空错乱的感觉——这到底讲的是什么年代的事啊?

  其实大家都有点记不清楚了,开国大典举行的时候,北平刚刚解放,正是百废待兴,而人们的着装基本上还是延续了民国时期的传统服装,还没有革新。《天安门》里所还原的那段时期的风貌,也唤醒了大家对解放初期的记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舞美队要扎几个衬得上天安门城楼的大灯笼,京城的几家店铺没一家能做。在行家的建议下,潘粤明去找从宫里出来的、以前世代为皇家扎灯的一位老手艺人,于是来到了前清遗老遗少们最爱泡的澡堂子里。一边是一堆梳辫子的老头在自娱自乐地唱京戏,一边进来两三个穿解放军军装的战士,那场面非常有意思。

  冒充聂荣臻将军打电话

  在影片的开头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为了装饰天安门,舞美队到处去买红布,但是全国各地都知道要举行开国大典,民众们都在抢购红布,红色染料奇缺。队长于是找到天津的一家染料厂,开始厂长说什么也不肯给,队长不得已地让队员冒充聂荣臻将军给厂里打了一个电话,这下把厂长激动坏了。而潘粤明和日本籍美术师在电话里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也看得观众直乐。

  在说到这一细节时,叶导演自己也笑了,说:“都是为了故事好看,要是以前,这内容肯定通不过,这也证明了这个时代确实是越来越开放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