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 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10:28  新浪娱乐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于冬 宋光成 马中骏 高秀兰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宇田川昭次 热烈讨论

中日合拍论坛举行于冬称内地电影需真正崛起
与会人员合影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新浪娱乐讯 10月20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中日电影交流的文化基础与市场基础”的论坛于六本木东京电影节主会场举行,保利博纳总裁于冬等出席。于冬指出,在中国电影近七年的发展中,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相较日本立足于发展本土电影、以较低成本获得极大回收的现状,中国内地电影并没有真正崛起。

  此次论坛共有中方代表保利博纳总裁于冬、慈文影视董事长马中骏、星光国际总裁宋光成,日方代表亚洲传媒中心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宇田川昭次、角川公司制片人高秀兰出席,由北京广播影视审查中心主任阎于京主持。在交流过程中,双方阐述了各自电影市场的现状,试图找到切入点探讨双方进行合拍片合作的可能性。该论坛由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组织,是北京电影代表团东京电影节的活动之一。

  于冬指出中国电影极有可能在三年内每年的总票房过百亿,十年过三百亿,他也指出,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电影迫切地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第一是将前市场做大做强,形成有效的投资制片良性循环;其次是解决后市场相关的问题,比如彻查盗版、比如拓展不同层次的回收渠道与窗口、比如开发新媒体等。

  他也谈及中日合拍拥有良好的前景,虽然因为日本电影市场的强势,目前中国市场较为依赖日本市场,但他相信双方的合拍合作将会将彼此的市场、投资进行捆绑,风险得以共担,而提早确定合作意向以及选定上映档期是重中之重。因为“两个国家每年都各自生产400部电影,但一年就52个周末,如果等到拍完之后再合作,等卖到别人的市场,新片也是旧片了,因此档期很重要”,他举例称,如果现在要敲定合拍计划,探讨的就是该片在2011年在两国上映的档期了。

  以下为论坛实录:

  高秀兰:

  中国的发行市场非常大,合拍片也要让双方的投资回收成本,怎样经营市场是其中的一个问题,但在进入到影片阶段之前,剧本的开发与企划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必须要寻找两个国家中间的共通题材,以前会为了合拍而勉强做剧本的开发。

  于冬:

  其实中国电影的市场增长有了很大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正处于又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中国电影产业化时间并不长,只有6到7年的时间,在这七年间,票房以30%的速度在增长,09年甚至增长速度超过40%。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现在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很多投资人与制片人看好中国电影市场的前景,对于未来有很大信心,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突破中国电影总票房一百亿,综合产值近千亿。

  整个亚洲电影市场,中国和日本是可能密切合作的市场。日本市场很成熟,是全世界第二大市场,整体票房超过200亿。在三年内,如果中国能够突破100亿,中日两国的合拍能够走到一起,双方市场的整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亚洲与全世界,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和好莱坞之外的力量。

  宇田川:

  我们一直在关注和调查中国电影市场,但在日本开展这项工作比较困难。我们在试图做合拍电影的时候,希望得到更多公开信息,以便在合作伙伴与制片人方面可以做更多选择,。

  宋光成:

  我对合拍片有两个定义,狭义的合拍片是指两个国家合拍的基础涉及到两个国家的文化、拍摄场景、为了拍摄方便,以及为了发行方便优势进行合拍合作;广义的合拍片就某一个题材,没有相通的文化,双方愿意分享彼此电影市场的蛋糕,可以选择适合在彼此国家或者全世界的题材。之前的一些电影走入一些误区,为了迎合双方观众的口味,牵强地把故事限定在某些类型之中,比如拍爱情片就得跨国恋。

  电影不同于电视剧,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得不够充分,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太理想。

  中国和日本在文化方面是相通的,比如儒家文化,比如忠礼仁孝义,就拿《赤壁》来说,这是双方都感兴趣的题材,是广义的合拍片。

  马中骏:

  合拍片应该由市场决定,有的题材是本土的、有的题材是中日的、有的题材是亚洲、有的题材是全球。文化特质倾向严重的艺术片,是本土化的,做合作会很困难。商业片就很简单,就是看是不是符合今天的观众口味。双方的文化差异永远存在,并不是合作的障碍。

  为什么美国大片会觉得没有文化差异,无论是中东、非洲、日本、中国都能够接受?说到底还是因为题材的选择。可能,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有些类型的影片不太适合中国上映。

  高秀兰:

  日本电影的制作费,都不是很高,一般在500万美金(近4000万人民币),却能够获得3000万美金(近2亿4000万人民币)的收益。就拿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来说,它的投资500万美金(近4000万人民币),却能够获得6000万美金(近4亿8000万人民币)的收益。

  但中国电影的制作费很高昂,好像从剧本阶段就贵、演员也贵,搭景似乎很便宜,中国的市场如何回收?我的了解是,制片方在4月1日之前,收益只占票房收入的三分之一,4月1日之后,提升到了42%。

  于冬:

  这一两年开始,中国制作成本的高涨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也是一个很危险的阶段。因为中国经济热,有一大批的投资者抬高投资成本,盲目投资,但专业的电影公司却很理智与清醒,坚持中等投资规模的在市场当中取得好的成绩。

  拿华谊的两部电影来说,冯小刚《非诚勿扰》,不过4000万的制作成本,票房做到了3.5亿,《风声》,也是4000万的制作成本,创造了2亿的票房。

  我们现在,合拍影片的制作成本比较高,尤其是香港的制作人在内地寻找投资的时候,人工的成本几乎占到了制作成本的一半。这样以来,制作投入到胶片拍摄的成本在降低,影片质量会随之降低。

  在关键阶段,我们市场化的改革经过了6到7年的时间,整体增长速度在发展,但本土电影在这个时机下并未发展起来。

  日本强在哪里?在五六年前,日本靠引进片托起了整个电影市场。当年裴勇俊的电影《外出》,日本可以出900万美金发行权,有一大批韩国明星在日本特别受欢迎,韩国片水涨船高,价格越叫越高,发行商开始追高买片,亏钱之后反思,觉得自己可以做小成本的电影,看能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大部分的发行公司开始自己投拍年轻导演的、中小成本电影,这个阶段日本电影的产量随之提高,投资收益比例增大,有非常明显的市场扭转。日本开始减少购买韩国、香港、内地的电影,韩国片价格现在很低。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刚刚成长,我们的外部因为有整个香港地区,一般会走大明星和大制作的路线,但中国的本土电影还没有起来,宁浩、冯小刚这样的导演还没有形成更多的力量。专业的电影公司都在过度阶段,寻求合适的题材,中国和日本的合拍有很好的前景,因为我们彼此都是庞大而且在成长的市场,也许在现阶段,中方对日方的依赖性更大。因为日本市场已经很良性,大公司都可以自给自足,外部卖片的压力不大。而我们的大投资的电影在日本和韩国市场如果卖不掉的话,在传统市场渠道发行会有一定困难,我们寻找日本市场的愿望更为迫切。

  宇田川:

  我一直和高女士在为日本的电影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映努力,但在过去的7、8年只有7、8部电影上映,数量非常少。

  合拍电影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交流,我们希望在买卖的商业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深度合作。比如,我听说,是不是惊悚片很难进入到中国市场。

  马中骏:

  我们在合拍的时候,会对某一种类型的题材会比较小心,比如说灵异或者恐怖类型的电影。《画皮》是个例外,因为它有中国古代小说《聊斋》做为支撑,但是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审查上是有一些紧张的,我们一般都会跟我们的合拍方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角度来表达时再来做。

  中国处于转折期,比方说我们跟日本的合作在电影方面不是很多。日本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类型,高中生偶像电影在日本市场很活跃,但在中国反映比较慢。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和《恋人》,在日本很受欢迎,但在中国却很难有市场。

  中国电影投资在3000到5000万的片子,回收比较轻松,应该不会是有很大问题,但超高投资我们一般都不敢涉足,因为整个市场的容纳度还在发展中。我有一些合作伙伴,比如德国的、美国的、意大利的,他们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我会告诉他们风险在哪里,在了解清楚他们对于票房回收的期望后,会告诉他们哪儿是警报线。

  宋光成:

  谈到投资规模和回收,内地电影市场消化一部电影票房过亿的电影可能不再是一个问题,倒推回去,它的投资应该是3000万到5000万。现代题材方面,商务开发和植入可以获得相当大的利润。

  其实合拍,并不在资金的需求,因为一部3000万到5000万的电影,国内的电影公司基本上都可以消化,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合作伙伴的渠道。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宣发费用占到30%至40%的总投资额度,往往依靠商务与海外发行抵消。我认为一部电影的利润要有更大空间,是在商务开发和电影后产品开发和海外市场渠道上。

  宇田川:

  日本分配到制片方的利润是多少,可能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算法,一般来说,制作费和宣发费用都是一样的,宣发费用占到了比重很大。但是日本电影的票房回收不仅在电影院,还包括DVD的销售和电视渠道。据我了解,韩国和中国最大收入是来自票房的。

  日本回收的风险比较分散,制片厂与电影院的票房分账是一半对一半。

  于冬:

  日本有强大的前市场和强大的后市场,电视版权的销售价格也很高。

  中国电影市场相对来说很欠缺,我们刚刚开拓了前市场,还没有完善的后市场,中国电影发展的节奏,实际上并没有完善。

  我们制片方的投资风险高,但是分账比例很低,中国只有42%的比例,是全球最低的,盗版猖獗使得电视版权的收益也是全球最低的,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困难。

  但中国电影极有可能在三年内每年的总票房过百亿,十年过三百亿。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电影迫切地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第一是将前市场做大做强,形成有效的投资制片良性循环;其次是解决后市场相关的问题,比如彻查盗版、比如拓展不同层次的回收渠道与窗口、比如开发新媒体等。

  在中国拍电影是一个艰苦的工作,我和我的同行们并不太挣钱,我们需要很多的时间去经营和打拼。未来的几年之内,都会很艰苦。

  高秀兰:

  中国大片的海外市场,除了香港、台湾和日本这些国家和地区外,海外市场最重要的市场是哪里?

  于冬:

  中国电影每年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在逐渐提高,过去是陈凯歌张艺谋的电影,在海外有一些收入,现在我们的大片产量在逐步提高,也许进入欧美商业院线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电视台和DVD渠道上的收入更为可观。

  合拍片是提早把另外一个市场和投资进行捆绑,风险共担,所以也同样面临市场空间和档期的问题。

  两个国家每年都各自生产400部电影,但一年就52个周末,如果等到拍完之后再合作,等卖到别人的市场,新片也是旧片了,因此档期很重要。如果现在要敲定合拍计划,探讨的就是该片在2011年在两国上映的档期了。

  李芳芳导演提问:

  请问,中国的电影制片公司在具有一定实力后,希望寻求日本市场,如何去实现呢?就我了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日本演员,另外一种是日方拿到日本畅销小说和漫画的版权,以此为资本来进行与中方的联合拍摄。能分析下,利弊所在吗?除了这两个方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

  高秀兰:

  剧本开发和演员费用不是只有一个国家的问题,在这两个思路之外,我们可以用中国的故事找日本导演来拍。赵静 记录/整理 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东京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