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艺谋和张伟平:“三枪”之际的“双张”传奇(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16:19  mangazine/名牌
张艺谋和张伟平:“三枪”之际的“双张”传奇(2)

张艺谋与张伟平组合

张艺谋和张伟平:“三枪”之际的“双张”传奇(2)

张艺谋

张艺谋和张伟平:“三枪”之际的“双张”传奇(2)

张伟平

  张艺谋:这不是玩票。我们说到流行、说到娱乐,还是正儿八经来说这事。没有人拿一辈子来玩票的,电影是一个苦工作。当然你看到的是出人头地的样子,在工作状态中是很辛苦的。我觉得好像做导演的都不是玩票,你现在让我看那些成功的导演、不成功的导演、年轻导演、老导演,没有人玩票,我觉得这一行在这一点上还很认真。还是热爱吧,对于自己的行业有一份崇高感,或者说有一份敬畏。到头了你才叫玩票,电影怎么能到头呢?你永远会觉得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从原创力,看中国力量

  电影对于他而言,既是举重若轻的“时令产品”,又是需要毕生追寻的理想王国。他看似游刃有余,玩转了这地球上能够存在的各类奖项和颁奖礼。他又是兢兢业业的,始终在这个圣殿高堂上怀揣着一份敬畏之心。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中坚人物,当年以原创力量开创了一个时代。而今天,功成名就的张艺谋依然以勤勉之心,保持着无穷无尽求新求变的创造力。

  《mangazine/名牌》:你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艺术,包括电影、大型庆典活动在内,在世界范围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原创的力量是否充足?你现在毕竟在世界范围内是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你的作品中原创比例是多少?

  张艺谋:如果说我们要在世界上承担原创性的源头,我们根本做不到。因为它跟国力、国家地位、文化地位、历史发展都有关系。我们辉煌的是过去。今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怎么能成为文化流行时髦原创的源头呢?我们要做的是接受和拷贝,把它本土化。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只要稳定发展,有三个三十年,到那时候可能中国很多东西都是原创的,可以真正影响世界。

  我的作品在国际上是碟小菜。比如我要拍一个很中国的电影,文艺片,那美国所有大导演见了也要伸大拇指。我拍一部动作片,武侠的,也没话说,那是中国独一份。如果我拍一枪战片、追汽车的,对不起,我撑死了拍一个二三流。      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它永远是鱼目混杂的,永远难以理出一个清晰的规律来,你不妨让它先去乱炖好了。中华民族根本就不会被任何文化所同化,我们一定会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我们现在很难考证,盛唐文化有多少是原创的,你还真不好考证当年世界的中心,有多少东西是吸纳了许多文化的精华做了拷贝之后流传开来的。本来这个世界就不是一个画地为牢的世界,它应该就是人类的。

  《mangazine/名牌》:你一直处于一种巅峰的创作状态,请问你是如何给自己充电以及如何寻求身心平衡的?

  张艺谋:没有什么诀窍,我比较勤奋,看的东西多,每天看两张以上的碟,凌晨才睡觉。其次是阅读大量的报纸和杂志,跟时代不脱节,你会间接了解时代的发展,了解年轻人所关注的。今天哪一个创作者可以真正地说去深入民间的?连电影学院刚刚毕业的导演系学生,都不能说他在老百姓当中,他是在“圈子”当中,他的生活都是圈子文化和圈子氛围。实际上我们从身体上都脱离了真正的底层,但并不意味着你不了解。尤其象我们这一行,是时令文化,你当然要了解社会上是怎么想的。通过阅读和了解信息,可以让一个人不落伍,可以让一个人不要闭关自守,可以让一个人在心态上保持年轻化。

  电影,很难拍,是一定要学习的。我昨天晚上看一部俄罗斯的科幻大片,那里面的追逐,电影史上叫“格里菲斯最后的营救”,在默片时代,追逐就是一篇很难做的文章。现代电影,谁把追逐拍成经典了?我只是举个例子,电影真的是学不完的。其实我这个年龄,从生理上是一个衰退期,不是一个蓬勃发展的25岁的年龄,那你更要靠勤奋去捕捉、感受,来弥补这个衰退。

  独家标签——张艺谋

  他身上从来不缺标签:岁月如歌、成长之痛、知识改变命运的楷模、客串的影帝、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功成名就的电影导演、声势浩大地涉猎其他各艺术门类、赚钱的印象大舞台系列、北京奥运会作为国宝级导演的众望所归……有他,也唯有他,在这三十年间独自领舞,把握住了每一次飞跃的机会,与时代合拍,最终成就了这唯一的标签——张艺谋。

  《mangazine/名牌》:有朋友说你其实是个幽默的人?怎么评价自己的个性?

  张艺谋:可能熟了比较幽默,面对生人很少幽默。我自己的个性其实一直在变来变去,我试图不要固定自己,也不愿意固定。所以常常做一些出人意料之举,东一下西一下,引发很多非议。我常常不愿意按照所谓知识分子期待的模式打扮自己。我自己觉着可能是自己比较喜欢挑战吧,艺术上也比较喜欢一些极致的手法,喜欢强悍有力的表现形式。

  《mangazine/名牌》:如果你有充分的权力可以为中国电影事业做一件事,会是什么事?

  张艺谋:我没有什么充分的权力,就希望能拍一部好电影吧,能较为自由地表达一下想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只期待一件事情,就是在我们的社会环境越来越自由和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电影审查制度能够宽松一些。那样我们的题材选择余地大一些。这是很现实的期望,别无他想。当审查制度越来越宽松的时候,我告诉你,中国电影的春天就来了,年轻的导演就能拍出更好的作品,而不是我们这些人。

  张伟平: 一个跨界的文化商人

  这十来年,在张艺谋事业逐步如日中天之时,另外一个名字也因此浮出海面:张伟平。

  1997年之前,虽然张伟平无疑也是位成功人士,但几乎是名不见经传。当他的名字甫一进入公众视野,就是与张艺谋联系在一起的。当年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做地产中介、医药代理、航空食品的成功商人,只不过结交了一位叫“张艺谋”的朋友。1997年,为了“帮哥们一把”,为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投资2600万。看起来是一种偶然,但是,当你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豪放性格和侠义精神,既然他与张艺谋之间有着那样的朋友情谊,这样的“两肋插刀”几乎就是一种必然。所以说,命运推动着他与张艺谋,成为中国娱乐界无与伦比的“双张组合”,与成长中的中国电影,一起上演了一部现实传奇。

  张伟平说自己是一个不喜欢按牌理出牌的人,常常以出人意表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他在娱乐圈存在的方式,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伏。如果你认为他是那种娱乐圈大佬的生活方式,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他基本远离娱乐圈热闹的社交,在自己的空间里搞搞字画收藏或者看看古籍。要说嗜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和张艺谋在自己的茶室里面侃大山了。其风格独来独往自成一派。其实也只有在为了张艺谋的新片重新出山的时候,他似乎才成了一个标准的、合作的“娱乐圈人士”。

  《mangazine/名牌》:你对别人称呼你是“张艺谋的制片人”,更多是认同还是认为有更合适的称呼?

  张伟平:本来制片人与导演之间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这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高度的责任感和信任感。我们的合作是情谊大于形式本身,为了情谊而不是利益。在一起合作是缘分使然,而不是像别的制片人那样满世界找导演或者导演拿着本子满世界找钱。我们的合作关系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同,是不可复制的。

  《mangazine/名牌》:你认为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复制好莱坞的制片模式是否可行?还是目前的中国市场已经有了独特的中国模式?

  张伟平:其实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有了我们说的“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发行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发行上存在垄断,有一家独大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对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是有害的。相比较而言,好莱坞的发行机制更加良性,更能体现公平,没有特权操控市场。目前我们的发展需要公平的环境,应该从公平性上更多地和国际接轨。

  《mangazine/名牌》:《三枪》虽然不是王侯将相的题材,是否仍然称得上是大片?决定一部片子是大片的要素有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上选定一个喜剧题材,对你来说具有什么意义?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