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4月28日下午一点半,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入闱影片之一《秋喜》在中影电影院展映。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原定于4月21日展映的《秋喜》因响应纪念青海玉树遇难同胞的全国哀悼活动推迟至28日,但仍旧吸引了很多观众到场观看。这是导演孙周继2002年作品《周渔的火车》之后、事隔7年之久拍摄的又一部电影,同时也是继《风声》之后又一部谍战大片。相比《风声》,《秋喜》在讲述解放战争后期地下工作者身处危机境况的同时,加入了更多温情的元素。早茶夜市、路边地摊、珠江横水渡、疍家花船、海珠桥、《花田错》等粤曲也以浓浓的旧式岭南风情为影片增色不少。
《秋喜》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后的广州。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北平不战而降,南京被势如破竹地攻下,国民党只得盘踞东南重镇广州顽抗。但在固守无望的形势下,国民党方面计划在撤往台湾之前破坏广州市基础设施以阻挠解放。潜伏国民党内部的中共情报员晏海清跟随军统处长,后任市广播电台台长的夏惠民多年,此次接受组织任务,从夏惠民处窃取阻挠计划的详细内容。
这似乎是一个平常的谍战故事,晏海清窃取情报时电影试图营造的紧张氛围和夏惠民在相信与怀疑之间的猜度都可以想见。但影片并未采用最经典的卧底心理冲突模式——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对自己的敌人动了真感情,相反的,影片中的晏海清表现得十分坚定。当他路过一家店铺,店铺里的收音机里毛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停住了。他想欢呼想放声大笑,却又警惕地不敢流露半分。略有湿润的眼眶和微微抽动的嘴角,表现出了他不动声色的激动。在接受区委书记的任务时,他也曾有过犹豫,但在最后他坚定地说:“你放心,不到最后一刻,我是不会放弃的。”而晏海清窃取情报时的熟练和冷静,保护区委主任时的机敏,在面对夏惠民的逼问和怀疑时的镇定直视,在夏惠民无情杀害区委书记和普通百姓时的痛苦和无助,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优秀的地下共产党员形象。
秋喜是片中晏海清家的女佣,一个单纯的十八岁疍家妹。在晏海清的挂名妻子——他的嫂子霜晴离开广州后,秋喜的阿爸也被夏惠民杀害,无家可归的秋喜坚持留下来照顾海清——她深爱又无比感激的“先生”。
秋喜在片中的戏份并不如晏海清和夏惠民的多,但导演却坚持用“秋喜”者一似乎与谍战片毫无关系的名字作为片名,有着独特的寓意。事实上,秋喜是全片最重要的线索。这个单纯的女孩在得知阿爸被杀害时放声痛哭,从此晏海清是她唯一的依靠。她听人说阴间和人世就隔着一把火,便请求海清替她给阿爸写信,还请他在信的末尾也附上他的名字,便拿着信欢快地跑出了门去。她胆小,在海清情绪失控大声训斥她时飞快地跑开,躲在床上发抖。在夏惠民造访晏海清家,谈话时突然紧紧地抓住秋喜的手腕时,她颤抖地直愣着。她善解人意,告诉海清“秋喜受了委屈会告诉先生,先生受了委屈也要告诉秋喜,即使秋喜听不懂,但是秋喜会听”。她的感情真挚热烈,大声告诉海清“夫人是先生的嫂子,先生可以喜欢秋喜”。在晏海清因为无助而崩溃,大量服用鸦片町后痛苦地倒在地上时,秋喜紧紧地把他抱住,给他温暖和抚慰。
纯洁,是片中的夏惠民给秋喜贴上的标签。他紧紧的抓住秋喜的手腕时对晏海清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喜欢她了。因为她纯洁,你也纯洁,我还纯洁吗?”有人认为把“纯洁”用在这里似乎过于突兀和文艺,但这也恰恰反映了对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里的人性的思考。
秋喜找出一本介绍植物的书,请晏海清给她改名,因为很多船上的“姐妹”叫秋喜。海清说不必。那并不是那些秋喜们的堕落,只是社会逼良为娼。并不是人不纯洁,只是世道太无奈。
纯洁也是夏惠民内心的挣扎。他践行着“宁可枉杀三千,不可错过一人”的信条,杀人无数。党国的节节败退,广州的无力抵抗让他担忧。他想要丢下广州这个烂摊子去台湾,但又为“那弹丸之地怎么挤得下几百万人”,“是龙的就盘着,是虎就踞在那里,哪儿还容得下我的位置”而几乎绝望。有一番大作为的梦想已经完全破灭,手染无数人的献血,他的灵魂已不再纯洁。他几乎夜夜难寐。离开晏海清的家后,在无人的街边,这个严厉而残忍的处长放声大哭。在影片的最后,夏惠民杀死了秋喜,因为在他眼里,杀死秋喜就是杀死晏海清的纯洁。在他早晨起床离开房间的时候,他把去台湾的通行证留给了惠红莲——与他相好的粤剧名伶。但在走出房门那一刻,他又转过身来向她开枪。这时的夏惠民,已经丧心病狂。
对于片中的共产党人来说,纯洁是指他们的信仰。它让深处险境的晏海清处变不惊,用鸦片町对抗内心的无助与挣扎,用生命的冒险换来了去台湾的通行证,继续执行组织的任务。在纸片上凭着想象画出的五星红旗是他的精神支柱。它让区委书记陶先生视死如归,面对死亡,他只说:“我早就是个死人了”。也就是这种纯洁的信仰,让共产党人的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
片中多处夏惠民和晏海清之间关于纯洁的对话虽然让一些观众觉得突兀甚至肉麻,但大多数观众还是对这部影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秋喜,秋天的喜事。在那个秋天,解放军进入广州城时,全城红旗招展,百姓夹道欢迎。但在这喜事背后,可贵的是秋喜们的纯洁和晏海清们对信仰的坚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这或许才是“秋天的喜事”真正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