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喜剧演义第101回 《决战刹马镇》原创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4日15:02  新浪娱乐

中国喜剧演义第101回《决战刹马镇》原创突围
《决战刹马镇》原创的底气,让他们在海报上放言“喜剧闹革命”

  1922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是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
    上世纪40年代末,喜剧电影创作在 “中电”、文华影业公司、 昆仑影业公司的支持下达到高潮。
  建国后,新时期喜剧电影范式以歌颂为主。文革后,与伤痕电影相对应的,是以《顽主》为代表的王朔喜剧。
  八九十年代,陈佩斯(陈强)喜剧电影创作,在喜剧精神中渗透大众文化,后经张建亚的后现代喜剧和主旋律喜剧电影,通俗喜剧在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中发扬光大。进入21世纪,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引起了一批跟风之作。
    2010年,《决战刹马镇》原创突围,欲闯出国产喜剧新气象……

  上卷 国产喜剧电影九十年风云

  壹、1920-1949 笑闹喜剧滑稽登场

  1922年,郑正秋编剧并主演,张石川执导的21分钟41秒的《劳工之爱情》,电影里的父女关系点明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喜剧电影的“唯兴趣是尚”的文化特征。这个年代还有《死好赌》、《济公活佛》等喜剧作品,故事性强,通俗易懂,风格浓郁、细致,留下了那个年代珍贵的影像,开了中国喜剧的先河。

  在大师云集的岁月里,有两位漫画界的翘楚,一位就是后来被西方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另外一位就 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的叶浅予。因为漫画家能想出常人所想不出,常人见不到的,作品效果,更深入读者的肺腑,所以叶浅予创作长篇的漫画《王先生》很受读者的欢迎。

中国喜剧演义第101回《决战刹马镇》原创突围
“王先生”是早期中国电影著名的喜剧形象

  直到1937年7月,抗战全面。《王先生》被改变成电影,登上上海滩的大银幕。凭借夸张的动作和表演的噱头,引得观众垂青,此后相继有《王先生》、《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生财有道》、《王先生吃饭难》问世,其中大多由汤杰出编导兼主演,形成了以漫画、小说和电影结合的“王先生”、“李阿毛”系列。

  李阿毛系列片源于徐卓呆在小报上办的“李阿毛信箱”,回答一些小市民关心的问题。国华公司以此拍摄了好几部满足小市民的欣赏趣味的影片。充满了各种荒唐的噱头和闹剧。摄影师还运用一系列特技镜头,如高速摄影,隐身术,大人变小人,引起观众好奇心,一炮打红,一发不可收拾。1939年后就有,《李阿毛与唐小姐》、《李阿毛与东方朔》、《李阿毛与僵尸》等片。

  1925年到1940年,韩兰根、殷秀岑与汤杰、尤光照等人,苦心经营,在中国影坛建立起一对不可多得的花季搭档,第一次出现了“王先生”和“李阿毛”系列喜剧品牌。此外还出现了中国古典喜剧大师殷秀岑、韩兰根的经典搭配,代表作是《联华交响曲·三人行》,标志着笑闹滑稽传统的建立。在乱世风云中,留下了一场场笑谈。

  贰,1949-1979 中国喜剧的转折

  1947年,大陆解放前夕,一位少年因为家庭衰落,中学毕业后就在车站当服务生,在小医院做牙医学徒,还在上海滩的小卖部当过跑腿伙计,就是这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这位少年,却在大上海与女作家张爱玲结缘合作。

中国喜剧演义第101回《决战刹马镇》原创突围
早期经典喜剧《三毛流浪记》剧照

  此时的张爱玲,正在经历胡兰成之后的情感低谷,心情低到尘埃里,心底余悸着胡兰成带给自己的创伤的张爱玲把心中的这种失落,辅以好莱坞的电影手法,演绎成《太太万岁》的最初剧本。这部由上海文华影业公司拍摄完成的电影就是由上面做过跑腿伙计、牙医学徒、服务生的演员石挥主演。一时之间,轰动上海滩,曾经的底层小人物,一下子平步青云,却未料,世事难料,石挥在1957年被11月打成右派,1958年在上海吴淞口投海自尽。终年42岁。而另一位,,在中国电影史上闪电一般耀眼的演员,也难逃蹉跎命运。因为《乌鸦与麻雀》一片,天才般演绎动乱时代上海小市民滑稽生活状态的演员赵丹,在文革中被监禁5年。刚刚放射出光辉的中国喜剧电影,还未达到高峰,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对于赵丹来说,属于他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从前的喜剧电影,就像隔着一面镜子,看得见,摸不着。

  在中国西部农村,毛泽东发表了一场著名演说,从此中国喜剧电影摇摆在“讽刺”与“歌颂”。在这之后,中国喜剧电影只能在大量“正剧”影片的缝隙中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段时期的作品有《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不拘小节的人》(1956)、《没有完成的喜剧》(1957)。喜剧冲突也主要以“敌我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中心。再也没有像20世纪40年代的《三毛流浪记》和《乌鸦与麻雀》等喜剧片一样具备现实冲击力的幽默演绎。

  叁,1979-1996 喜剧电影的艰难复兴

  时间的像压抑的乌云一样从大地上穿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电影好像因为阳光的照射,重新恢复了生机,那时候2毛钱就可以看一部电影,观众压抑已久的心情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放肆的大笑。

  各个电影院里每天晚上都在上演不一样的电影,但是全中国每个小城镇的电影院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嵌在电影院斑驳的墙上的海报栏中,出现最多的主角是一个夸张大笑的光头,就连小卖铺的糊在墙上的海报都是这个光头。他是那个年代医治“伤痕”后的笑料,他就是因《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爷俩开歌厅》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喜剧笑匠陈佩斯。

  那是一个人的电影,一个人的喜剧。在时代的瞬间,只有他的喜剧电影为那个年代的每一名大陆观众所共知。

中国喜剧演义第101回《决战刹马镇》原创突围
陈氏父子的《瞧这一家子》

  从1979年前后开始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影坛上陆续出现的具有生活喜剧特征的喜剧电影作品,主要包括《瞧这一家子》(1979)、《好事多磨》(1980)、《喜盈门》(1981)、《咱们的牛百岁》(1983)、咱们的退伍兵(1985)、《父与子》(1985)、《二子开店》(1987)、《父子老爷车》、《离婚合同》(1990)、《离婚大战》(1992)、《站直啰,别趴下》(1992)、《股疯》(1993)。

  肆、1998——2009 从冯小刚到宁浩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内地一位“美工师”,凭借“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赢得了业界中国电影“贺岁之父”的美誉。

中国喜剧演义第101回《决战刹马镇》原创突围
《甲方乙方》开创冯小刚的喜剧时代

  他就是冯小刚,从1997年《甲方乙方》开辟“贺岁喜剧”的概念后,每年一部,《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不仅票房大热,吸金能力惊人,而且每一部作品都能准确切中生活的热点生活现象,甚至替代文学作品,成为当年的热点文化现象。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一度一枝独秀,直到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宁浩的《疯狂石头》横空出世。生于1977年的宁浩,此前为了生计,常常替人拍广告片,后来报考电影学院,开始拍摄处女作《绿草子》,从此走上了电影导演之路。在叙事结构上,《疯狂的石头》彻底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逻辑,把故事的时间轴剪断,任意截取与重置使影片的结构趋于复杂,将毫无关系的现象任意罗列,形成一个“圆形结构”的视觉形象拼盘。这种采用循环中嵌套倒叙多线并进的精巧结构,为国产喜剧进行了一次现代主义的电影改良,令观众耳目一新,大获好评。此后引发了一批跟风之作,包括宁浩自己的《疯狂的赛车》,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金依萌的《非常完美》,同样有广告拍摄经历的导演田蒙的《倔强的萝卜》,虽然票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电影的喜剧语言上,并没有走的更远,只是在重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