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山大地震》和 唐山人的心灵余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09:40  京华时报

  那场大地震的余震,在34年后再一次冲击国人的心灵。余震选择的载体是一部电影,冯小刚《唐山大地震》。    它能让万名唐山人泪流满面齐声说:“中!”也能让唐山人质疑:“能刺激泪腺,但不能撼动人心。”

  7月28日,唐山迎来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经历了涅槃重生的唐山人,如何面对“大地震”的余波?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沈佳音 王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王磊

  悲伤的出口

  电影的最后1分钟,68岁的宋守述站在唐山遇难同胞纪念墙前,凝视着密集如云的名字,默立半晌后,他呢喃道:“过两天我再来看你。”然后骑车离开。

  自行车驶过一面面纪念墙,慢慢悠悠,仿佛碾过34年的岁月。王菲的歌声响起,恍如天籁。

  这个片尾的神来之笔,让虚构的故事回归现实。而宋守述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地表演。他5岁的儿子,在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中永远离开了他,化作墙上一个冰冷的名字。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无数唐山人和片中的老宋一样,来到纪念墙前,献上菊花,伫立垂泪,传递久远的思念。

  和以往的纪念日不同,当天晚上,唐山人有了寄托哀思的新方式。唐山的各大影城正在热映《唐山大地震》,胶片中藏着一抹光阴的影子。在纪念墙下,在电影银幕前,唐山人明白,地震已经是他们生命中无法绕开的一个结。

  宋守述不愿面对这些,7月28日这天,他选择在北京的女儿家中避暑。然而,这一天还是他的生日。34年来,这个日子对他而言永远是悲喜难名,纠缠不清。

  地震之前,宋守述是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的一名工人,曾学过话剧表演的他,在厂里还负责文艺宣传工作,拉一手好单弦。那时候,他家中儿女双全,虽不富裕,但生活稳定踏实。

  “儿子死在家里,父亲死在办公室,妹妹死在老家。”宋守述难以忘记改变命运的那一天,难以忘记地震后的冷雨、泥泞的城市以及满城的伤别。

  悲伤与坚强,从那一天起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宋守述说,地震后,满城少闻哭声,“不是不难过,而是死的人太多了,总要顾活的人”。

  唐山人真正第一次痛哭,是在车站送别参加救援的解放军。那是个晴天,车站的月台被泪水打湿了一大片,像下过雨一样。“很多战士都是孩子,有的人用手刨砖石,骨头都露出来了。”

  此后就是紧张的重建,仍然顾不得悲伤。1977年,地震一周年的那一天,宋守述在厂里组织了一台晚会。观众还没哭,演员们先演不下去了,场内一片哽咽。这是宋守述印象最深的一次。此后,这座城市一直在压抑着悲伤,开始慢慢缝合撕裂的伤口。

  时光流逝,灾难已远去,但唐山人一直没有忘却纪念。宋守述时常会想念他可爱的儿子,想念那些逝去的老友,想起唐山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想起很多人都无缘得见今天的生活……

  这种盘踞心头的遗憾,代表着无数唐山人的心声,凝结成了电影的结尾1分钟。

  7月12日,《唐山大地震》在唐山体育场首映,万名唐山人现场观影,全程一片低低的啜泣声。放映结束后,冯小刚用唐山话问:“中不中?”万人高呼:“中!”

  唐山人压抑许久的悲伤,找到了一个出口。

  冯氏主旋律

  唐山人拍电影的想法由来已久。

  2006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唐山市曾筹拍过纪念电影《但愿人长久》,唐山电视台对外部主任姚建国担任编剧与制片人。他说,跟《唐山大地震》一样,《但愿人长久》讲的也是人们内心的余震,“它希望告诉人们:死去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要好好活下去”。

  可惜,影片上映后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姚建国很遗憾。“其实,那个剧本也是很好的,但只有300万的预算,搞不大。”

  机会很快又来了。新任市委书记赵勇希望通过拍一部地震题材的电影,以提高唐山的知名度。“唐山过去是资源型城市,以重工业为主,唐山的GDP排名很高,却没有相应的文化与之相匹配,很多人对唐山的印象仍停留在过去,甚至不知道唐山有海。”

  唐山亟须一次新的城市宣传和包装,而地震是这座城市抹不掉的记忆。在震后的30多年中,唐山完成了一次涅槃重生,这个过程与唐山要宣传的“主旋律”开始吻合。

  赵勇提出,要邀请国内一流导演,拍出一部“大片”,引发轰动效应。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建议下,唐山方面选择与华谊兄弟、中影集团合资1.2亿拍这部大片。

  姚建国说:“我们坚持要占有至少50%的股份,成为大股东,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影片中的话语权,才能保证我们所需要的‘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

  一开始,唐山方面就把目标锁定在国内最知名的三位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但当时只有冯小刚有档期,广电总局也力荐他。

  姚建国说:“最初我们也有所顾虑。冯小刚靠贺岁片起家,善于以小人物的调侃与幽默反映现实生活,但缺乏历史积淀。《集结号》上映后,改变了我们的看法。他选择了一个红色的故事,并用他自己的方式,达到了我们主旋律所追求的东西。这种感觉正是我们想要的,既主旋律又充满人性,既展现人间大爱又直指人心。”

  合作初期,唐山市市长陈国鹰便提出,原著中与主旋律不相契合的部分,一律要改,改成在主旋律上能够接受的,起码在唐山放映时,不能让唐山观众反感。但冯小刚也坚持,“我愿意为城市做名片,但要用我的标准”。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姚建国是个“中间人”,他说:“协调双方的意见,这个任务是很重的。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作为一个政治家,态度是很不一样的。”

  赵勇曾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成年方登(张静初饰)回唐山后去了一趟曹妃甸,还在当地的高级宾馆吃了一次饭。他希望借此展示曹妃甸的迅速崛起,但被冯小刚拒绝了。此外,唐山方面还希望通过女主角李元妮(徐帆饰)一次次搬家来表现唐山人民生活的变化,最后要住进一个很豪华的大房子,但冯小刚觉得从艺术上来说,如果搬家了,那种坚守的感觉就没了。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影片中,李元妮去看了房,但没有买。

  姚建国说:“这其实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最终达到了双赢。冯小刚在拍冯氏幽默的题材时,个性是很张扬、鲜明的。但在我们这部片子里,他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宽容和豁达。我觉得通过《唐山大地震》,对他也是一个升华,他成了一个大家。而我们也不会在追求社会效应的同时,忽视艺术效应。这毕竟不是一部专题片,它产生的影响力也不是一部专题片所能达到的。”

  倾全城之力

  2009年,《唐山大地震》开拍,拍摄基地设在唐山市南湖附近。数万唐山人加入了群众演员队伍。他们既为了寻找往日的岁月,也为了那不能忘却的纪念。

  去年年初,几经辗转,宋守述终于找到了拍摄基地。此后只要有闲暇,他就骑着摩托车去基地附近转转。他早年学过表演,特定的时代和大地震让他无法实现演员的梦想。但这一次,他希望能在这部电影中留下自己的身影。

  很快,宋守述等来了招聘临时演员的消息。他领着两岁的外孙女去报名,剧组人员告诉他招收范围是5岁至60岁,“我们爷俩都不达标,但是我还是留下了联系方式”。三天后,宋守述收到了通知。在片场拍摄几天后,他主动找到导演,要求演一些重一点的戏,随后,他如愿以偿。

  《唐山大地震》剧组在基地内复原了上世纪70年代唐山胜利路的一段街景,这让许多老唐山人对电影充满期待。当摄制组征集旧物时,粮票、毛主席像章、老式自行车、工作服、电视机……唐山人将各种旧物捐献出来,有人甚至开来了老上海牌汽车。

  3万余名唐山市民成了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很多人为了几分钟的群戏,一等就是一天,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每个人都在那里静静地等着。”唐山电视台记者陈亮跟踪记录了影片拍摄的全过程,他看到了地震在唐山人心里的重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