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什么叫把你卖了?
方励:我们在剧本阶段,有一些敏感的东西其实完全修改了,但是他没有按照我们达成协议的那个剧本拍。
新浪娱乐:那是什么时候?
方励:06年的1月,还没送戛纳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拍完了,原来我们谈的方案,备份的没拍,娄烨正式给我道的歉,那怎么办呢?这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因为我很喜欢他,甚至可以用喜爱这个词。那他给我闯一闯祸,我不能说这个电影不要了。但我在国内不能要了,那我就退出吧,那这个钱打水漂打水漂了吧。我成全你,你爱玩儿,你去赌,我不赌。
新浪娱乐:那经过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这是一件不靠谱的事儿,什么您还能跟一个不靠谱的人合作呢?
方励:因为我喜欢这个人,他太电影了,我只要跟他一交流,我就喜欢娄烨,但是在他不谈电影的时候,我不喜欢他,他就谈电影我喜欢他,因为他身上全是电影,他身上全是才华,我就喜欢他没办法,他另外的东西我不喜欢,那另外的东西我不跟他打交道就完了。这是我对娄烨的容忍,站在我的角度,我不能代替娄烨,如果娄烨有一天说能够在乎观众、在乎市场、在乎资本,我立刻跟他合作。
电影投资一盘散沙,市场才刚开始形成
新浪娱乐:你和李玉合作剧本是怎么分工的?
方励:我们分工更多是在剧本阶段,我们俩扮演的是联合编剧,共同做原创故事,然后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个剧本。所以在剧本阶段,我们俩各自扮演合作的编剧团队,这个剧本成立了才有电影的项目,在剧本没有完成之前,电影不存在。有了剧本以后,我们俩就分工了,她做导演,我做制片人。
在我的角度我可能会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这个时期做一个什么样的电影会有意义,做类型和风格。从另外一个角度,我看这个导演是我们长期合作伙伴的话,那我就会想,这个导演在这个阶段里面,做一个什么样的电影会他的成长最有帮助。我们一直会共同讨论,现在市场上有的电影,过去我们见过哪些电影,我们想做一个什么电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经常我们会有争论,也会有分歧,也会有共识,就是不断碰撞这个过程。但是真正到了分工以后,可能看法有点儿不一样,但是原则上不会有大的分歧,然后再碰撞比较多的就是剪辑……
新浪娱乐:镜头的取舍。
方励:取舍。因为你做制片人的,可能不光是说关心导演的成长,保护导演的艺术风格,是肯定需要的,但同时你要站在观众的角度,观众能不能看懂,肯定会考虑这个因素。
新浪娱乐:如果导演比较任性的时候怎么办?
方励:不可能,因为我们之间的默契和共识,是必须达成协议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一意孤行。我们可以吵架,可以摔东西,骂人,就是这个电影只要达不成协议就出不来,就死在那边。
我做制片人,也不会说用我的权力来压导演。而是我得想方设法、绞尽脑汁说服你,导演会想她所有的方法,把我说服掉,就是这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可能刚好就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大家都绞尽脑汁,找自己的依据论据,来说自己的理由,找电影的毛病,刚好就是一个碰撞和挑剔的过程,互相挑剔。
新浪娱乐:但是您投资的电影,给人更多的感觉,还是导演的电影。
方励:这话得回过头来说,比如说《颐和园》。我不是《颐和园》唯一的投资人,作为制片人我有一票,我们一共是4票,没有人支持我,但是我已经很成功地打掉了娄烨不少东西,可还是没打完。
另外我要强调一点,我做电影,但没有做投资人,中国电影不存在投资的平台。
新浪娱乐:为什么?
方励:中国电影不存在投资,因为它没有任何投资的价值。现在的中国电影没有一个保障,没有投资的体制,没有回报的体制,没有监督的体制,也真正没有创作和制作的体制,是混乱的,是一盘散沙,是散兵游勇,自由市场,它根本不存在一个市场。
只是说从08年以后,突然中国电影开始成长了,人们才意识到,市场开始来了,有市场苗头了,即便是今天,你也可以说,中国电影仍然不具备一个真正的短线投资、项目投资的成熟品牌,有风险投资说投电影,那真是神经病。投资有各种各样的目的,有不同的诉求,但我们仅仅讲投资本身的物质回报的话,电影根本不成立,完完全全不成立。第一,中国电影仍然是一个芝麻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上完全没有专业的团队在运作,我就跟大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前十几年,当中国票房只有几个亿的时候,怎么可能有精英留在渠道里面,他连饭都吃不了,有销售能力的,有市场运作能力的人,怎么可能留在电影圈子里面?他在任何行业里面他能做的很好,所以剩下的是什么人呢?那就是有什么是什么了。所以中国电影的市场,如果说我们讲短线投资,是最大风险的投资。
新浪娱乐:但是现在还有好多人都把钱投在里面。
方励:那就是不同的诉求,有人投钱追求不同的回报,但是如果讲的是金融投资里面的经济回报,它完完全全不成立,所以我从来就没有做投资人。然后人家说你投钱干吗?就是花钱做我喜欢做的事儿,那不叫投资,我只是说花了一些钱,做一些当时我有冲动有感觉的电影而已。仅仅是因为喜欢这个剧本也好,愿意跟这个导演尝试一把也好,那你就做这件事情而已,就跟你花了钱买了高兴一样,花了钱打一场高尔夫,买了一个终生会员,一样的消费,哪是个投资过程啊!
只不过最近这一两年,市场在成长了,那我会考虑,要不要为市场做电影,当年我在做的时候,可以说是为某些观众做电影,而不是专门为市场做电影,因为毕竟有一些小众观众,它也是一个市场,只不过是它不成熟。现在市场有一点规模起来了,那我会考虑,怎么做适合现在这个市场的电影。电影它先也是一个商品,我肯定要考虑消费对象和流通渠道,但是这也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
《观音山》是我做的最后一部纯文艺片
新浪娱乐:但是电影还是有它自己的魅力的。
方励:那是肯定的,电影是一个很让人着迷的事情,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它是一个创造性的东西,不光是创造性的东西,它是能够把你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敏感,包括你自己的阅历经历,你曾经感悟到、感受到的、感慨的,你的忧伤,你的悲痛,你可以通过一些载体去表达,这个载体就是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情节,但如果通过大家努力,你还能把它做的让人信,那你就有成就感。
但是《观音山》可能是我做的最后一部纯文艺片,一定是最后一部,不会再做了,不是说不会再做这种风格的电影,而是说在命题的时候,我可能不会再去,以后我肯定不会再做作者电影。
新浪娱乐:那会做什么?会做类型片吗?
方励:类型片肯定会做,但不做作者电影,会有命题作文,我们说作者电影就是说,原点是作者的冲动,但是最后电影的出来,一定是观众爱看的,观众喜欢的,观众看得懂的这个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是说,一定不能够跟风,什么好卖去做什么,一定不会这样做,一定会把屁股掉过来,同样去考虑观众的感受,也就是说电影的可看性,会是将来的一个重点,思想的东西跑不掉,情感的东西跑不掉,但是可看性,一定会是一个关注的重点。
比起电影局,更应该忠告导演
新浪娱乐:你是学理工科的,然后做生意,但是你做的电影实际上都不太像是生意,驱动您的是什么?
方励:前面肯定是爱好,今后可能会是爱好和生意相结合,也就是说生意可能不属于我的,但是我愿意把我爱好的东西变成大家的生意,因为我不缺生意。因为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我今天刚收到一个短信,我的公司名字会改。因为我公司改组,多了六个合作伙伴,都是我的朋友,大家看好的是中国电影的未来,那我会停留在做电影内容本身,让这些朋友去做运作。
新浪娱乐:让他们去管钱?
方励:我最不爱管钱,因为我管钱管了一辈子,不爱管了。
新浪娱乐:那你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呢?
方励:现在下一步不只一个计划,现在同时跟张艾嘉在合作一个计划。我们一直在谈,谈了有半年多了,快一年了。然后跟朱文在同时谈一个项目,在一起做一个故事,现在故事点子已经出来了,片子都已经出来了。然后跟李玉在谈一个,因为李玉是固定的,是长期合作下去的。再一个是花箐,他做了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也是《颐和园》的摄影。
新浪娱乐:作为一个与电影局打过很多交道的制片人,能不能给一些新入行的制片人讲讲,如何让自己的电影更容易过审?
方励:我觉得第一个是说要open(开放),自己要open。你不能把电影局当成一个传统的以前保守的机构,他不是那样一个机构,他是一个行政的管理机构,我个人认为,电影局的人都很好打交道,但是如果一来你就认为电影局一定要封杀你的东西,那你的心态错了,说话的方式都不一样了。
那我觉得,你跟政府机构打交道,第一个我们要讲礼节,要讲程序,也要讲彼此的尊重,所以我觉得尊重是双方的。其实我跟电影局打交道,从03年到现在,这七年,我没觉得有什么障碍,一点障碍都没有,就是摊开桌上谈,有什么问题,大家互相配合,国家政策到哪里,我们能做到哪里,有的时候,这个可能更多不是给制片人的忠告,如果给制片人忠告是说,对于制片人要劝告我们的导演们,不要把自己束之高阁,认为自己是块玉不能碰,都是可以碰的,不要觉得自己的东西不能碰,人家不能够动,人家不能够跟你讨论,如果我们都是一个开放心态的话,我觉得事情好解决的多,因为我从电影局的角度,我觉得他们是希望看到中国电影成长的,中国电影能变得更兴旺发达的,我觉得他们用意不会错的,但是人家也会有自己的困难,因为毕竟你是在一个传统的环境里面,所以有一些观念也是慢慢改变的,谁都不可能一天之内,所以你光造反有什么意义,我都不造反了。所以我觉得就是说,还是心平气和的彼此尊重、互相交流,那样会促成更多的电影项目顺利。
王玉年/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