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樽
陈凯歌卧薪尝胆两年磨砺出的《赵氏孤儿》即将于12月4日全线公映。这个源自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能否重放光辉?陈凯歌能否将这个“孤儿”引上“寻亲”之路——获得亿万观众的肯定?一个个问号有待打开。
本月23日,记者电话连线陈凯歌导演,就广大影迷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采访。
■说创作:
低调谈超越,标准在观众
面对以往的巅峰与低谷,陈凯歌觉得自己比过去多了达观。说到《无极》铺天盖地的唾骂和《梅兰芳》遭遇的诟病与纷争,他坦然地说,“一切都理解,一切都宽恕。大家有权对电影发表或好或坏的看法。我觉得对好话要警惕,对坏话要认真,就可能让自己的电影拍得坦然。作为创作者,对作品的判断,不因别人的说法而有所改变。”
而作为题材和内涵都更多可以比较的两部影片,此次的《赵氏孤儿》能否超越当年的《霸王别姬》。陈凯歌坦言,自己从没想到要超越什么,更在乎是否在踏踏实实做事。他说,“《霸王别姬》已经是过去的事,好汉不提当年勇,老想着超越,会让自己不知所措。能做多大的事,就做多大的事。”他认为,好作品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所促成,能不能更好,或者说能不能超越都看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成分,对他来说,曾经创造的辉煌都已成了往事,实实在在地过去了。
《赵氏孤儿》的故事有着强烈的戏剧冲突,就像很多聪明的改编者对待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一样,完全照搬便是一个好故事。而在创作《赵氏孤儿》期间,陈凯歌抛弃了拍摄《梅兰芳》时的那些无形障碍,没有负担的他想要将人物与故事,拥有更多小人物的真性情,首先要像个真的人,然后才能成为人人都能懂的、能体恤的真的英雄。
这种试图自我突围无疑意味着冒险,对此陈凯歌解释说,蒋介石看过137回京剧《赵氏孤儿》,“我很好奇他为什么看那么多次,他到底要在这里面看出点什么东西,这是个谜。”他分析其中原因,并阐释了自己为何寻求突围的想法,“过去戏里讲述大义凛然把自己孩子献出去了,不仅违反常识,也反人性反人伦。如果说程婴是个英雄,上来就伟大,那不太可信。今天是一个平民时代,我们做剧本,真做了一年半的时间。做的就是让这事回到常识上来,只有这么做,人物才是活生生的人,才可信。一旦回到常识上来,才回到真实,感动自然来了。这是真实的力量。《赵氏孤儿》对我来说,也是比较放得开的电影,对整个故事处理,没有《梅兰芳》那么多的羁绊,做得比较自在。”至于超越,陈凯歌称标准不在自己手上,“说到底还是在观众手上,你可以在电影里比较程婴、程蝶衣,两部电影,俩姓程的,相似点是都是心大,有坚持;不似点是,程蝶衣是不忍,程婴是忍。”
■说心态:
怀着感恩诠释感恩
从早年的《黄土地》到《霸王别姬》的登峰造极,再到《无极》的滑铁卢,直至眼前的《赵氏孤儿》,陈凯歌一直是都在通过创作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谈到一路走来的心态变化,以及自己在创作理念上的坚持,陈凯歌表示最看重的是真挚。“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出来的东西反而最真挚。我从不愿把自己圈定在什么第五代里,我只是很多年前对电影有梦想的人,当时的想法就是为创作而创作,为艺术而艺术,藐视名利或者表面上藐视名利。如今的第五代已经解体,各干各的,道路都很不一样,那我有自己的感慨,这感慨就是当时一群年轻有梦想的电影人,在那时候,固然幼稚,但相信一个事,在生活里胜者永远是现实的,被记住的永远是梦想。”
陈凯歌坦称自己其实一直在变,从有些傲慢的高高在上到心态平和的关注普通人情,自己是在感恩的同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关于心境的重新感悟。他曾说过,拍《赵氏孤儿》是让自己焕发青春。记者请他解释其中的内涵,陈凯歌说,其实就是自己做电影的经历,很曲折也很有戏剧性。他特别强调说,自己很感恩。“我拍了这么多年电影,还有机会去拍片,这是我的幸运,所以我一点都不敢骄傲,也不敢犯狂。我觉得这可能是我的一点体验,你永远都要给自己种颗新的种子,从这个角度说,拍《赵氏孤儿》就是让我焕发青春。”
《赵氏孤儿》的内涵有着极为多意的复杂性,其中感恩是很重要的主题之一,对此,陈凯歌坦言,自己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感恩之心在拍摄,他希望此次影界巨头们不遗余力地将这个“孤儿”放在竞争残酷的贺岁档,能有个好的结果。但正如《霸王别姬》里的台词——“自个成全自个”,《赵氏孤儿》能否“杀出一条血路”,陈凯歌与所有的普通观众一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