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5月12日晚,第64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开幕,中国导演邹鹏的《嫦娥》入围,成为戛纳影展华语竞赛片独苗。新浪娱乐连线该片导演邹鹏,获悉其刚结束香港的后期剪辑,转战巴黎,他表示:“能在影评人周50周年时,作为华语片代表入围,是与戛纳的缘分,希望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嫦娥》:充满浓厚中国地域色彩
继处女作《东北东北》入围第59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后,邹鹏的第二部影片《嫦娥》再次入围戛纳电影节,成为“影评人周”单元的7部竞赛长片之一。
与《东北东北》相似,《嫦娥》也是一部充满浓厚中国地域色彩的电影,它讲述发生在中国南部的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段故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的娱乐产业也在社会的强烈需求中急速前行,片名“嫦娥”指的是座落在海边生意平淡的会所。成功路上团队里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未曾预料的改变:有人离开、有人误入歧途、但依然还有人在寻找“明天”……
邹鹏:后期阶段仍不敢懈怠
邹鹏刚结束香港的后期制作阶段,转战巴黎,他表示:“能在影评人周50周年时,作为华语片代表入围,是与戛纳的缘分,希望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他说:“在这个阶段,我们团队每个人都不敢懈怠,必须严格按计划来走,夜以继日的,都跟上班似的,三班倒。哪怕到现在,其中只要稍微出一点差错,最终都到不了戛纳,不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不能说是胜利。”
回忆起被通知入围戛纳的那个瞬间,邹鹏说最大的感受是“幸运和意外”,他表示:“很开心能够代表华语电影走出去”,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冲着奖去的,而是“怀着崇敬之情去学习的”。
回溯影评人周50周年历史:曾让王家卫扬名
继戛纳电影节开幕后,“国际影评人周”单元于12日晚拉开帷幕,其主旨是为发掘新人,今年正值该单元创办50周年。很多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诸如丹麦电影大师拉斯-冯-提尔等都是在这里被世界认识,香港导演王家卫就曾在1989年凭借其《旺角卡门》在该单元一鸣惊人,曾执导过《末代皇帝》的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式上,接受终身成就奖时就致谢影评人周单元,感谢它让自己被世界影坛认识。
本届影评人周单元包括7部竞赛长片、4部展映片和10部短片。
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戛纳 赵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