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鲍德熹:细说华语影像与乱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1日12:19  新浪娱乐微博
对话鲍德熹:细说华语影像与乱象鲍德熹说《李献计》是他第一次做艺术顾问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10月1日,由同名网络热门动画短片改编的电影《李献计历险记》上映,在之前漫长的电影宣传期里,有一个名字被反复提及——“鲍德熹”。

  鲍德熹何许人也?让我们“穿越”回2001年第七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现场:莉娅-罗伯茨着黑色礼服长裙,款款走到舞台中央,一边拆着装有得奖结果的信封,一边笑言:“希望我能发准确这个名字的读音”,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得奖的“Peter Pau”和身边的团队成员一一拥抱——包括跳来的李安,快步走上台接过了朱莉娅-罗伯茨手中的小金人,然后像相声“报菜名”一样,一口气快速念出了不下30个中西交杂的饶舌人名——他事先拟好的感谢名单,把全场都逗笑了。

  奥斯卡之后,即使十年不进一次电影院的人也知道了鲍德熹以及一同获奖的叶锦添(微博)、谭盾(微博),而其实在此之前,鲍德熹已四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问及奥斯卡对他的影响,他只淡淡地说:“奥斯卡奖只是改变了人家对我的看法,但我对自己的看法没有改变。”

  入行25年,从小跟随大明星父亲鲍方、母亲刘甦出入香港清水湾片场,见证华语影像40年变迁。鲍德熹从不以置身事外的艺术家自居,反而痛心影像文化的倒退与缺失;从不为自己频频获奖而沾沾自喜,反而忧心年轻的摄影师得不到锻炼和经验;即使电影观念来自美国电影教育、长期受香港商业片浸淫,鲍德熹自称“反好莱坞”,遗憾年轻一代看不到优秀的欧洲艺术电影……

  新浪娱乐独家对话鲍德熹,细说华语影像与乱象。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对话、撰文/陆姝

  Part1 华语电影六宗罪

  现在的电影在电脑特技这个方面很玄乎,很多东西不需要想就能做到,只要你有钱。看上去好像是进步了,但整个电影的影像肯定没有二十年前这么有创意、有心思,整体上我认为是退步了。”

  一、拍越像广告片

  “中国电影正在走向全面商业化的时代,不要忘掉,大师以前拍的电影,应该好好去回顾欣赏,把我们的商业艺术尽量做得更加有深度,这是中国电影的很重要的方向,必须要把握好。而不是每天想着怎么广告植入啊、怎么赚多点钱啊、怎么用最少的钱能拍最好啊,所以整个电影就很像广告片。

  中国电影在做广告的方面远远超过好莱坞,住宅和商业区的宣传远远超过美国和英国的任何一个地区。广告商决定了一切,甚至将来它要投资拍电影,把它的品牌给宣传出去——几乎要这样了。如果说将来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的话,我觉得相当的悲剧。

  除了指广告植入外,还有电影语言,我们现在很多电影的电影语言并不是经过思考的。由于我们商业片刚起步,很多意念都来自外国的电影,东抄西抄、干枯。像方便面,越快越好,越简单越好,永远觉得这个戏像某个戏,而不是自己的东西。”

  二、演员都变成偶像,只图漂亮

  “1939年的《乱世佳人》,我们看的时候就惊讶,怎么会有一个全是火在烧的背景,有一个马车的剪影跑过来,你完全震撼,这个才叫乱世佳人!我们是想都想不到的。

  明星靠着窗口讲话,两个人都是剪影,看不清楚窗内的皮肤。现在是不可以的,现在好莱坞都没有这样了,好莱坞的大明星是每时每刻都要看得很清楚,光打得越亮越好。为什么会这样?大家都没有美感,真实感已经不重要了,每个人都变成偶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最漂亮,他不管你是在拍什么戏,都要漂亮。

  这种颠倒的做法,明星为主导、广告为主导,对电影是危险的,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平衡的商业。”

  三、8090后的观众看电视剧长大,思维性降低

  “现在国内的电影受到电视的影响很大,因为80、90后的年轻人是看电视剧长大的,他们认为的艺术、生活语言首先来自电视剧。而我那个年代是完全来自于电影,我到现在都不是很看电视剧,我们永远觉得电影是精品,电视剧是一个小时的故事拖了4个小时讲,罗嗦婆妈,没有办法把精华拿出来讲。

  如果我们太习惯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的故事,就会造成我们现在的观众的思维性降低,只会看故事。《李献计历险记》没有讲很多故事,很可能他们不会太明白,可是没关系,这就是电影。如果电影要像电视剧那样不停去解释故事的话,那才是电影的大悲哀。”

  四、导演不求影像深度,只求刹那绚丽

  “1939年的《乱世佳人》和50年代的《大国民》(又译为《公民凯恩》),你仔细去看看那个时候的摄影、讲故事的方法,你会很惊讶的发现,怎么我们现在都没有这种语言,我们现在有的语言就是对白。画面很像游戏,但故事、震撼力、表现方法绝对没有很用心去想,而是‘好,交给特技!’、‘好,画出来就可以!’好莱坞特别是这样,好莱坞的电影就越来越没有深度了,你不觉得吗?

  现在的导演不去追求影像的深度,只追求一刹那的影像的绚丽,好莱坞称霸世界的电影很多都来自游戏,征服了年轻一代从小玩游戏看游戏长大的观众。一拳打过来要放得很大,‘哇~~嘣!’打到你,然后内出血,影像变直接,深度免谈。

  电影在手法上有很大的变化,这跟文化的变化有关,我不是去批评这种现象,这也是一种类型,但电影不能都是这种。”

  五、年轻一代没机会看真正伟大的电影

  “我们新的一代觉得有技术的电影就是好电影,非常错误,特技花钱越多就是越好,非常错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看真正伟大的电影。那个时候的电影节奏稍微慢一点,但现在的人已经没有办法忍受慢一点的节奏,比如希区柯克的惊悚片,怎么靠影子、悬疑讲故事,这么多前人做了这么多好的电影,我们都不会去研究。

  我们还有很多好的电影没有进口到中国来,我希望我们不要老是去进口一些‘大片’,那些‘大片’往往都是‘烂片’,好的电影都不会是‘大片’。真的应该要改改我们的进口影片的体制了。我们看外国电影,却看不到好的文化。欧洲电影一部都看不到,中国电影市场多可悲。”

  六、老板不太懂剧本

  “现在国内的资金很多,游资也很多,国内的剧本在筛选这一点上也比较弱,因为老板不太懂剧本。美国八大公司的老板都是看剧本的,每天看剧本、谈生意、讨论剧本可不可以投资,这个是他的工作。

  我们的老板首先想到,‘这个电影能赚多少钱’、‘如果请到哪个演员能有多少票房’这个很像七、八十年代香港投资者的角色,我曾说过国内商业电影的起步很像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我不是说它落后,只是经营模式很像,当然现在香港电影也已经改变了,走向国内市场了。”

  Part 2 奥斯卡金牌摄影的秘密

  一、基础知识拼命学,基本观念不会变

  “电影不是空谈,凭感觉拍不了电影,要有实际的知识,我很感谢我在美国的老师,因为基础的知识是一百年都不会变的,只是机器变了,解像度高了。我在美国学的是整个电影制作——导演、摄影、剪接、特技、音效五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你会利用这些方法去做你要做的事,我们那个学校是纯艺术的学校,什么都用一个‘Why not?’(为什么不?)去开始的,当你有一个意念去拍一个东西的时候,老师会说‘Why not?’‘Good idea!’准备怎么去做?学生就说自己的想法,老师会说:‘那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方案?那个方案?’老师会提醒你怎么去把这个意念执行下去。”

  二、我拍一部等于别人拍三部

  “不管在哪个岗位,必须要把基础学好。我当时在中国银行工作的时候就是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所以我一定要学会一种东西、一个技能,我很感兴趣电影,我就去学了,掌握了这个技能,我非常努力的去学习,因为我知道这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对自己说我出道很晚,我31岁才进入这个行业,很多人15、6岁已经入行了,所以我一部电影要等于人家三部电影,在每一个挑战中严厉的批评自己,别人为什么做错了,怎么避免,所以我可以一部抵人家三部,所以我现在拍了30部电影相当于拍了90部。

  我的经验是来自我的教训,我没什么成功的经验,有一大堆失败的教训,自己失败或者看到别人失败,一定要注意不要走他们的路,一定要改过来,就会成为你成功的因素。”

  三、学习新技术,跟上新潮流

  “我对每一个工作都希望做到最好,我不会马马虎虎,因为我不懂得马马虎虎。一定要学,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出来,一定要跟上新的潮流,好在我的英语可以帮到我,通过我的经验,我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如果没经验的话就去做个测试,然后做个总结。一切都是为内容服务,技术不是我主要的方向,我会好好利用这个东西,拍到我想拍的东西。”

  四、把自己想象成导演

  “即使是做摄影,我也会想象自己是导演,因为你做工作永远应该想高一层,如果你是主编,你要把自己当作是部门老板,老板怎么要求主编,你要很了解,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会跟导演同时去准备要拍的事,导演在现场能多一个提意见的人、左右手是好事。我们会在现场快速达成共识。”

  Part3 再说《卧虎藏龙》与李安  Part4 对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