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徐克曾不懂武指 李连杰也追过星
李连杰和徐克这次来北大算是故地重游。2005年,刚拍完此生最后一部武术电影《霍元甲》的李连杰壮志已酬,在北大的演讲中尽述人生体悟、初露 投身慈善事业并大展拳脚 视频:新讲堂双雄再现 徐克李连杰畅谈武侠(2)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之意。1年后创立壹基金,功夫皇帝李连杰成功转型为无人不知的“慈善事业家”。“刚拍完《少林寺》的时候就来过北大”而徐克距离上 次来北大仅仅隔了一个月前,刚为出新书的故友林青霞(微博)撑完场,这次轮到给自己的电影《龙门飞甲》“站台”。
武侠片也是历史悠久的华语电影“传统故地”,凝聚了几代武侠电影人的心血。20年前,徐克携手李连杰以《黄飞鸿》系列再掀新武侠浪潮。20年后,两人再度携手“故地重游”,将武侠带入3D时代。
曾经的“武侠记忆” 李连杰也追星
徐克:我小的时候看了很多武侠电影,记得没有钱买票,在戏院门口求成人带进去。我们躲在角落里看武侠电影,戏院管理人员拿电筒抓我们,我们就跑来跑去。那时还是黑白片。当时喜欢看,是觉得生活在真实世界里,有些话表达不出来,而在武侠世界都可以很自由、很浪漫的讲出来。“闯荡江湖”这四个字很浪漫,江湖的世界很自由、很开放、有很多期待,后来武侠电影开始有更精细的制作,我受到张彻、胡金铨很大影响。
李连杰:我第一次看武侠电影或者说功夫片是74年,那时还很小,代表中国到外国去表演,路过香港,看的是李小龙的《精武门》。但那个时候看《精武门》是为了批判“个人英雄主义”。大人批判完了之后,我们小孩就聚在一起说“真棒!”,觉得很兴奋。后来76、77年开始看《少林三十六房》、《洪熙官》等,开始有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我记得第一次看古装电影就是《三笑》,看那个陈思思,哇,太美了!我到了香港第一件事就是问:“谁认识她,你们带我去见。”我有个朋友叫方平(微博),说“我带你去看陈思思”。我充满了希望,很紧张,走到屋里一看,几个人年龄大的女人在那儿打麻将,还配合这发出几个动词……当时真是很失望(笑)。可能就像今天很多人看我很失望一样(笑)。年轻的梦想你有我也有,一模一样。
徐克曾因不知何为武术指导闹笑话
徐克:当时我很喜欢武侠小说,可是没有机会拍,常常会想让自己拍武侠片怎样。当我有机会拍武侠电视剧《金刀情侠》的时候,曾经闹 过笑话。在韩国第一天开工拍打戏,工作人员问我谁是武术指导?我说什么叫武术指导?他们说,就是教我们怎么打。我说没有,只有我。我不会打,就是按照我看 武侠电影的感觉拍出来。但因为那个电视剧我出名了,有一半的戏是没有武术指导的,这部分戏反而是被讨论最多的。后来我在电视台剪片,有个人一连三晚来看我,我以为他是来监督我的,结果他说觉得我剪片和别人不一样,想来看看。他就是程小东(微博)。那个时候也是在拍武侠电视剧、负责武打的部分,还让我给他的片子提 意见。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武侠的类型很多,创作上很灵活。我当时拍《蝶变》是想自己走一条路,当时武侠电影没有武侠跟科学结合的,我创作这样的空间出来,叫武侠未来世界。如果我们的古装武侠不是依照武侠作者走,而是朝着科学路线走,会走出《蝶变》的风格。其实宋朝开始就有火药、火枪等等,设想那个时候如果有某种人有科 学头脑,《蝶变》的故事是很可能出现的。
忆相识:英雄惜英雄
李连杰:拍完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少林小子》后,发觉很难有新的突破。张鑫炎建议我去找去拍徐克的电影吧,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很有思想,也很有颠覆性。84年施南生就来找过我,85年我到香港,张鑫炎导演给我约了徐克导演,我们在一个酒店第一次见面聊天,夜里12点。后来又跟到新艺城配音间看《最佳排挡》配音。徐克没有大导演的派头,很随意。我们聊了很多,但没有机会拍,因为领导不同意,我那时不完全属于自己。
徐克:我看了《少林寺》就很想跟他联系合作,但是当时因为大陆跟香港流通不畅,只好等。直到89年,才终于有机会合作。
忆当年:七次合作
徐克:我们在日本做宣传时曾经讨论过,如果电影反响好,将来成名了要想办法保护自己、想办法做后续发展运作。因为当时香港电影环境复杂,一旦你成名,就会有一些人用一些手段让你拍戏。其实我的乐趣就是拍好电影,拍的时候会很开心。跟李连杰合作,因为他真正懂武术,所以讲打斗武术场面和侠义精神,非常自然,而不必像对其他演员那样说人物心理。我们的年代需要一种偶像英雄出来,李连杰本人基本上就是这个偶像,很自然,合作得也很开心。
李连杰:当我终于可以去外面发展的时候,就决定先拍徐克导演四部戏。到了美国后,正好香港嘉禾公司找我,我签约的时候就要求要拍四部徐克的戏。后来签了另外一家公司,又想再拍四部,后来完成了三部,一共七步。
《黄飞鸿》一出 李连杰被叫3年“黄师傅”
徐克:我几岁开始看《黄飞鸿》,当时电影院的音乐一响我就很兴奋,拍手掌,拍手掌不是我一个,整个剧院都拍手掌。当时我觉得电影太神奇了,可以让这么多人开心。到后来长大搞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很怀念当年看电影很兴奋的感受,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很兴奋得气氛带回电影院里呢?那时候我记 得80年代电影里都是一些光棍、老千,人物比较复杂性的社会人物,我觉得这个年代需要正气,需要英雄人物的气派出现,这个人在我心目中就是李连杰,我一直 想他应该是一个师傅。过去关德兴饰演的黄飞鸿是中年形象,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黄飞鸿在我们心目中就是关德兴。我研究过黄飞鸿的历史,他做师傅时还很年轻, 而且跟历史有关,黑旗军的教头。在科学、新潮思维进入中国的年代,这个人物应该怎么对时代有有所反应?我把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好奇和我自己所想得到的英雄人 物造型放在一起,把他塑造成我想要的黄飞鸿。我喜欢把自己的这些经验和享受再带回戏院里边,跟观众分享,所以我就拍了。
那个时候还换了好几个武术指导,换了11个摄影师,拍结尾的时候武指换成袁和平,一切都顺了。电影界很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分享思维的人,我记 得黄霑做配乐,他看完样片之后问我是怎么拍的,他没见过,我问他觉得好吗?他说好。我就说那就做好点配乐吧(笑)。结果确实配乐也很棒。在创作过程中,我 们好像跟自己比赛跑步一样,尽量去克服自己的一些限度,超越过去能够做的,打破自己过去的习惯和成就,做完之后就等待观众去判断了。(掌声)
李连杰:我之前在美国拍一部戏拍到一半的时候,徐克找我说你能不能回香港。我很相信导演,导演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当时很多人说,这黄飞鸿怎么这么年轻?徒弟都大过师傅(笑)。我们拍了8个月,那个时候香港拍电影一般是2个月一部,所以换了很多摄影师。我记得关之琳跟我说:“我坐这15天了,还没有拍过一个镜头呢。”可能好戏慢慢磨吧,但是那个戏也改变了我很多,那个戏拍完了上演以后,我在香港有三年,没有人叫我李连杰,走在大街上人家都叫我“黄师傅!”
7脚“无影脚”曾让李连杰“很纠结”
李连杰:拍《少林寺》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电影怎么拍,就把那些年练的东西拿出来,导演要哪一段就武哪一段。被打了5年去香港拍戏才知道拍打戏有保护垫。我记得跟《黄飞鸿》的时候,还跟八爷几个人都在想,导演要求的很多东西我们也在挣扎,练武的人说理论上能做的东西我才设计,理论上不行的就别设计。比如我的极限在空中三脚落下来才做,导演说不行,观众还没兴奋起来就没了,一定要七脚。当时我就觉得有问题啊,我们几个人在旁边嘀咕,“地球没吸引力啊?会被人笑的!”,最后就设计了七脚(现场做起无影脚的动作),还要加一个对白,“无影脚!”。到首映的时候我去看观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结果黄飞鸿一飞起来“无影脚!”,观众就猛鼓掌嗷嗷叫好。
徐克:当时大家很严肃的听我讲,然后出去就笑了。当时《黄飞鸿》拍楼梯打戏,武术指导打了三招就下来了,我说不行,还得在上面,他问上面还能有什么?我说东西多着呢,还有摇晃板,继续拍,不能下来。
李连杰:我们在设计最后一场戏的时候,打什么?那个时候徐克拿了一个游戏机在那儿打,我忍不住看他打什么,90年代有一个游戏打着上梯子,很流行,导演就说拍这个(笑)。(主持人:这就是黄飞鸿里边的竹梯大战,后来好莱坞的三个火枪手都学这个)
两个月前武术界的前辈还跟我说,你那个错了,什么叫“无影脚”?没影的!过去穿长衫,用脚“啪啪啪”,对手已经倒在地上,长袍动都没动!那才叫 “无影”。你那七脚都出来了,还怎么无影啊!(笑)。我后来自己还专门试了下,想说没影拍啥呢?(笑)我踢完了谁也看不见,观众就没有反应了。
黄飞鸿有没有再翻拍的计划?
徐克:如果找到好的故事,有可能。
李连杰:明天在微博上投票吧!(掌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