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策划:徐克版《黄飞鸿》诞生20年 主创今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1日14:43  新浪娱乐微博

  1991年,距首部华语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诞生,已风风雨雨地走过长达六十余年的发展史,就在这一年,徐克与李连杰(微博)携手打造的《黄飞鸿》横空出世,由此为武侠片带来二十世纪的最后一轮创作高峰——事实上,《黄飞鸿》的诞生非但宣告此类型在市场上的重新崛起,更堪称武侠片在发展道路上,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成熟超越”走向“创新嬗变”的重要标志!

  时隔二十年后,随着《龙门飞甲》抢闸2012年贺岁档,观众不禁欣喜:沉寂多年的华语武侠片,似将找到新的突破,并借此发力而起!追根溯源,非但在于“徐克+李连杰”这块金漆招牌被重新擦亮,更在于其华语电影人“重谋霸业”之火,将以武侠动作片的形式再被点燃。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责编/陆姝  文/阿蒙

策划:徐克版《黄飞鸿》诞生20年主创今何在?徐克再造《龙门飞甲》抢闸2012年贺岁档
策划:徐克版《黄飞鸿》诞生20年主创今何在?《黄飞鸿》将武侠片从市场低谷拉到顶峰

  壹、传奇诞生——《黄飞鸿》缔造不朽意义

  里程

  《黄飞鸿》之前,以香港为主要创作地域的华语武侠片曾经历两段维持数年的低潮期: 70年代中期,胡金铨、张彻、楚原等或垂垂老矣、或无心恋战自是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却在于这批名家在开创第二代“新武侠”风潮后,无法进一步取得突破。因此,纵观张彻及楚原70年代后执导的武侠片,往往在背景、题材、风格等环节陷入“自我封闭”、“自我雷同”的尴尬局面,而复仇、争霸、寻宝、归隐四种模式的重复运用,更一度将武侠片的创意逼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80年代初,一批新锐导演如徐克、吴宇森、杜琪峰、谭家明、程小东(微博)等陆续推出多部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的新派武侠片,诸如《蝶变》、《名剑》、《生死决》、《碧水寒山夺命金》、《豪侠》乃至《蜀山》等,甚至一度为该类型带来“石破天惊”的突破!然而,这些作品虽有创意,却无法引起风潮,原因在于它们多数难以卖座(成绩最佳的《蜀山》只有1500万),且因步子迈得太前(甚至太另类),往往不为主流观念接受,其后时装动作片、英雄片及赌博片纷纷崛起,武侠片被迫沦为“边缘题材”,直至1990年的《笑傲江湖》,仍无法真正为该类型打开市场缺口…。

  在此形势下,《黄飞鸿》得以将武侠片从市场低谷拉到顶峰,意义无疑不可估量,尤其身为核心人物的徐克,能在对前辈的创作精华兼收并蓄之余,成功摆脱早前“有口碑无票房”的负面因素,更是影响深远:其一,《黄飞鸿》懂得利用过去的传统题材,将当代人的当代意识渗入其中,由此进行重新包装,继而完成“历史—现实”的时代对位,而观众往往能通过剧情引发心理共鸣;其二,《黄飞鸿》在风格上并非严肃阴暗,而是不时在沉重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入幽默、诙谐的讽刺场面,不仅能直接给观众以充分娱乐,还能让观众在发笑后有所反省;其三,《黄飞鸿》改变了此前武侠片镜头单一、剪辑生硬、打斗一板一眼的陈旧套路,进一步将动作表演及光影科技结合,尤其片中黄飞鸿与严振东竹梯对打一场,徐克破天荒采用多机器拍摄,并用剪辑技巧将整个过程剪成200多个镜头,将双方的招式交代得清清楚楚,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观感;其四,《黄飞鸿》也在演员阵容上打开了另一商业门道,即以武打明星(李连杰)的功夫身手为先,搭配以其他受欢迎的明星组合(关之琳、元彪、张学友、郑则仕(微博)),由此确立影片的内在质量与观众外界接受的双重保证,比起此前以流行歌星(许冠杰、张学友)、电视明星(郑少秋、刘松仁(微博)、徐少强)或功夫小生(元彪、洪金宝、韦白)等为主角演侠士的类型片而言,亦更为正宗及多元化…

  种种因素证明,《黄飞鸿》得以成为九十年代“新武侠电影”的里程碑,绝非夸张过誉。之后,无论其他“黄飞鸿系列”抑或《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白发魔女传》、《东方不败风云再起》、《东邪西毒》等片,在许多环节都延续《黄飞鸿》的形式套路,便是例证。

  衰落

  1993年,武侠动作片在全年票房超过千万的35部香港电影中占18部,比例超过50%,堪称该类型潮流的最高峰。但遗憾的是,自1994年始,武侠片迅速走向衰落,尤其《黄飞鸿之龙城歼霸》、《火云传奇》、《新火烧红莲寺》、《刀剑笑》等票房多数停留在200万至600万之间,与之前《黄飞鸿》、《男儿当自强》、《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白发魔女传》等“起步2000万,突破3000万”的票房佳绩相比更是“天差地别”,甚至导致1996年后,武侠片几乎在影坛彻底消失。

  1998年,《风云雄霸天下》大卖4000万,却因成本过于庞大而未能引起跟风,武侠片“复苏”自然无从谈起;2000年后,《卧虎藏龙》在中港台三地不受重视、徐克操刀的《蜀山传》票房惨败,更流露出武侠片在华语电影市场上的尴尬;2002年至2006年,虽有张艺谋陆续拍出《英雄》、《十面埋伏》及《黄金甲》等颇有“武侠特色”的影片在票房上呼风唤雨,这些制作却多数被观众、影迷及影评人批评为“烧钱大片”——换言之,它们根本无法被用来与真正的武侠片相提并论!

  突破

  任重道远,无疑是2000年后华语武侠动作片发展之路的写照。但有道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近年,该类型渐迎来突破:2009年,《叶问》重掀功夫人物传记片的风潮,盛况一如当年《黄飞鸿》,以将真实历史上的名家事迹改编的剧情及灿烂夺目的真功夫身手赢得市场关注;2010年,吴宇森携手苏照彬的《剑雨》被誉为“《卧虎藏龙》后最好的武侠片”,其口碑反应亦如当年舆论评价《黄飞鸿》般,是为市场久违的“正宗武侠”;2011年,《龙门飞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3DIMAX电影,身为导演,徐克仍续写他最热衷的武侠与动作,更难得的是,此番徐克与李连杰的再度组合,更勾起无数观众对《黄飞鸿》的经典回忆,并由此猜想:未来的华语电影再起“群雄逐鹿”之局面,会否将以武侠及动作两大类型为先头部队?

  预示

  就在《龙门飞甲》上映之时,多部将于其后两年间呼之欲出武侠动作片也纷纷为观众谈论,诸如《一代宗师》、《倭寇的踪迹》、《四大名捕》、《光辉岁月》、《大闹天宫》、《在清朝》、《3D急冻奇侠》等,都呈现出一派摩拳擦掌之势,一旦陆续投入市场大战,华语影坛再次出现当年《黄飞鸿》诞生后的类型创作盛况,又何尝说不可能?

  事实上,“各擅胜场,多面开花”的创作环境,正是《黄飞鸿》后武侠动作片热潮的特征:在此期间,既有改编自武侠名著的作品(包括《东方不败》、《六指琴魔》、《飞狐外传》、《绝代双骄》、《新流星蝴蝶剑》、《边城浪子》、《新仙鹤神针》等),也有走疯狂喜剧路线的作品(包括《东成西就》、《笑侠楚留香》、《武侠七公主》、《神经刀与飞天猫》等),更有翻拍自昔日经典的作品(包括向《龙门客栈》致敬的《新龙门客栈》,向《独臂刀》致敬的《刀》等),甚至有“武侠”为外壳包装、内容主题却与传统武侠风骨相去甚远的作品(包括《东邪西毒》、《白发魔女传》、《九四独臂刀之情》等),尽管只维持了两三年,却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也成就香港电影衰落前得最后辉煌。

  若细心留意,或可发现,《龙门飞甲》后将陆续问世的多部同类影片,也在无形中承袭起这个特征:《一代宗师》剧情同以咏春名家为原型,却是相当罕见的以“文艺”风格演绎的功夫片;《倭寇的踪迹》成本虽有限,却力求全然颠覆传统武侠功夫的套路,形成自己的一派格局;《在清朝》是非主流导演首次尝试主流商业类型的第一部;《大闹天宫》与《3D急冻奇侠》是用先进电影技术演绎古装神话及时装武侠的进一步挑战,较先开风气的《龙门飞甲》走得更远;至于《光辉岁月》,更是向独领风骚数十年的华语动作大片致敬的野心之作,侠骨柔情与激烈动作,皆在片中逐一上演…。

策划:徐克版《黄飞鸿》诞生20年主创今何在?徐克:技术大师再拾武侠

  贰、心路历程——《黄飞鸿》主创当年今日

  二十年前,《黄飞鸿》重振了武侠功夫片的声威,二十年后,《龙门飞甲》再为武侠功夫片添上技术神采,两者皆意义深远,又彼此遥相呼应,可谓华语电影史上一件既巧合又奇妙的之大事。

  不过,从《黄飞鸿》到《龙门飞甲》的这二十年,在曾参与其中的几位主创而言,却不是一段“一帆风顺”的岁月。毕竟,他们虽曾立于荣耀顶峰接受赞誉,也曾在创作的低潮时自我迷失,更遭遇过事业的打击与挫折,如今一路走来,各自对人生起伏的感悟与思考,实非外人所能理解与体会——正如徐克在《龙门飞甲》里写下一句对白:“六十年一甲子,就是人的一生。”其实,二十年又何尝不是他人生的缩影之一?

  《黄飞鸿》走过二十年辉煌,今前有“老怪”徐克与“黄师傅”李连杰合作的《龙门飞甲》票房报捷,后又有“鬼脚七”熊欣欣(微博)与“梁宽”莫少聪(微博)参与的《光辉岁月》紧锣密鼓……

  徐克:技术大师再拾武侠

  2001年,《蜀山传》票房惨败、口碑不佳的结局徐克一度让对武侠片意兴阑珊,其后两三年间,他仅执导了一部《黑侠2》,并监制了几部影片,但从这些作品看来,当时的徐克在创作上是迷失而无助的:《黑侠2》企图重振旗鼓,既有时装超级英雄又有层出不穷的武打及特效,市场反应却一塌糊涂,“烂片”之声不绝于耳;《僵尸大时代》企图效仿《刀锋战士》式的都市魔幻动作片,但成绩还远不如香港的跟风作《千机变》;《散打》规模不大,但由于是冷门的拳脚技击片,很快便泯然于众、不为人知;甚至票房略好的《老夫子》,也由于成本太高,显得吃力不讨好…。

  兜兜转转,2005年的徐克还是回到了武侠片的老本行,这次则是将梁羽生的名著改编为《七剑》。严格来说,《七剑》保持了徐克的一贯水准,也证明他始终是最佳的武侠导演,7000多万的内地票房比起之前的作品而言,进步甚大。

  然而,《七剑》却没能成为徐克的“强心针”,反而险些令他“走火入魔”:或因不满足于拍武侠片,其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他玩过接龙警匪(《铁三角》)、玩过惊悚悬疑(《深海寻人》)、玩过都市喜剧(《女人不坏》),甚至玩起邪典推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却无一不让观众质疑:没有江湖,没有侠义,没有情怀,没有感动,没有反思,这是徐克吗?

  或已是“忍无可忍”,2010年拍完《通天帝国》后,徐克终于决定重拾武侠类型,并以“中国首部3DIMAX影片”的身份筹拍《龙门飞甲》。"3D加武侠”招牌一出,当即为众多观众影迷期待不已,纷纷称言“徐克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然而,徐克本身并不愿冒然行进,他要找到一个能与他再造传奇的人加入合作行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