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很关心语言里的用字,因为从一个人说话的方式里可以看出他的文化背景、出身、成长的年代、受教育程度等,“很多时候我看港产电影都受不了他们的对白,我看过一个电影,讲一个黑帮家庭,二哥和父亲都被仇家杀了,在美国读书、从来没碰过家族生意的三弟因为这件事回到香港,他姐姐去接机,对白是——
‘姐姐。’
‘三弟,你回来了。’
‘二哥的尸体怎么样了?’
‘火化了。’
真的没人会用广东话说‘尸体’这两个字!尤其是还是亲人,‘二哥的事?……’‘火化了’就好了嘛。华语电影里经常有这种对白,我听得好痛苦!对白完全不接地气,不是生活中会说的话。一个编剧、导演,做对一百件事没用,一件事做错就会让观众马上跳出来。我们好像是上帝一样,创造出一个世界来骗你一个半小时,你要完全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你要关心它,被人物的情感牵动。好像《盗梦空间》的梦境一样,那个地毯不对,那个人马上就会知道这个是梦。所以这个电影我就没办法看下去了,因为剩下的时间里我就会一直在想——我不相信有人会说‘二哥的尸体’这种话!”
曾经因为《关云长》吃过一堑的麦、庄总结认为内地观众比较在乎台词,所以《听风者》会在这方面抓紧一点,“要经过重重测试才放到银幕上。”为了适应两地放映的需要,《听风者》并没有简单将国语台词直接翻成粤语,而是另外写了一套粤语台词,“广东话用字的发力点不同,演戏的时候是全国语的,我们拍的时候就预留了很多3个音的地方,因为3个音在广东话里很常用的,讲脏话啊什么的(笑)。这次的粤语版特意弄了另外一个剧本,很香港,香港人看了会觉得‘有没有搞错啊’!因为很久没看到人这样讲话了。”
2.【角色】回归正常人
如果谢霆锋演一个普通人会怎样? ——郭子健
我们都没有坚强到很完美的地步,我们好多缺点。 ——彭浩翔
自从《十月围城》开始,谢霆锋就好像和“苦大仇深”的角色特别有缘,《新少林寺》、《线人》、《逆战》……用郭子健的话说,“每一天都要哭,要不就老爸死掉、要不就女朋友死掉啊、要不就小孩死掉……”如果谢霆锋演一个普通人会怎样?郭子健自己也很期待。在9月即将开拍的关于消防员的新片中,郭子健希望把谢霆锋弄成一个很平常的人,“笑容很多,带一点阳光,感觉是你身边的人。他以前演的警察都很低沉、很多打斗,这次是管理阶层,但不代表你就不用救火啊,你也要进去,还要面对上司下属的很多沟通问题。但回家之后是一个很正常的家庭,有老婆有孩子,是社会的中间阶层。”
《春娇和志明》和上一集《志明与春娇》一样,是非典型爱情片,典型的爱情片经常把男主角和女主角塑造的很完美,让观众幻想有这样的梦中情人,彭浩翔却反其道而行之,“我觉得现在的电影不需要这种,我不要弄一个很完美的角色,你看春娇与志明,他俩都不完美,好多缺点,他们还偷情,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我们都没有坚强到很完美的地步,我们好多缺点。大家喜欢志明和春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啊,我希望拍这种接地气、有血肉的人物。”
《听风者》里,梁朝伟要演一个解放前上海的小混混,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麦、庄只对小人物有兴趣,“除了《窃听2》的吴彦祖(微博),我们没有做过英雄,做的全是小人物,《无间道》的陈永仁,当了十年卧底没有破案啊!这算什么卧底啊?”
在《大追捕》里,电影在展现张家辉沉冤昭雪的过程中也不忘展现他并不善良的一面——他也打警察、甚至想和任达华(微博)饰演的警官同归于尽,周显扬觉得这才真实,“我想他也讨厌警察吧,也想出口气,如果把他写得太好,那这个电影太虚伪了。”
3.【类型】杂糅、颠覆是出路
《西游》会是包罗万象的感觉。 ——郭子健
我不喜欢固有的类型和题材,我喜欢把它反过来。 ——周显扬
有的人喜欢直接喝酒,我就喜欢调出一个鸡尾酒。 ——彭浩翔
《打擂台》是功夫片,但和传统的李小龙式的功夫片已经相去甚远;《大追捕》是警匪片,但“父女情”成为主线,打动不少女观众;《春娇与志明》,讲的故事已经跟“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八杆子打不着;擅长警匪题材的麦庄打造的新作《听风者》,是过去港片几乎不曾有过的类型片——谍战片……
麦兆辉认为,虽然谍战这个类型听着有点陌生,但看着其实不会觉得陌生,当有记者提出《听风者》的预告片里有《色戒》和《风声》的影子时,庄文强笑称“其实还有《窃听风云》的影子!但你看了就知道跟这三部都不一样”。庄文强认为警匪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要在传统的警匪片要有所改造,“现在拍电影一定要高智慧,不能低能,不能冲动,要讲逻辑、要推理,剧情要紧凑,情感和剧情的联系也要更紧密。”
《杀人犯》和《大追捕》在类型片的基础上,往剧情片的方向靠拢,讨论人性、亲情和真相。周显扬说,“我不喜欢固有的类型和题材,我喜欢把它反过来。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拍偶像剧?你给我一个偶像剧的题材我可能也会最后弄成惊悚的。”
拍过cult片《买凶拍人》、仿黑帮片的戏讽爱情喜剧《大丈夫》(听这描述就知道有多类型杂糅了)、文艺爱情片《伊莎贝拉》等片,彭浩翔已是混搭类型的高手,“我觉得类型片是可以混搭在一起的,不同类型加在一起有不同的效果,我喜欢弄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这就好像有的人喜欢直接喝酒,我就喜欢调出一个鸡尾酒。我没有想过自己的电影风格,黑色幽默的电影也会再拍,文艺片、动作片我都想拍,《维多利亚一号》这种血腥的电影我也想拍,鬼片也想拍,但要找到好的机会。”
郭子健对《西游》的风格的定义是“包罗万象”,“我跟周先生(指周星驰)有个共识,希望在喜剧、动作、感情方面有一个比以前更好的平衡,应该是这次和以前的很大区别。”
4.【合拍】立足本土 放眼两岸
保留一些香港导演的特长喜好,国内观众会更加喜欢。 ——麦兆辉、庄文强
我们应该要拍一些它本来就应该是合拍片的片。 ——郭子健
谈到《窃听风云2》的成功,麦、庄的收获是“保留一些香港导演的特长、喜好,国内的观众会更加喜欢,起码拍出来大家会觉得很爽快。” 庄文强笑称本来二人合作没有分工,但因为北上的原因有了分工——庄文强普通话在二人中较好,所以负责国语对白。
郭子健也坦承如果将来在内地拍戏,会跟内地的编剧合作,“说到底对白上的事情也是他们比较好的,你听到我的普通话就知道让我写普通话就麻烦了。”关于北上,郭子健这几年也跟彭浩翔、还有很多新导演探讨这个问题,“在面对合拍的环境,我们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我们是香港人这个是没办法的改变的,一出生就是说广东话的,但是我们应该要拍一些它应该是合拍片的片,比如《春娇与志明》是讲两个香港人去北京工作和谈恋爱的故事,必须是合拍的,我们要做的是把适合的题材用适合的方法拍给观众看。不论内地还是香港的观众都是很聪明的,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以骗到观众,觉得要拍一些很笨的电影给很笨的人看,如果你是聪明人,那就拍聪明的电影给一般聪明的人看,绝对有可能成功。”
虽然是讲述香港人来到内地的故事,《春娇与志明》被质疑还是站在香港人/外来者的视角看内地,彭浩翔认为,《春娇与志明》作为他第一部在内地全面公映的电影、也是他第一次在内地拍电影,这显然是保险的角度,“用香港人的视角看文化差异比较合适一点,也是代表了我自己在内地的发展状态。”(石一)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