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无间道》第一部上映到如今已十年,《无间道》成经典,而麦兆辉(微博)和庄文强(微博)也从此崭露头角。十年里,麦兆辉和庄文强在携手完成了《无间道》三部曲和《窃听风云》系列两大品牌。8月10日,两人的新片《听风者》将和观众见面,在已经曝光的3 新浪潮论坛:无间十年,听风再起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0秒预告片中,“窃听、解密、无间、暗算”等字幕可看作是“麦庄”两大经典品牌的继承,再加上谍战小说大家麦家的谍战元素,以及四度合作的“无间”系列灵魂人物梁朝伟,精彩可期。
7月9日下午,新浪娱乐主办新浪潮论坛“无间十年 听风再起”,邀知名导演麦兆辉、庄文强、知名作家麦家,畅聊“无间”往事、携手解密“听风”,新浪娱乐策划部主任魏君子(微博)担任主持。
现场,两位导演讲述了《无间道》三部曲的创作故事,如第二部的剧本,其实是在2003年4月1日得知张国荣跳楼当晚连夜写出来的。而对于《听风者》,已经看过全片的麦家认为,“《听风者》是麦庄有重大变化的一部电影,虽然情节和风格离原著很远,但这种远也博得了我更多的尊重,寻求突破其实就是冒险。”和梁朝伟已经是第四次合作的麦兆辉透露:“梁朝伟的变化是心态轻松了很多,这次的角色非常顽皮”。庄文强则称看到“一个已经进化了的周迅,这部戏应该会是她事业上的里程碑。”两位导演还现场揭晓了电影《听风者》最新的“灰瞳版”海报。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部 责编、文/陆姝 摄影/孙慧 视频/辛军
【“无间”往事】三部曲的诞生
第一部是警匪片,第二部想拍史诗,第三部跟内心对话
《无间道》三部曲成为不少影迷心中的经典,背后的创作过程也跌宕起伏。在创作顺序上,是先有第一部,才有第二部、第三部,并不是按照时序,三部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导演庄文强在谈及创作心态时称,“第一部就是警匪片,因为我们都是很贪新忘旧的人,拍完警匪片之后,想拍一部比较伟大的史诗的感觉,那时香港也回归了5、6年,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多变化,有一些怀念,回忆总是美丽的,我们就去回忆97年前香港发生的事情。拍完一部史诗之后,想拍部比较新颖的电影,我们的事业刚开始有高潮,身边发生的都是不好的事,很纠结,所以想拍讲内心的、跟自己内心对话的电影,我们其实有野心把这三部弄成不论从哪一集开始看,不论怎么颠倒顺序看,都可以成为一个故事,会很好玩。”
麦兆辉坦承写后两部确实有难度,“拍第一部的时候没想过拍第二三部,所以没留下什么尾巴,写《无间道》2的时候就发现有问题——观众已经知道每个人的下场是怎么样了,所以无论前面多危险,大家都知道刘建明和陈永仁是不会死的,吴镇宇的角色放进去后,才比较好一些。”
《无间道》上映第5天决定拍第二部
庄文强透露,公司决定投拍第二部是在《无间道》上映后的第5天,当时庄文强和麦兆辉只是知道票房还可以(但也没想到会好到那种程度),还在想怎么去庆祝,“毕竟我们都苦了很长的时间”,结果接到老板的电话说出来谈谈第二集的事情,两人都没太放在心上,跟朋友去了知名音乐人雷颂德家里打麻将。在这之后,两人又参加了好几次《无间道》庆功宴,庄文强笑称“《无间道》是我人生里经历过最多庆功宴的电影”,后来老板又找到两人说拍第二部是“来真的”,两人才开始琢磨写接下来的剧本。
得知张国荣跳楼,从当天夜里写到4月2日凌晨完成第二部
之后,麦兆辉和庄文强用3个月就写完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剧本了,第三部2个星期就写好了,但第二部曾经卡住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第二部的剧本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人写完前两个部分后不知道该怎么写第3个部分,于是去泰国找刘伟强(微博)说“真的写不出来”,在泰国游了一个星期的泳,结果回到香港就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庄文强回忆说,“第一件事情是非典全面爆发,大家去超级市场抢盐,我当时阅历不深,我也去抢奶粉,排队的时候就收到朋友打电话说哥哥跳楼死了,我就在当天晚上写到4月2号凌晨把第三个部分写完。”
【十年“合拍”路】
庄文强:担心和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麦兆辉:一个好故事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出来
魏君子:《无间道》第一部上映之后的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始签订,第二部就有了胡军(微博),第三部在内地是非常大规模的上映,我记得好象是在人民大会堂做了首映。所以《无间道》系列,包括您后面的这个《窃听风云》系列,都是跟CEPA合拍的潮流一起发展起来的。二位在创作上的压力和变化有哪些?
庄文强:要时间去适应不同的规则,我们创作人的压力是怎样去表达我们希望表达的东西,而且还要充满娱乐性,这是最难的东西,探讨人性深度的时候,镜头会长、声音宁静一点,节奏慢一点,观众就比较好睡一点。今年看了《碟中谍4》我觉得很难看,太难看了,但是是票房非常好,我小时候刚入行看《泰坦尼克号(微博)》,我觉得难看,但是特别卖座,我去戏院看了3遍,买了碟片看了好多遍,想知道为什么大家喜欢看,那时候就发现我们和观众有距离,就想保持这个距离,不然就成《碟中谍》了。
现在发现这个距离很难保持,会拉得越来越远,比如去年很卖座的《窃听风云2》,如果你问我创作上,我觉得《窃听2》比第一部要简单多了,就是设计,人物的感情方面,做的事情要少一点,我自己会喜欢1多过2,但我的钱包肯定会喜欢《窃听2》,因为真正是观众喜欢看的,我的压力在这里。不要跟观众太远离,但是不要跟观众太近,如果你去做一些观众可能猜到的电影,观众不会想进电影院,好莱坞电影没这个顾虑,你猜不到的是他制作和科技上的能力,现在没这个条件,希望在创作上领先观众一点点。
麦兆辉:其实我没有压力,作为一个导演先要想一想你将要拍的戏自己觉得好不好看,问题是有一个好故事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出来,全世界都是这样,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规则。《听风者》也没有这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个题材,是陌生的,现在有麦家老师已经写好这个小说在里面,有他带领我们进这个世界,压力小很多。
【“双麦”渊源】对彼此的认识和影响
麦家:看《窃听风云》发现在香港也有人关心侦听这个行当
麦兆辉:看《风声》发现麦家的小说是可以拍成电影的
麦家看过《无间道》的第一和第二部,印象很好,直到看了《窃听风云》,当时已经写了《听风者》者的麦家突然发现,原来在香港也有人关心侦听这个行当,并当下觉得,如果《听风者》和《捕风者》拍成电影,麦庄将是最佳导演。后来美亚电影公司买了电影的版权,而麦家也得知华策影视(微博)正在跟麦庄接洽要拍《捕风者》,所以跟美亚老总力荐麦庄拍《听风者》,麦庄顺利入局。
麦兆辉对麦家的认识可以追随到9年前,庄文强看到一个小说叫《解密》,说很好看,介绍给麦兆辉,当时的麦兆辉觉得有一些地方看不懂,但是仍然很吸引,但也没多想,“我们香港长大的,对什么是间谍特工没概念,只是知道007,我们的专长是警匪题材,没想过会有机会拍这个,而且觉得麦家的小说很多文学性的内容好像很难变成影像,看完《风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麦家的小说是可以拍成电影的,就想如果有一天有机会一定要找麦家给一个故事给我们拍成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