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是《白鹿原》公映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特殊意义,比如陈忠实。作为小说原著作者,他为电影《白鹿原》宣传出力不少。电影上映任人评说,陈忠实也等待着大家的反应。公映日前一天,本报记者专访陈忠实,探访影片相关热点话题,陈忠实也是陕西人性格,有啥说啥。
资料视频:《白鹿原》制作特辑终结篇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电影迟放早放对我来说都不煎熬
华商报:陈老师,久经波折后,电影《白鹿原》确认15日全国公映,现在这部电影已经被称作史上最难拍也是最难放的电影,所有主创人员都经受了许多煎熬,您有这样的感受吗?
陈忠实:我已经多少都有点麻木了。对于这一波三折,我不是没有思想准备,从这个小说出版两三个月后,《白鹿原》就遭遇冷处理,不许改编。从那会开始我就比较理性,很平静地来看待。后面我一直很庆幸,虽说冷处理,但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发行,就被改编成其他多种艺术形式。当时这部小说6月出版,半年内就印刷了八次,这已经是给我的惊喜。我写作的基本理想就是,希望读者愿意买书读书,至于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我觉得就是其他附带的。
小说出版已经20年,这一次在北京,遇到一些朋友,大家都很感慨,说小说畅销20年,一年还有10万左右的印刷量,应该对作者本身是最大的心理安慰。这部小说先是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连环画,直到电影,说明我们的文艺政策也在逐步健全起来。我这一代人能理解,包括小说出版时开始的误读。我这个年龄,有这种心理铺垫。电影迟放早放,甚至能不能放,对我都没有心理煎熬。
与《一无所有》相比我更接受华阴老腔
华商报:之前的西安首映式上,您在现场。《白鹿原》的总策划曾说,30年来,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白鹿原》,最重要的音乐作品是《一无所有》,它们共同的特点一是震撼,二是穿越时空。我看到一张照片,是您认真地在听崔健唱《一无所有》,您对摇滚感兴趣吗?
陈忠实:哈哈,我很少看这种演出的,这是中国式摇滚。之前我在电视上看过国外摇滚,包括美国摇滚。我觉得那种表演形式跟我有隔膜,如果我是20到30岁的话,也许就欣赏起来,我会随着摇滚也摇滚起来。
华商报:那华阴老腔,在电影中也出现了,首映式上您也看到了,特别粗犷,被称古代摇滚,您听起来过瘾不?
陈忠实:与摇滚相比,我还是接受华阴老腔,七八年前第一次看老腔演出就给我有一种震撼。那是一种自然的心里的沟通。好像听到那种声音,我的心里也发出一种无声的节奏。如果把老腔看做中国民间的摇滚,那么这种摇滚我到现在都没有隔膜,有心里的沟通。
电影我给打95分,剩下5分留给白灵(微博)、朱先生
华商报:现在大家都知道您为电影《白鹿原》打了95分,您觉得还有5分是啥?
陈忠实:这5分,不止遗憾,我觉得很多重要人物都没进去,白灵、朱先生都没进去。
华商报:对这一次演员的表演,令您印象深刻的是谁?
陈忠实:我觉得都很好,电影体现出了小说中的精神内涵,能把人物展现到这程度,电影完成了它的使命。比起秦腔和话剧的改编要好。段奕宏(微博)很好地呈现出黑娃的复杂,张雨绮(微博)则完整体现出一位在那个时代受封建道德迫害的、有反抗性的女性。张丰毅这个白嘉轩也演得好,从封建制度的解体到新思想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白嘉轩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的最为集中。
华商报:您看过几次电影《白鹿原》,还会进电影院去看吗?
陈忠实:不会啦。我看过3次,第一次是220分钟那个版本,分上下集。第二回是重新剪辑,已经是两个半小时的。第三次就是今年初作协开会时,一二百人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影厅看的。作家们的眼光都很高,有的看完很激动,说很好。有的不屑一顾,说“老陈老陈,都改成啥咧。”
华商报:电影的结尾,对《白鹿原》里黑娃、白孝文、鹿兆鹏三个年轻人的结局都没有交代,这样的结尾您满意吗?
陈忠实:这是很大一个遗憾,很多人物结局都剪掉了,我觉得还是以后的电视剧来弥补吧。
华商报:这部电影咱们陕西的观众最关注,现在公映,您有没有想对小说迷们说的?
陈忠实:我现在倒很想通过你们华商报,看看观众对《白鹿原》的反应,看看大家审美如何。
最难拍、最难产、最神秘的电影诞生了
200 发行人员昨“人肉快递”《白鹿原》硬盘
昨日,本报独家披露《白鹿原》今日公映的消息,并派发100张影票邀请读者观影。截至昨日16时活动结束时,已有近300名“华商娱乐”微博粉丝疯抢100张影票。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白鹿原》延期上映的这几天里,幕后发生了许多故事。而这部陕西电影也获得了诸多称号、创造了诸多历史。
之前,电影人称《白鹿原》为“史上最难拍的电影”,王全安坦言《白鹿原》因为有各种障碍需要跨越。而媒体封其为“史上最难产的电影”——因为酝酿十多年,几度上马又几度搁浅,引得媒体望眼欲穿。尤其是该片原定9月13日公映,却遭遇临阵延期,理由是“硬盘损坏”,对于延期后的公映时间,媒体一头雾水,发行方也遮遮掩掩,令不少媒体记者抓狂,《白鹿原》又获封“神一般的营销”。
昨日下午,《白鹿原》发行方官方终于公布上映时间为今天。随后就得将新的硬盘送到各影院。15:13,“电影白鹿原”的官方微博称:“现在同时有200发行人员正在飞往全国各地,人肉快递电影《白鹿原》的数据硬盘,以求最快最安全地让电影和观众见面……”但直到昨日17时,很多影院都没收到发行方通知,导致无法排片。有院线人士抱怨:“这事能载进中国电影发行史的头号怪事”。还有影院表示,“不排了,200发行人员自己演吧。”“《白鹿原》是2012电影圈截至目前最令人琢磨不透的神秘事件”,由此《白鹿原》又获封“史上最难放的电影”。不过记者了解到,《白鹿原》的数字拷贝在昨日下午才全部搞定,各家影院在排片时,还在等待发行人员送的拷贝。
一切都显得“十万火急”,但不管如何,久经磨难、今天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也算“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在全国观众、媒体和影院的热望中,《白鹿原》趁热打铁上映实属不易。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唐爱明采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