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春捧影帝奖杯到沪:北漂10年是堆积

2013年10月29日10:2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彭骥 实习生 陆乙尔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26届东京电影节上,中国演员王景春凭借在《警察日记》中的精湛演技,荣获最佳男演员大奖,成为该电影节历史上的第5位华人影帝。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王景春,在日本参加完颁奖典礼后,便马不停蹄地飞回上海,参加上影演员剧团60周年庆祝活动,并大方地把奖杯当做贺寿礼物。

  接受专访时,王景春表示,自己有渴望成功的野心,北漂10年艰辛,奖项来之不易。

  得奖是意外惊喜

  在东京电影节颁奖仪式上,日本实力派女演员寺岛忍代表评委会宣读了颁奖理由:“所谓演技的极致,是通过银幕上人物的一呼一吸来实现的。而对于跨越了人生几个阶段的表现,更是难上加难。在展现角色的缺点、强项和同情心的同时,再能够把这个人的人格树立起来的话,就是真正优秀的演技了!”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王景春入行多年,素有“警察专业户”之称,这次,他赖以得奖的也正是最为人熟知的警察角色。王景春表示,这个奖项对他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我真的没有想到,我觉得能去参赛已经是个荣誉了”。王景春认为,这次得奖,自己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但平时的生活不会有什么变化。他透露,下一部电影是爱情喜剧,他不希望把自己框死,“我渴望成功,有野心不是什么坏事,野心也可以是一种上进,奖项对我来说不易,我会好好珍惜,以后踏踏实实地拍好每一部戏”。

  王景春1999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在上海呆了4年之后,开始了他10年的“北漂”生涯。对于这10年,他并不愿意多谈,只说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摘掉上海演员的“帽子”花了很长时间,“这就是生活,其中的苦与乐,必须自己去承受。取得成功总有一个过程,需要堆积,而我,堆积了10年”。

  找原型的亲友聊天

  电影《警察日记》根据内蒙古东胜市公安局局长郝万忠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讲述了郝万忠当警察14年间写的68本日记里的部分事件。

  一般来说,观众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或角色总是有着“主旋律”的刻板印象,对此,王景春则“鸣不平”,介绍这完全是一部艺术性强、一点也不高大全的电影,“我们完全没有按照主旋律影片的节奏来拍,而是非常注重角色人格的塑造,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展示人物。电影拍手法也有些意识流,时空完全打乱”。

  谈及“警察专业户”称号,王景春称,他的确与警察这个职业有着不解之缘。军人家庭出身的他,身边有很多当警察的亲戚朋友,他也一直对这个职业很有好感。一路走来,王景春演过反扒、缉毒、重案的警察,但他坚持自己绝不是被定型了的演员,“警种不一样,每个角色也不一样。我最喜欢演人,而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都是不一样的”。

  为了拍摄《警察日记》,王景春在前期准备上就花了大功夫。除了一个月不停吃,增肥20多斤,还学习鄂尔多斯当地的方言、和当地的非专业演员聊天。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原型人物的亲人朋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以此了解人物的成长历程,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郝万忠的亲人朋友、同事战友的采访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大概有四五个小时,我反复在看”。

  在剧中体验了当警察局局长的责任与压力,剧组上下包括导演也称呼他为“局长”,王景春也坦言在拍摄过程中脾气渐长,开始习惯于发号施令,有时候看到剧组工作人员做错事了,还要教训一番。他笑称一定得罪了很多人,而最可怜的一定是他的助理,经常被自己训得“目光呆滞”。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