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当地时间,9月9日下午,导演宁浩出席了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峰会专场大师班。电影节官方特意邀请了好莱坞百年行业期刊《综艺》杂志亚洲区主管PatrickFrater,作为宁浩专场大师班的主持人,他介绍宁浩导演时说:“他在中国有大批影迷,在中国以外也有许多忠实追随者,他在影评界获得无数好评同时,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宁浩导演与主持人PatrickFrater长达一小时的深度对话中,宁浩导演畅谈了他作为电影人的职业生涯、创作过程以及中国电影工业的现状和未来。他的自身经验分享以及对电影的深刻思考,给现场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宁浩导演最新力作《心花路放》也将于9月30日全国上映,这也是2014国庆档唯一以IMAX格式呈现的影片。
(以下为现场对谈实录)
Q1:你曾经描述你的电影是荒诞现实主义,你怎么看这种荒诞性?
宁浩:中国在从传统向现代国家转型,新旧交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荒诞性,这就是我最感兴趣的点。而电影文化它很大一部分价值就是像镜子一样去照射现实。
Q2:从《香火》到《心花路放》,从艺术片到喜剧片,你怎样看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转变
宁浩:这与中国的变化同步,《香火》县城气还很重;《疯狂的石头》则充满了欲望和物质,很有活力;《心花路放》这个阶段,已经到了反思要何去何从。
Q3:《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对你有改变和影响吗?
宁浩:越多的观众看你电影,你选择的余地和方式要越通俗。你要在电影内容和语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Q4:《心花路放》中周冬雨[微博]的变化非常大,你有要求她提前做一些准备吗?
宁浩:对,我让她先体验生活。在湖南,她去发廊打工,回来以后又让她加强身体的训练。
Q5:你是怎么样开始创作这个剧本的?
宁浩:当时我的编剧遇到些情感问题,我就带他出去旅行散心。回来以后觉得关于如何面对内心的不平衡可以拍一部电影。后来我们就开车又重走一遍,带着他们去夜店体验搭讪。这种体验式的方法是我在创作中经常会使用的。
Q6:你觉得电影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宁浩:剧本创作。一个故事你要最终说什么,是我很看重的。写一个剧本实际上需要大概6-8个月,但是想一个东西,选择一个东西大概需要2年。我会同时想好几个故事,但是动手开始写就只写一个。
宁浩:缘份吧,我觉得我们从价值观到认识上都比较接近,趣味相投。
Q8:有没有想法要在国外拍片?
宁浩:暂时没有,因为中国的现状是我最感兴趣的土壤。国外的题材、文化我并不了解,所以我并没有太想拍一个美国电影或者是一个英国的电影。
Q9:听说你下一个计划是要拍科幻片?
宁浩:我很喜欢看科幻片,但是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全世界好像只有美国人拍科幻片比较多,中国也可以有荒诞的科幻,它和我想表达的荒诞现实并不矛盾,可以统一。
Q10:你觉你算是中国现阶段票房的生力军吗?
宁浩:我不是,但目前年轻电影人确实开始变成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这是一个趋势。中国是一个变化特别快的地区,每隔10年一代人的状态都不一样,甚至隔5年一代人的审美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年纪大和年纪小的人选择影片的方向是不太一样,这也决定了观众和创作者之间就必然存在某些联系。
Q11:怎么看待如今电影营销制作的大数据时代?
宁浩:现在大数据在整个电影营销和制作当中是一个深深被圣经化了的一个方法,但是我觉得创作这个事情并不是以大数据统计来决定的。
Q12:对于如今中国电影观众的看法。
宁浩:过去10年看电影集中在知识分子群体,但10年建设,普通观众也开始进影院。所以结构上发生很大变化。一线城市观众倾向于城市文化,而二、三线城市更多是农业文化,普遍年龄层开始偏低。
Q13:怎么看待合资片?
宁浩:无论从文化发展到多维度的观众,多渠道各个层次的产品,合资片也还是非常被需要的。对于这么大的一个电影市场来说,单一化生产一定是不行的。我觉得好莱坞电影之所以那么丰富,实际是因为全世界各个民族国家的合作,它才变成了一个很强大的一个文化体系。
Q14:你对未来的中国电影有预测吗?
宁浩:我觉得有些小众的影片可能会分流到网络上,有交际功能的电影会失去方向,比方说适合社交的电影,或有仪式感的电影。
亚洲电影峰会大师班是宁浩导演本次多伦多电影节出席的最后一场活动,以《心花路放》媒体场观影的爆棚口碑为开端,到首映观影一票难求和引发的近百次笑声,再到多伦多大学展映时与同学们的零距离交流,大师班可谓给宁浩导演多伦多电影节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