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佟大为:君子之约 五年为期

2014年12月05日17:38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收藏本文     
佟大为 佟大为
吴宇森 佟大为 吴宇森 佟大为

  电影《太平轮》拍完之后,佟大为还没和吴宇森见过面。说起来他甚至有些怀念那些“艰苦”的拍摄时光:“在内蒙古拍战争戏的时候可以每天和导演一起吃羊肉呢。”

  在某些方面,这一老一少有些相似:守时、话不多、有点工作狂。封面拍摄时,距离佟大为从美国落地北京不足12小时,但时差还没有倒过来的他仍提前来到影棚。见到吴宇森,两人没有寒暄几句,就直接切入《太平轮》宣传的正题。 轮到佟大为对光拍摄,一身西装的吴宇森站在一旁带着点慈爱的笑容看着。“我老啦,这些宣传的事情,就多让他们去做吧。”

  2007年拍摄的《赤壁》是两人认识的开始。那一年佟大为刚刚因为《奋斗》收获了大量人气。吴宇森邀请他参演《赤壁》——在电影里扮演一个戏份并不多的曹军千夫长。佟大为半秒都没犹豫就答应下来。不为别的,只因为“小马哥是少年时做梦也想成为的人物”。 那一年,在香港、好莱坞都闯荡出一片天地的吴宇森将家安在了北京,计划在这里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个历史梦。

  在这部明星云集的电影里,佟大为饰演的孙书才是一个草根小人物,与赵薇扮演的孙尚香有一段朦胧的感情。进组拍的第一场戏,就是赵薇骑在他脖子上,用一方手帕盖住他的眼睛。那场戏也是佟大为第一次见到吴宇森,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想着“这就是吴宇森导演啊”。也许是见到崇拜的大导演心里紧张,也许太想好好表现,第一场戏足足拍了半天时间,佟大为怎么也找不对人物状态,他心下暗自着急。“拍摄分好多组同时进行,导演拍得很辛苦,要在不同组之间来回准备、拍摄。我觉得自己耽误了导演时间,也耽误了别人时间。”

  吴宇森并没有责怪佟大为,他教了佟大为一个可爱的动作,让佟大为吹开那方手帕。就是这个简单的瞬间,让佟大为觉得自己“一下子开窍了”。

  但佟大为对自己《赤壁》里的表现仍然充满了遗憾。拍完《赤壁》,他和吴宇森定下一个约定:只要吴宇森导演再拍片,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角色、无论什么情况,他一定出演。

  拍完《赤壁》,吴宇森曾经计划将“飞虎队”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他为这部电影筹备许久,但因为发行问题而迟迟未能开拍。就在那段日子 里,吴宇森病倒了。2012年,他做了扁桃体肿瘤切除手术,花了一年的时间调养身体。病后初愈,他最大的感触是: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那么大的仇恨,应该有更多的爱。

  《太平轮》的拍摄计划就在那时被吴宇森提上日程。还在拍摄《赤壁》时,编剧王蕙玲就将这个故事讲给吴宇森听。这是一段烈火烹油的大时代里,颠沛流离、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1949年1月27日,正逢农历小年夜,从上海开往基隆的太平轮就要开船。黄浦江码头上挤满了等待上船的人,太平轮已被沉重的钢条压得倾斜。直到傍晚这艘船才起航,夜里,为了闪躲宵禁,没有挂信号灯的太平轮与运煤船建元轮迎面撞上,子夜时分,船沉没在浙东舟山海域。船上只有38人生还,近千名乘客沉入深海。

  吴宇森很喜欢这个故事。他并不想将《太平轮》拍成一部灾难片,而是期冀着完成一部能够比肩《日瓦戈医生》的爱情经典。在他的设想里,这既是一个发生在动乱战争时期的船难悲剧,又是一个交织着人性、乡愁、命运的爱情叹歌。为此,他特别描写了三段恋爱。国军军官雷义方、国军通讯兵佟大庆、台湾籍日军军医严泽坤,三人的命运与爱情轨迹因时代而重叠,又因灾难而震荡离析。

  68岁,吴宇森开始拍摄自己人生的第一部爱情电影。很多人无法想象,拍惯了江湖和兄弟情的吴宇森,如何描写大时代下的爱情。但在吴宇森看来,自己的导演生涯一直在拍“浪漫与深情”,这股情怀在《太平轮》中依然清晰。吴氏出品里的鸽子,也依旧可以在这部电影里看见。但与以往电影不同的是,吴宇森将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回忆,放在了《太平轮》里。如他年轻时追太太,邀请太太一起跳华尔兹,吴宇森有一条腿不太好,于是在《太平轮》里,黄晓明扮演的军官瘸着一条腿,邀请宋慧乔跳了一支华尔兹;他与太太曾共同度过一段5年的艰难岁月,于是章子怡扮演的于真与佟大为扮演的佟大庆有了一段相濡以沫的感情。

  2012年,佟大为接到《太平轮》制片人张家振的电话,说吴导有个电影要拍。连剧本都没有看到,佟大为就一口应允。对他来说,这是足足等了五年的约定。

  拿到剧本,佟大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受邀演出国军通讯兵佟大庆——和他的名字仅仅一字之差。为此,佟大为特别向吴导求证,这个角色是否为他量身打造。“还真不是,剧本写好的时候就是这个名字,因为觉得‘佟’感觉上就是北方的姓。”采访时重提起这个问题,吴宇森用带点香港口音的普通话微笑着解释。这个巧合让佟大为觉得,自己真的是与这个角色有缘。

  加入《太平轮》的演员都被这个故事感动。“章子怡看完剧本,马上决定出演,都没有问酬劳和档期。”说到此处吴宇森也动了情。本就容易哭的他在拍摄过程中也哭了很多次。“有时候演员在镜头前落泪,我也在监视器后面跟着一起哭。”五年前的遗憾、与角色的缘分,让佟大为在《太平轮》拍摄中格外努力。电影三个男主角中,他饰演的通讯兵是最草根,也是最接地气的。 为了接近历史的状态,他前往南京采访当年的老兵,和他们拉家常、学状态。说起这些功课,佟大为只是谦虚地笑笑,倒是吴宇森抢过了话头: “采访中他了解到有个老兵因为打仗中不能带酒带粮食,就把玉米棒泡在酒里。肚子饿了的时候啃完玉米接着啃玉米芯,这样就可以吃到酒味。 他就把这些细节都用到自己的表演里。”对佟大为的角色研究,吴宇森连连表示“了不起”,甚至可以“与好莱坞的演员相比”。也是从这些小细节里,吴宇森清楚地看到这个与自己定下“五年之约”的北方男孩的蜕变。

  采访:

  《赤壁》的合作是如何促成的?

  吴宇森:我们互相选的,因为他在戏里的孙叔才是一个小兵,同时又有可爱、憨厚的一面。所以征求大为的意见,看看他是不是想演这个角色。

  佟大为:导演是一个特别有情怀的人。他在做《赤壁》的时候,其实是想将他在好莱坞获得的经验教给中国电影人。当知道导演要拍这部戏,我能够参与的时候,觉得特别荣幸。

  还记得两人第一次在《赤壁》合作的情形吗?

  吴宇森:第一次合作双方一时摸不透沟通的方式,大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直觉得不够满意。

  佟大为:我很紧张,第一天拍戏就要找人物状态,我找得比较费劲。这戏当时导演也拍得很辛苦,分很多组拍,导演要在不同组分别准备、拍摄,因此觉得非常耽误导演时间。我很着急,觉得达不到导演的要求。

  时隔五年,在《太平轮》里再次合作,彼此感受如何?

  吴宇森:我平时话就不多,拍戏的时候更是不怎么说话,基本都是大为主动来跟我说,觉得可以怎么演。当然合作到第二次,我们对彼此都很熟悉。比起初次合作的新鲜,他不仅变得更成熟,也更有自己的风格。 在《赤壁》里,他是一个可爱的小人物,戏份比较少。但是在《太平轮》里他是主角,自我比较明显。我很喜欢演员能够把自我融入到角色之中,大为也把这个诚恳、热情、真性情带到了戏里。

  佟大为:导演对演员很有信心,对演员非常尊重,非常关爱演员。演出的时候基本不讲戏,而是会和演员商量。他将演员视为与观众最直接的接触,想拍出演员最好的一面,最真实的一面。

  因为是第二次合作,导演对演员的要求会不会更高?

  吴宇森:我对大为很敬佩。我(在好莱坞)拍片的时候,很多演员会很认真地对角色做一些研究。我这次都在大为的身上看到了。他在片中演一个通讯兵。通讯兵的技术、性格、习惯,甚至是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他都为此看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功课。当他听说在南京或者其他地方还有一个老兵健在,就马上过去,询问当年打仗的情况,挖掘一些细节。像戏里一个老兵喜欢把玉米泡在酒里,也是他通过访问获得的细节。他把这个人物丰富了,丰富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趣味。这些好的东西都不是写在剧本里的。他在电影中传递的真实感,会让人觉得这个人物很可爱。这是给我最深的印象。

  佟大为:这次和导演合作就吸取了《赤壁》的经验教训,准备功课做得比较充分。

  在剧组会不会让导演给自己开一些“小灶”?

  吴宇森:都是大为自己在思考。比如电影里有一个细节是子怡给他的盐罐补上盐,他就悄悄带走这个盐罐作为纪念。大为确信这个细节是会打动人的,拍出来的效果确实也很好。

  佟大为:都是提前跟导演沟通,把自己准备的一些功课讲给导演听,与导演商量在哪里可以加入一些细节。

  近来自己有什么改变?

  吴宇森:生病之后,现在越来越看重与朋友、家人的相伴,人也是越来越从容。我拍戏的题材也是越来越文艺,你看我都拍爱情片了。但是和我原来拍的江湖片一样,《太平轮》里也会有浪漫与真情。鸽子?当然会有鸽子,这是我对鸽子的感情啊,不会变的。(笑)

  佟大为:今年更忙了,刚在美国拍了两个月的戏,觉得自己在表演上有所提升,而且第一次真正地尝试了喜剧和动作戏表演。(王菲宇/文)

文章关键词: 吴宇森佟大为太平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