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运动员中的演员 演员中的运动员

2015年08月03日12:05   信息时报 收藏本文     
彭于晏 彭于晏

  出道十余年,彭于晏在台湾新生代演员中已经冲到了潮头,2011年在《翻滚吧,阿信》中的体操运动员角色让他从低谷中奋起,接连的片约让他得到市场和业内的认可,尤其是各种运动员的角色,因阳光热血、青春逐梦而深入人心。比如《激战》中的拳击手,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上都受到关注,而在他与《激战》导演林超贤再次合作的新片《破风》中,再次挑战运动员角色,出演一个自行车职业运动员。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彭于晏似乎却爱上了拼体力,阳光健康的外形条件加上肯吃苦的态度,几乎令他成为演绎运动员的不二人选。彭于晏笑着说:“我应该是演员中的运动员,运动员中的演员。”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爽

  从低潮崛起的演员:不变的是一直的孤独感

  台湾年轻演员的代表,彭于晏绝对是排名最靠前的人物之一。因为近年成为当红炸子鸡,甚至连2009年他主演的《听说》今年都得以在大陆安排上映。

  但拍《听说》时的他与现在境遇完全不一样。彭于晏2009年正经历事业最低潮,拍摄《听说》是他当时唯一的工作。“我白天要演很high的天阔,high完就要去处理一些法律问题,心理上确实需要承受很多压力。但也因为没有其他工作,我全力投入在这部戏上,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机会演下一部电影。”彭于晏口中的法律问题是他与前经纪公司的合约纠纷官司,隔年彭于晏胜诉,重新复出。

  低谷时为200万票房激动落泪

  《听说》中彭于晏饰演外卖男孩黄天阔,与听障人士秧秧坠入爱河。剧情需要他用到比较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去表达,那部戏让他学会在表演上放开自己,“告白那场戏一句台词都没有,我们虽然在比手语,但导演的镜头有时会卡到特写,所以观众看到的其实是眼神,这时我们要表现的情绪,就会从眼睛里散发出来。”

  那部电影对于彭于晏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表演上的进步,更是心灵层面的激励。《听说》当年在台湾上映后,男女主角阳光养眼,加上正能量感情的传递让这部电影反响强烈。彭于晏仍然记得自己听到票房成绩时的场景“我当时正在开车,经纪人打电话给我,说票房破1000万元新台币(约200万元人民币),我一边开车一边哭,因为我从来没有电影破过1000万。”

  对于现在的彭于晏来说,票房过亿已经是平常的事情了,他的心境与《听说》当时也有很大的不同。《破风》中彭于晏出演自行车队中很重要的“破风手”,片中有句台词叫做“风在前无惧”,身为演员,彭于晏觉得最大的恐惧就是自己,“有时碰到的角色是比较舒服、轻松跟习惯性的,会很自然地觉得这个很适合我,但是有些是我从来没有看过也不会想到去演的,这其实是一种恐惧。如果我可以去演这种跟自己不太可能相关的角色,我觉得会是很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对于彭于晏来说是恐惧的,但同时也是刺激的。

  高峰时同样需要独处空间

  即将上映的新片《破风》讲述的是一群自行车职业运员追寻梦想的故事,彭于晏饰演的仇铭看似阳光开朗,但并非外表那么简单。“仇铭是一个看起来正能量满满,但是内心自卑敏感的大男孩。有时候很为别人着想的人,自己反而没什么自信。仇铭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他希望在车队中找到归属感,他的开朗是装出来的,内心其实很孤单。”

  这种人前开心,内心孤单的感觉并不只是发生在《破风》的角色中,在彭于晏十几年的演艺生涯中也体验深刻,有过高低起伏的他知道演员并不只是意味着明星光环,他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孤独感,一定会有的孤独感”。

  体验过低潮,得到越来越多的荣光,可是作为演员的孤独感,彭于晏却一直未曾摆脱,“可能每一个人不一样。我不拍戏时喜欢安静一点,不太去外面玩乐,就是想放松休息一下,有时候确实是需要一点独处的空间。”彭于晏认为这是演员走出角色的必经阶段,“因为你演一个角色,需要时间进去,你演完也需要时间退出来的。”

  演员这个职业给他最大的满足不是万众欢呼,而是可以了解和回归自己,“我因为角色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定是风景,而是看到不同族群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人的情感世界有可能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我不做演员,我不会了解这么多不同地方的文化,比如拍《破风》去到的韩国和意大利。如果可以吸收,我就尽量吸收,下部戏不一定可以用得到,但是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并积累起来,我觉得这是当演员很大的快乐。”

  情有独钟出演运动员:喜欢人生充满能量的热血

  自《翻滚吧,阿信》后,彭于晏近几年演出了《激战》、《破风》等好几部运动题材的电影,是不是该对这种类型说差不多了呢?彭于晏也知道自己拍了较多运动类型电影,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我没有刻意想做运动类型,我就是很踏实的,会考虑这个角色给我,我能不能做好?能做好、我喜欢,我就把它做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晓得,我也不想要说我已经设定好了,我不是这样个性的人,我希望随遇而安,希望未来我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喜欢运动电影的真实感

  出演运动题材电影,对于演员有很多体能上的要求,训练过程很长,不管是体操、拳击还是自行车手,彭于晏在这些角色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远非常人所能承受。这些考验不仅仅是在体能上,他说:“每一个精神层面是不同的,辛苦跟训练的意志力的点也不太一样”。虽说运动电影对身体机能的要求是真实而残酷的,但是彭于晏表示自己并没有趁年轻多拍点的想法,“就是合不合适的问题”,未来会不会再演,他没办法预测,“如果有合适的而且我喜欢的角色,为什么不可以?不用设限,都有可能。”

  运动员角色对于彭于晏可能有特殊的意义,不只是《翻滚啊,阿信》让他重新找回自信,而是这类角色所注重的真实感,这最为他看重。彭于晏说:“运动电影中的真实是很美好的,比如摔跤选手的体型可能要肥壮一点,其它运动员比较精壮。如果我很瘦没有一点点运动员的感觉,你们肯定不会相信我会演得好。像导演拍《破风》,他希望很真实,所以需要演员投入去学。”在拍摄《破风》时,彭于晏练习了8个月的自行车,原本清亮白净的他变得皮肤黝黑,小腿也粗了一圈,甚至还拿到自行车专用赛道的使用证书。

  喜欢热血元素的激励作用

  运动电影最常见的卖点就是热血,彭于晏希望自己性格中也能有这一部分,“我自己也是喜欢看能够激励人的电影的,看完以后觉得很澎湃很激动,会被影响,觉得人生其实是充满力量的。我觉得我在演的时候也挺过瘾的,不是每次都碰得到这样的剧本和角色,我就想把这个感动和热血传达给观众”,他自己平时喜欢看一些热血的漫画,“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是热血沸腾吧,觉得自己好像还很年轻的感觉,有动力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

  而对于新片《破风》,彭于晏除了想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外,他更希望观众从中学会付出,“《破风》讲的还是情感,人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或是团队,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部戏讲的就是做人还是要付出多一点,施比受来得更有福气。”

  记者手记

  有亲和力的乖学生

  台湾的电影演员中,时下的说法是彭于晏、赵又廷和阮经天是三个“扛把子”,赵又廷相比起来有点冷,阮经天则有点滑,彭于晏给人的感觉是最有亲和力,但他并不是无趣,有时也会说点不好笑的冷笑话,看见冷场然后自己又略显尴尬地嘿嘿两声,带出腼腆的神情,眼神稍为游离一下,但很快回到认真的表情,让人想起那种班上成绩好又努力加好人缘的乖学生模样。

(责编: YY)

文章关键词: 彭于晏运动员电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