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勺子》:舀出的是夹生饭,还差火候

2015年11月22日 04:48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抛开同情分,“老少边穷”的《勺子》,其实算不上优等生,最多只能进预科班就座。

陈建斌饰演拉条子 陈建斌饰演拉条子

  徐元/文

  《一个勺子》很黑色幽默,一个“拾来”的傻子,得而复失,引发了淳朴牧民一家的困境,于是拷问了今天的人性和社会。它拿到了两座金马奖杯,后来,又由于主演王学兵涉嫌吸毒而一度无法上映,再加上这是资深实力派陈建斌厚积薄发的导演处女作,放在中国电影拍得越来越令人泄气的大前提下,你会推断它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然而,抛开同情分,“老少边穷”的《勺子》,其实算不上优等生,最多只能进预科班就座。因为影片的创意和题旨固然值得赞扬,有如《秋菊打官司》和《鬼子来了》那样,既讲了故事,更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但是,讲好这个故事或寓言的能力,比起张艺谋和姜文,陈建斌就稍逊一筹了,以至于《勺子》的成片有些对不起它的剧情梗概。

  一部电影就像一盘菜或者一架车,色香味要俱全,所有的零件都要齐备地协同工作,《勺子》的问题在于,夹生、短板、露怯的地方不少,其结果就是拖累了那些高分段落,进而最终拉低了成绩。

  首当其冲的是表演问题,陈建斌、王学兵、蒋勤勤都贡献了非常出众的演技,可其他角色全是那种木讷勉强的典型的“群演”水准了(或许“大头嫂”除外)。

  比如,片中第二和第三拨来“领”傻子的人,尤其是说着天津话的第二拨,那种浮夸表面的小品式表演,与陈、蒋的学院派、体验派,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简直就差在脸上写着“骗子”二字了,那么,拉条子两口子怎么可能上当呢?而观众又怎么能信服这样的情节呢?

  陈建斌与王学兵的对手戏很让人过瘾,尤其大概因为王学兵“出事”了,他的镜头要尽可能减少,所以要么是王的“后脑勺”在表演,要么就是镜头只收纳了陈的反应,不过恰恰这种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反而造就了特别风格化、特别妙趣横生的效果。可惜的是,等拉条子面对村长、警官、小卖部老板等人时,这种处理方式就消失了,反而,观众们只能忍受这些角色的扮演者正脸向前,在近景甚至是特写里僵硬地、蹩脚地说着长串台词。

  身为著名的演技派、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专业研究生,陈建斌却无法控制好、捏合好《勺子》的表演,这很让人遗憾。就像不少“第六代”及“第六代”风格的影片一样,选用原生态演员的本意是还原现实质感,可业余演员面对摄影机的无所适从,再经大银幕的突出,反而会特别损害真实性。

  《勺子》的另一大问题是,它在主题上缺失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感——怜悯。

  一部电影总要承载一种或几种情感(不见得是正能量,愤怒、仇恨都无妨),它是创作者的“目的”所在,可以跟剧中角色保持一致,也可以完全相反,但总之必须随着剧情的前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弥漫而出。《勺子》传递着主角拉条子的情感情绪,也透露着创作者的看法。然而,你看,《勺子》的剧情转折是傻子被人骗走了,影片随后的情感线索就成了“拉条子被骗,他深受其扰,而且特别想不通世界为何变得如此恶劣”,却独独没有“拉条子夫妇对傻子歉疚,深怕他遇上灾祸”这一条。可是,构成拉条子性格及命运的情感拼图上,“善良”是不可或缺的,后来的“困惑”、“愤懑”,其实都是附着在其上衍生而出的。

  如果“丢傻子”是件社会新闻,那么拉条子两口子或许确实完全不为傻子担忧,毕竟真实世界远比电影复杂莫测得多,存在着人心人性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但是在《勺子》的世界里,故事前半段强调的是,拉条子夫妇本来就是一对善人,而且儿子蹲了班房,于是傻子这个年龄体形都跟儿子近似的、听话的年轻人,也就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他们的儿子(至少是某种心理补偿),他们对他是关爱和牵挂的。然而,当他们把他送走,特别是知道他显然是出于自己的失误而被“拐走”之后,拉条子和金枝子却完全不为他的安危操心,也不为此自责——请注意,他后来的迷惑,针对的是自己为何遭到了一连串莫名的欺骗和误会,而非源于对傻子的愧疚——岂不是对影片前半部分的背叛?虽然影片后半段拉条子的各种反应都是合乎逻辑的,但一旦少了对傻子的挂怀,就不是完整的了。

  这种怜悯的缺失,不仅发生在影片中的拉条子身上,其实还体现在电影本身对角色及其命运的态度上。拉条子的遭遇是由其性格决定的,甚至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咎由自取,无法开脱的。而优秀的电影(也就是任何门类的优秀的文艺创作),哪怕不认同主角的所思所为,还是会对他予以理解和同情。然而,《勺子》其片近乎用的是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在呈现拉条子的个人悲剧,似乎创作者的意图就是在于表达好人没好报、人善被人欺这个道理,而不是对这些善恶嗔痴的真实生命,抱有什么具体的情感。在表明立场式地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之后,你实际上感觉不到电影真的替拉条子夫妇感到痛心和无助(尽管很细致地表现了他们的痛苦),而他们只是成了写作议论文时的论据或统计数字。

  尽管有些特别高明、特别老辣的电影人,对人性或者说文明抱有彻底冷嘲热讽的姿态,不过在《勺子》这里,似乎倒不是因为修炼到了这层境界,而是犯了某种技术错误,因为《勺子》本该是由人物来引导剧情,但却不幸被“主题先行”拽跑了焦点。

  说到底,毕竟这是一部新人新作,所以,顾虑到这个前提,《勺子》的失误是能够想象、乃至谅解的。但是,一部电影如果想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就是说获得一个在电影史上的公允的“好电影”认证,那么就要抛开这些外在的条件,而《一个勺子》恐怕就没法过关了。(徐元/文)

(责编: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好男人变渣!已故女星小三竟是闺蜜

防火防盗防闺蜜,已故女星病重时老公竟和闺蜜勾搭在一起![详细]
好男人变渣!已故女星小三竟是闺蜜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