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罗家英曾在一篇写周星驰的文章中将周比为梵高:“如果人人都把你当然不可理喻的梵高,那你就要拿出如《向日葵》般伟大的作品。”这句话当然有两个意思,一是周星驰是天才,有创作出伟大作品的潜能,二是他的性格不可理喻,也不容于现实,两点都正如梵高。
周星驰要拍摄《美人鱼》时,还很少人联想到片名的出处,直到这款海选海报发布: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这不是迪士尼的《小人鱼》吗?改编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原来周星驰这次是要拍童话。
很多人不知道,安徒生,其实也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他的作品无比光明纯真,但他留下的日记里给人看到的,是一个忧郁甚至暗黑的男人。
矛盾吗?其实也不矛盾。梵高,安徒生,周星驰,其实都非常相像,他们的作品都在生前或者生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他们本人全都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甚至毫无现实能力(至少也是相当低能)的人。这种矛盾,也可能称之为艺术家的魔咒吧,当然也可以现实的解释,能够在幻想的世界中走的够远的人,在现实中必然是步履蹒跚的吧。
二、
周星驰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习作阶段,周星驰的个人风格还未成熟,基本上仍然只是一个搞笑演员。二,成熟阶段,从《破坏之王》到《喜剧之王》,大量经典迭出,周氏风格彻底成熟,很多作品可以传世,如《国产凌凌漆》《喜剧之王》《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第三阶段,大片时代。自《少林足球》开始,周星驰开始注重特效,一个无厘头演员成为中国特效电影的先锋,这也毫不奇怪,一个喜欢漫画和幻想的电影人最终必然是要走到这一步的。周星驰开始用特效完成他一个个的梦想,《少林足球》,漫画《足球小将》的电影中国版,《功夫》,周星驰对他最热爱的事物:功夫的一生回顾(所以本片周星驰自己也很难超越,因为它是周星驰最重要的情怀所在)。《长江七号》,关于科幻与周星驰的童年。《西游降魔》,佛学与神话世界。
然后是《美人鱼》。关于爱情,以及环保。
从《功夫》到《西游降魔》,明眼人已经能看出佛教思想对周星驰的影响。一个相信“一个人的痛苦,与众生比,就不再是痛苦”的人,他的环保思想不是时髦,而是有着深切的心灵痛苦。
刚刚有人说《美人鱼》残忍,觉得这种说法很有着“君子远疱厨”式的虚伪忧伤,片中的残忍,除了纪录片,就是对人类杀戳其它生物的再现。对此,《一代宗师》说的好,“这世上的事,你不看,它就没了?”,看看无妨。
客观来说,个人觉得是21世纪周星驰的几部电影中的中游水准。比《长江七号》好,比《功夫》差。
但是,要知道,即使是《长江七号》,其在华语电影中仍然是经典的水准。
三、
《美人鱼》最重要的还是讲爱情。曾经拍出《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和《大内密探探零零发》的周星驰,在多年之后再次讲爱情。
这里面有虐恋,张雨琦最后射邓超那几枪,让人想起郭芙砍了杨过的胳膊,是一种变态的报复的爱,
但更多的,是童话的爱。
周星驰这样表达他对童话的态度:我喜欢童话,其实我拍的都是童话,童话里面一定有这个世界好人有好报,真善美的大原则,我相信这些。
邓超演的角色,很像《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其实有周星驰自己的影子。出身贫穷,曾经把赚钱当然重大的目标,一度迷失,甚至暴虐。所以可以理解为,邓超在替周星驰演出。
周星驰关于爱情的话很少,但他曾说:“爱情曾经挽救我,并让我重拾信仰”。正如片中的爱情之于邓超。
所以理解《美人鱼》,其实也正如理解《长江七号》,或者如一个人会不会喜欢《小人鱼》或者《小王子》,更多的不是头脑的问题,更多的是他的心灵愿不愿意喜欢这样的故事的问题。
四、
《大话西游》本来是刘镇伟的时空穿越作品,但电影里真正深入灵魂的部分是属于周星驰的,本片正好暗合了当时周星驰的人生经历,结尾孙悟空孤身走向西天路,也也成为周星驰生命的预演。
在一次著名的访谈中,柴静问周星驰:很多人都觉得你是个可以轻易得到一切的人,可是你好像自己不这么认为。
周星驰说:我的人生是彻底失败了,如果生命可以重来的话。。。。。。
想到了这些,再看《美人鱼》,你会感到悲凉,又感到尊敬:一个相信童话信仰爱情的人,最终孤独终老。一个孤独终老的人,他没有玩世不恭,他依然在电影里歌颂童话,歌颂爱情。
五、
以前做记者时,有次参加周星驰在大学的宣传活动,最后有个女同学站起来说:星爷,你的那段“一万年”的台词,是我们的爱情圣经,你能为我们念一遍吗?
周星驰在热爱他的学生们面前勉强不过,就背了两句,然后就停下来笑说:我不记得了。于是全场同学一起高高兴兴地大声念起“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这是多么有趣的对比,这是两个阶段的人生:后者,是在本来不知忧伤为何物的青春中,强行为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点诗意的忧愁,而前者那种生命中痛彻骨髓的绝望,最终表达出来,也不过就是笑一笑,说,“我不记得了”,而已。(李小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