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谈商业电影:《妖塔》是“抽空拍的”

2016年04月05日 23:4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期陆川在同迪斯尼合作拍摄《诞生于中国》,而《九层妖塔》就是在那期间抽空拍摄的,让人惊叹于陆导超乎常人的精力。

现场 现场

  新浪娱乐讯 4月5日,加拿大大使馆开展主题为“对话加拿大--中国电影行业:现状与挑战“的活动,邀请多伦多电影节主席皮尔斯·韩德林和中国导演陆川,影评人周黎明担任主持。现场三人不仅就当前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矛盾进行探讨,还对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进行展望。面临商业电影巨大票房的诱惑,陆川坚持:“毕竟数字只作用在当下,第二年第三年就没有人谈论了,拍好电影是每一个电影人内心最渴望的事情。”

  当下中国商业电影蓬勃发展,电影票房在2月份更是赶超北美票房,皮尔斯·韩德林十分看好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我得知中国票房年度总收入预计在2017年前将会突破100亿美元,将是130亿加元,届时中国将会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电影市场,相关问题也接踵而至,中国电影如何在国际电影节获得成功,商业片和文艺片二者如何找到平衡点,这一系列问题成为皮尔斯·韩德林、陆川和周黎明现场讨论的焦点。

  问题一:国际电影节能够给中国电影人带来什么?

  在对年轻电影人的发掘和支持上,韩德林认为国际电影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年轻的电影制片人来说,低预算的电影、艺术片的电影对于他们来讲进入国际电影节还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年轻导演在电影节上获奖只是第一步,韩德林称:“我们电影节能够培养出很多新的人才,不一定这些人将来就会一辈子做电影节类型的电影,只不过是第一部,是一个起步。”

  陆川赞同韩德林导演的说法,但却不建议电影人为获奖而拍电影。他认为,作为一个电影人,坦率地说一个电影人把宝押在这上面的话,实际上是一个挺悲惨的事情。过分迎合电影节,会或多或少被电影节的策略所绑架,会限制电影人的创作自由。

  问题二:为何中国文艺电影难以取得高票房?

  皮尔斯·韩德林认为,不仅中国电影,其他国家的电影也有类似情况。“大部分的电影节主要是为艺术电影、为高质量的电影服务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商业性的电影服务。当然这样的一些电影、这些高质量的电影,现在是面临在市场上的困境,不管是什么地方,不止是在北美、中国,其他地区的市场都遇到了困难。”

  对此,陆川很是赞成这种说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艺片之所以不能取得高票房,在于和受众的接受度有关:“在中国看电影不是光讲市场,其实还跟当下观众的接受度去结合,跟观众的接受水平去结合的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发展现状不同于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电影文化已经被浸润了几十年、上百年,中国很多大多数观众往往上个礼拜还是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是看网剧的一批人,要让他们去接受非常高尚的主题,非常先锋的电影语言,其实是一个不太现实的东西。

  在电影制作方面,陆川更希望电影人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作为一个导演来说,能够做到的本分就是勇敢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电影。回到国内,每一个导演继续走下去,怎么能够走,能够有良心地、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拍电影。”

  在这方面,周黎明很有同感,《老炮儿》在中国放映以后引起很好的反响,影片虽带有浓重的北京腔,但是影响范围超出了北京的范围,好到地方年轻人看了也有同感。陆川认为影片成功的原因就在于,管虎导演是触及一个当下认真的话题,用当下观众能够看得懂的方式来讲述。

  问题三:文艺片该不该走商业化这条道路?

  近年来,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蓬勃发展,但在进军国际电影节方面却有点力不从心。而文艺电影在票房方面一直不理想,老少边穷题型的文艺片,观众并不买账,但却是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热门之选。面对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的窘境,在主持人周黎明的发问下,皮尔斯·韩德林和陆川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谈到艺术片的生存空间,陆川的态度并不是很乐观:“我们面临的时代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艺术电影来说,环境是比较糟糕的。现在逐渐的票房依据成为了一个唯一的依据去衡量电影的一个好坏,艺术片的空间和市场其实是在变小。”但他又提到,电影节恰恰给了文艺片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现在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做艺术片的导演其实越来越少,艺术片的生存的唯一的出路可能还是电影节。

  陆川的《南京!南京!》和《王的盛宴》曾分别在34届、37届多伦多电影节上展映。但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电影节导演,因为自己的每部作品风格都不一样。他更愿意尝试不同风格的电影,包括商业电影。

  陆川此前公布了两个新项目,一是与迪士尼合作的纪实探索电影《诞生于中国》,“这个项目其实已经做了两年半了,一直没公布,因为难度太大。我们拍摄了18个月,有六个英国最好的摄影师,整个项目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拍的全是动物。”他笑言,自己其实是在遥控制作《诞生于中国》时,抽空拍的《九层妖塔》,“如果不做《九层妖塔》,没有票房的保证,我就没有机会在中国做电影了。”

  另一个项目是拍摄美国纪实类文学作家彼得-海斯勒的《江城》,原著讲述了一个著名的美国作家在中国的旅程,由此引发了其20年前的回忆,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被问到许多大导演希望将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电影中的问题,陆川表示,前不久自己参观了福斯公司的VR小组,发现这种技术远远跨越了电影的范畴,对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感观的刺激,都会有深刻改变,“我很想了解VR电影的脚本写作方式,以及如何在电影中做到互动,可能未来VR电影会让电影院把座椅都拆掉吧。”

  谢飞导演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此次也受邀参加“对话加拿大“活动。谈到未来中国电影,谢导充满希望,更是语出惊人:“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华语统治世界,现在不要着急。”(实习生曹思妍/文)

(责编:kit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张柏芝不该为王菲谢霆锋“失控”?

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里各自安好,所以没必要把张柏芝顶上热搜。[详细]
张柏芝不该为王菲谢霆锋“失控”?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