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饭给中国电影吃的,是老天爷还是青天大老爷?

2017年04月10日 11:28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看似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是否真的在高歌勇进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玩儿哥邀请了媒体朋友徐元为我们聊聊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

  本文来自公众号“玩儿电影”(id:wan2movie)

  回顾三月的电影,不外乎是《金刚狼3》、《美女与野兽》、《金刚:骷髅岛》等等这类的进口商业大片,而拿下金马最佳影片的《八月》,反而没激起多大讨论。国产与进口片一起碰撞,也没在三月凸现票房奇迹。

  看似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是否真的在高歌勇进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玩儿哥邀请到了媒体朋友徐元为我们聊聊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

  三月,是残忍的三月,是国片沦陷的三月。

  当月国内票房总额31亿元,同比下跌15%,环比下跌45%。元旦、春节的消费旺季过后,中国电影又回到了熊市。而整个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观影人次和票房额双双出现了负增长。

  从去年9月的月度票房报收22亿开始,高歌猛进了十多年的中国影市,似乎终于驶入了慢车道,与此同时,我们的银幕数依然出于惯性,攀升到了“世界第一”(约41000块)。

  那么,问题来了。全球最多、并且仍在持续增长的银幕,非但不能招揽更多的顾客,甚至无法维持既有的消费规模,中国电影业该怎么办?

  购票电商和片方联手炮制的“票补”政策已经退潮,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票房的高增长几乎肯定无法重现了。中国影市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盛极而衰,暂时还难以预知。

  然而,无疑,如果中国电影继续粗放、无序、矛盾地生长下去,像1990年代后期那样进入一个严重的萧条期,并非毫无可能。

  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票补”,更不在于高票价(比起CPI的增速,电影票价多年不变已经算是非常的“良心”了),甚至也不是只依靠“提高国产片品质”就能解决问题的。

  真正捆住中国电影产业的,其实是这个看似高度市场化、但实则仍然严重“计划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电影,最迫切需要的,也是一场“供给侧改革”。

  国产片在三月滞销,相对应的是进口片的畅销。实际上,纵观近年来的中国影市,国产片确实更有机会“爆款”,但进口片却是扎扎实实的中坚,即便是一些二流品质的影片,也都获得了过亿、过千万的票房。

国产电影《大圣归来》靠着口碑逆袭国产电影《大圣归来》靠着口碑逆袭

  虽然大家普遍觉得“看够了美国大片”,但是比起那些层出不穷山寨而劣质的国片,大多数套路满满的好莱坞制作还是“对得起票价”。《生化危机6》《极限特工3》这两部典型的中型片,近期都卖出了11亿人民币,更说明随着二三线市场的壮大,“看美国大片”仍然是一种刚需。

  而且,最重要的是,进口片的票房产出,其实绝大部分是留在中国人的口袋里——进口分账大片,只有1/4票房归于外国片商,剩下75%则属于影院、院线和国内发行方;版权买断影片,虽然抢手货也不时卖出高价,但说到底,“外商所得”还远远及不上分账片。

  所以,扩大进口片数量、允许外商进行更多的影片营销,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实惠的手段,尤其对广大的影院经营者而言,是短期内最能有效解决上座率或曰单银幕产出的好办法。

  然而,酒吧可以选择卖更多的洋酒,体育视频平台可以转播更多的海外球赛,可能不能多“卖”进口片,完全不归影院(院线)说了算——中影公司独家垄断电影进口权、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垄断进口电影的发行权(即便是买断片,“真实”的境内片方仍然需要获得这两家的“指标”)。

  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引进多少部外语片、与外国片商如何分账,也不是电影主管部门、甚至外贸部门可以自主决定的,而是要上升到更高的党政层级。同时,与此相关的种种顾虑,还体现在了近期颁布的行业法规之中,即影院排映国产电影(含合拍片)的时长,不得低于全年总时长的2/3。

  类似的另一个局面是,国产片的供给,也受到了相当限制:我们不能有鬼片、不能有咸片、校园片不能再早恋、古装片不能再穿越、劣迹艺人不能再上岗……不一而足。

这是一部没有堕胎的“励志”校园爱情电影这是一部没有堕胎的“励志”校园爱情电影

  而实情是,放眼各国及台港地区经验,黑帮、恐怖、风月等等题材,都是行之有效的“商业类型片”、都是以小博大的长销品。可是,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这类影片,各家电影院都无法上架。

拿下了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树大招风》拿下了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树大招风》

  此外,每到春夏季节,北京和上海电影节,都会引发影迷的抢票大战,而诸如《教父》《2001太空漫游》《低俗小说》等热门经典片的回顾放映,在北京的电影资料馆也是场场爆满。

  其实,在国内一线城市和重要的几个二线城市,如果能够组成一条经典电影院线,其经济效益绝对可观,可堪对比的是境外大牌艺术家、歌手等在国内举办的展览、演出规模。然而,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也只能停留在构想之中。

  无疑,如今是有大量的国产烂片当道,它们当然要为电影市场的不景气负起一定的责任。然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商业片”的标准来看,实际上近年的主流国产片,品质正在逐渐提高(虽然达不到外界的预期)。

  所以,把市场的问题都归结到“国产片太烂”,不得不说有失公允,何况,让“国产片”变得不烂,这是一个关乎创作、艺术、审美的复杂问题,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快速解决。

群星云集的《封神传奇》,就被认为是一部年度大烂片群星云集的《封神传奇》,就被认为是一部年度大烂片

  用一个比喻来理解:电影市场如同餐饮市场,然而,有关部门严格限制了西餐厅、洋快餐的牌照数量,同时,也不允许湘菜馆、川菜馆、粤菜馆这些“重口味”开张,食客们能选的,只有包子铺、饺子馆,或者一些寒酸可疑的冷饮店、沙县小吃之流。

  此前,通过一些外部的贴本促销,市场一度繁荣了,但是随着口味、卫生、服务等等问题,食客开始流失,但仅仅把问题归到大小馆子手艺不精,显然太过偏颇。

  明明西餐厅不能开、麻辣烫不准卖、臭豆腐不准卖、烧烤摊不准摆……才是问题的关键。

  由于历史原因,“电影”在此间,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宣教工具,所以,长期“管得太具体”,不但这不准拍那不准放,院线渠道更是奉行了严重的贸易保护措施。

  然而,这林林总总的规定、规范,从1980年代起就已经落后于时代——否则,为何新华书店和中央电视台里,都充斥着琳琅满目的“世界名著”“世界名片”——到了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更显得仿佛是闭关锁国时代的孑遗。

禁片《苏州河》禁片《苏州河》

  从业者爱说电影也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当,因为电影和电影之间,完全不一样,而且你也不会知道它究竟拍得好不好,会不会卖座,这是让全世界电影人又爱又狠的行业特性。

  然而,在“我们这里”,还有一层你看得见摸不着的青天大老爷,他们远比老天爷更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所以,如果真把电影当做一个“产业”,那么,就请真的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让“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让公章公文退隐江湖。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