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许鞍华:拍出香港人的侠义和守望相助

2017年07月02日 06:01 华商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很少可以一个人默不作声地替别人做一些事,明知道自己没有回报的也会做,这已经很感人了。可是如果很多人一起去做......”

导演许鞍华 导演许鞍华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0周年,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之作,《明月几时有》将1940年代的香港热血抗争史呈现银幕。拍惯文艺片的许鞍华“转型”拍热血动作片,是什么原因让她做出大胆改变?许鞍华表示是因为这个题材戳中了感动点:“很少可以一个人默不作声地替别人做一些事,明知道自己没有回报的也会做,这已经很感人了。可是如果很多人一起去做,我就会觉得更感人。”

  看了二百多个东江游击队故事

  华商报:《明月几时有》是个有真实人物原型的电影,导演为什么选择拍这个故事?

  许鞍华:它其实有两个故事作为基础。一个是沦陷初期,把留在香港的有名的文人(茅盾、邹韬奋等)拯救出沦陷区,我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庞大的东西,大家互相都不认识,也没有大的组织,但能很成功地进行一场营救活动;另一个故事是讲一个叫方兰的小学教师和她的母亲,当时方兰慢慢成为东江纵队的队长,妈妈后来也变成四区队长。方兰的母亲很支持抗日,她有一天在送情报的时候被捕,大家想救她但又没有办法,方兰的母亲不是一个普通妇女,而是在重要关头成为一名烈士的人。在我看完二百多个讲东江游击队的故事后,我还是觉得这两个故事最感动我,我就想办法在剧本方面把这两个故事连起来,最终变成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可以知道当时一般市民的生活,以及营救工作的状态是怎样的。反正特别感动。而且很少可以一个人默不作声地替别人做一些事,或者是自己没有回报的他也会做,已经很感人了。可是如果很多人一起去做,我就会觉得更感人。感人是很主观的事情,感动我,可是未必大家都感动。

  华商报:你是怎么接触到这个题材的?

  许鞍华:是林炳坤监制提议我拍这样的题材。其实之前已经有人叫我拍他祖母,说她是东江游击队的一员,开一间杂货店得了失眠,因为她晚上都不睡觉。我看了她108页的口述历史,他们说有三百万港币用来拍这部戏,我说可能钱不够,你还是要留着这个题材,你一拍年代戏就是需要很多钱的。接着再找我的就是林炳坤,我就立刻答应了,我感觉有个调子特别能代表香港人的精神,像武打片、功夫片,他们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能做这个事情就算是牺牲也没有什么英雄感,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很伟大。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香港文化的传统,就是用搞笑的方式来表现严肃议题,我就觉得可能拍出的效果会不太一样。

  华商报:所以你觉得也是拍一种侠义的精神?

  许鞍华:对。因为对香港人来讲,侠客与武打不是假的东西。就是帮助人不需要回报,香港人的守望相助,我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但一开始难民来香港,不是亲戚朋友,也让很多人睡在家里客厅,因为他们无意识地感觉特别同情他们(难民)。

  从每个人物的本身出发

  华商报:《明月几时有》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又有历史的人物原型,把他们移植到剧本里面,人又是小人物,是不是有一定难度?

  许鞍华:我不是从两个角度来拍这个戏的,我是完全从这些人物本身的角度来拍的,每一个故事都从这个人的观点来拍的。不是从宏观来讲这个故事,所以每个人物都是从他们的观点来拍,加起来就会变成一个复杂的观点,或者每个人都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共性是都是抗日的人。这就是这部戏进展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我不是说历史,只是说在历史里面每个人的经历。还是从每个人物的本身出发,我不会两个角度一起讲。

  华商报:这次从普通小人物关注到历史人物,会不会有叙事方面的改变?

  许鞍华:会!如果拍时装戏讲现在的香港,或者现在社会中的人,我不用做那么多资料收集,而且做资料收集找年代小事和日常生活,比找历史事件更难,有些还要想象。

  华商报:这个题材对于内地观众而言有点陌生,但对香港的年轻人是不是也是?

  许鞍华:估计也会。香港有东江游击队这件事差不多在抗战70周年才浮出水面,以前他们只是(恍惚)听过,但一般人都不知道有游击队在香港,而且对他们的事迹是不知道的。

  演员要把现在当成那个年代

  华商报:你是如何让演员靠近不属于他的那个年代的?

  许鞍华:他们就当成现在是那个年代直接演,不过有些话和动作是那个时代的人绝对不会做的,就不做与那个时代不符合的东西,可是如果两个时代都符合就照做。

  华商报:你觉得周迅这次会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

  许鞍华:反而有点返璞归真。她演那种歇斯底里与特别敏感的人做得特别好,或者是特别飘逸的角色,或者想法异于常人的角色,再加上她飘逸的外形,你会觉得她有那种感觉。

  华商报:彭于晏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都是那种很幽默、热血澎湃的男生,他在戏里戏外都一样吗?

  许鞍华:我觉得他和周迅都保留了那种没有经验的人的纯真,同时也是一个想东西很成熟的人,其实他们三个(周迅、彭于晏、霍建华)都是,他们可能比我想得还要多和好,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这应该是最高境界。霍建华也同样,我第一次见他感觉和戏中不同,他会傻傻地说我也不知道啊导演,我觉得这一点很可爱,我觉得他可以在戏中保留说不出来的傻傻的感觉,不是典型的油滑的(特工)感觉,我感觉这样很好。

  华商报记者罗媛媛

(责编:kit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