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元北京几何?四川电影降价令京城哗然(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09日08:48 北京青年报
-背景资料(一):
从11月3日开始,成都市电影市场产生激烈震荡,电影院门前人山人海,异常火爆。四川省峨影公司规定:该公司在成都市所属15家影院放映的影片,不管是进口大片、国产影片,还是普通进口影片,票价一律为5元。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一次普通的市场经营行为竟演变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日前,全国电影业对成都电影市场引发的“降价事件”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媒体纷纷做了相关报道,电影局、中影公司、中国电影周报以及众多媒体已赶到成都进行调研采访。
-背景资料(二):
支撑票房基础的是票价和人次,在这两个因素里,我们只能制定价格,价格影响人次。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7亿元,观众人次293亿,而199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8.1亿元,观众人次不足3亿,在这十年间,电影票价从几角钱、1元钱涨到10元、50元,其价位的升高超乎寻常,而电影观众的流失同样令人惊叹。尽管看电视和其他多样化的活动拉走了部分观众,但谁知道高票价又把多少观众挡在了影院门外?谁会情愿花高价去看电影而牺牲不额外花钱就能舒舒服服看电视的享受呢?
电影创作者
乐观
名导演谢飞通过新闻看到成都电影票价降低,连连说,这是好事。电影改革一直滞后,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票价有起伏也很正常,飞机票不也在涨涨落落吗?城市之间收入有差别,全国统一电影票价格也不大现实。票价浮动是正常的。
著名导演陈国星说,我一直主张电影票应该便宜点,5元、3元,应该让更多的朋友都能走进电影院。任何产品,居高不下,卖得太贵,买的人就少。影院是想吸引更多的人看,还是追求最大利润,这是不同的经营方式,是商业都有这问题。中国人多,电影票价应该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电影本来是大众文化,不能高高在上,成为沙龙文化。在发达国家看电影都是很便宜的事,而我们这里电影与老百姓的关系没搞对。
导演冯小宁认为,电影票降价肯定是老百姓希望的事,一次与观众座谈时,我就曾说过电影是大众艺术,它不是芭蕾。降低票价是好事。但票价降低后,可能会使发行方在回收资金时增加一定困难。但中国人多,只要能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重新形成看电影的消费时尚,就会为回收资金提供保障,广义上说,使电影更能聚拢人气。但制片方面的事,我就不太懂了。
编剧郑子说,中国电影从繁荣到萧条,再到繁荣,是影视产业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必然之路。5元钱看场电影,是件好事,是推动电影市场发展的,我支持。否则谁会情愿花高价去看电影,而不在家舒舒服服看电视呢?我坚决拥护“物美价廉”。
影院经营者
悲观
北京电影院的经理们也普遍表示出担忧。首都电影院官经理说,目前我国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痛苦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观众喊票价高,确实,我也认为按平均收入电影票价是高;另一方面票价又降不下来,这主要取决于影院的上座率。去年城市影院协会曾在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搞过调查,曾降低过票价的影院几乎都是无功而返。其实,现在北京也有低票价的影院,可是观众也不多,因为硬件条件差。人们看电影还是个追求视听享受的娱乐过程。而硬件条件好的影院投入就高。我们影院设施可以说比美国的影院投入都高,因为我们买的是进口货,如果票价降低,投入就收不回来。现在的电影票价要是小幅降低,观众不会大幅上升。除非是大幅降价,那就面临着全行业的亏损、倒闭。大家一起跳水,那就有更多的人看不到电影。从根本上说,影响票房的因素不是单纯的票价因素,片源的质量也是一个因素。
投资制片方
担忧
钟情于国产电影制片业的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中军听说成都十余家影院降低票价后表示,现在很多人认为目前的电影票价高于大多数人的收入标准,许多人也认为降低票价能够带来高票房,理论上应该是这样。但这样单纯降低票价后,万一票房没有见高,那时电影可就更难做了。现在做国产影片难度已经很大,能收回投资的每年也就有一二部,绝大多数都是赔钱的。如果全部降低票价,票房又没有见高,那电影真就没法做了。
深圳凌骏影画公司制片人刘小光也表示,这种短期的降价行为能否使整个地区市场的票房都翻倍成长,是最关键的,如果是这样那大家都好。目前,我国的电影票价是有些偏高,但即使是在全世界,电影竞争不是靠票价,主要是靠影片的吸引人程度。(谢燕辰 姜薇)
电影管理者
支持
当记者就成都电影票降价风波采访电影主管部门时,电影局发行处副处长毛羽向记者坦陈他对此事的看法。
首先,毛羽认为,电影应该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票价应能被观众所接受。现在的电影票三四十元一张,票价比较高,这是一个影响票房的因素。美国电影票平均价不过5美元。即使是纽约电影院晚场的黄金时间也只售7美元,相当于那个城市普通劳动者月薪的1/210;印度的电影平均票价相当于普通劳动者月薪的1/400;即使是消费很高的日本东京的电影票价也相当于劳动者月薪的1/125。而中国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的工资普遍是三四十元,那时的电影票价是人们月薪的1/120,那时的电影票价几乎是同国际接轨的。现在在北京看大片要30元左右,北京的月均收入即使是1500元,票价也还是月收入的1/50。高票价造成那么多观众远离电影。
其次,毛羽认为,目前电影的高票价与垄断有直接关系。为什么这次降价风波始于成都,原因是成都有两条发行渠道。两条院线在竞争,形成今天这种竞争局面,也绝非偶然。在竞争中西南影业公司的经营方向由过去单纯搞发行向多渠道、多院线制发展,这也是国家广电总局提倡的电影市场改革的一个方向。
普通老百姓
高兴
个体出租车司机段先生说,我已经快10年没去电影院了。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票价太贵,一天拉活也挣不了多少钱,看两场电影就没法过日子了。
在香格里拉某公司办公的傅小姐说:“电影我倒常看,票价也算能承受的了,但有时去看电影,电影挺没劲的,走吧,又有点儿舍不得,不走吧,又真没什么意思。要是便宜点儿,更好了。”
一位北京观众说,现在电影票价太贵了,30元一张,我们一家人来来回回就要一百多元钱。我还不如花10块钱买张影碟一家人在家看,省钱省时间,不就画面粗糙点吗。咱现在没有条件享受好的,就将就看呗,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
有观众说,北京的电影院条件,要是降到10元钱,我会常去电影院。但也有观众说,降不降票价,我都不去,现在交通拥堵,我不会单独为看电影去电影院。偶尔路过电影院,赶上时间合适,我会看一场。
电影发行者
恼怒
作为全国最大的制片和供片机构,中影公司认为,四川电影票降价的始作俑者违反了与中影公司签订的相关发行协议。该协议第二条第7款规定,在成都地区进口分账制影片首轮和二轮必须确定最低票价。价格由三方商定,首轮票价不低于10元,二轮票价不低于5元。中影发行分公司副经理翁立先生向记者讲明上述情况后补充说,这是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而制定的,也是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要考虑到不同影片类型,影院设备投入不同,首轮、二轮放映的时间差异等因素。翁立说,一个公司单方面降低票价,是违反三方协议的。
近年在制片和发行方面一枝独秀红遍大江南北的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更是成都降价风波的重要关注者。总经理卓顺国对记者说,不管制定什么票价,都应该尊重当地的市场规律和观众的消费习惯。但我反对恶意竞争,我现在还无法判断。因为现在影院的成本也很高。我不能理解的是,影院、影片、轮次、服务之间没有差别,都5元钱,那谁还肯投入资金改造影院。我们应该鼓励影院的技术进步。市场需要发展进步,但是忽略价格的差异也是有问题的,而且票价只是一方面的问题,中国电影不是一降票价就能改变所有问题的。
另一个在冷眼旁观这场降价风波的是北京新影联。新影联策划部经理高军表示,电影票价稳中有降是总趋势,但“一刀切”是盲目举动。一个城市的电影价位应该是阶梯式的。“峨眉公司”的降价是局部竞争的结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种举动,可能是在害了自己的同时,又损害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当记者问北京会不会降低电影票价时,高军回答,我们不会盲目行动,在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后,会有相应对策。
(上图一):如果进口大片《人骨拼图》票价降到5元,你还会牺牲电影美妙的视听享受而去买10元一张的盗版VCD吗?
(下图):谁还记得这些当年花5分钱就能看上一场的电影,现在的国产片与它们相比投资远未上涨百倍,即使5元一张票价也已上涨百倍,又凭什么卖二三十元一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