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默契是我与王家卫拍片的惟一原因(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25日17:08 北京青年报
在经过一个下午的漫长等待之后,终于见到了梁朝伟。当记者们正忙于准备采访笔记和录音机的时候,他已经自人丛中穿过,在椅子上坐定。他的身材比电影中还见清瘦,那种无声无息的脚步,仿佛自《花样年华》的银幕深处走来,飘忽不定。我第一眼看到的他的表情,是平静和漠然。
当梁朝伟开口讲话,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定,他的普通话比预想的好太多。更幸运的是一直在担心的同行们轰炸式密集提问的场面并未出现,我得以从容发问,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能够挨近梁朝伟的左侧,听他谈《花样年华》、谈电影、谈自己,一切等待都获得了十倍的报偿。
-关于《花样年华》
1.影片中的周慕云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也是我演戏18年以来第一次演一个中年男人,很复杂。表现他要求的不是表情、对白,而是要演出那个人的味道,要用身体语言。他站在那里,没什么动作,但是能感到他的心情。这是比较难的,需要完完全全地投入,成为那个人。
2.《花样年华》用含蓄的方法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没王家卫以前的电影那么花,留下很多空间给观众去创作。庸生就是一个悬念,如果让我讲,我会怀疑庸生是我的孩子。其实我们拍的比观众看到的要多很多倍,我们什么可能性都试过,床戏啊,最后的ending(结局)也有许多版本。大家碰面,快乐的ending;大家碰面,唏嘘地分开;大家没有碰面……几乎你能想到的都拍过。我觉得现在影片的ending最好。
3.《花样年华》刻画了60年代的气氛,那时人与人的关系亲密友善。让我想起小时候,香港很穷,大多人同租一座房子,从前我们邻居都不关门,大厦里的人都认识,大家一起玩,跟现在很不一样。人富裕起来要保护自己,人与人的关系就冷漠了。60年代,是一个让人怀恋的时代,是我自己经历的时代。
-关于电影
1.我和王家卫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合作这么多年,建立了许多默契。碰到一个那么合得来的人在一生中很难,这是我们一同拍片的惟一原因。
2.我当然喜欢拍搞笑娱乐的角色,是一个平衡。如果让我一年拍三部王家卫的片子,我会死掉。像《花样年华》,所有的东西都压抑在里面,找不到一个出口,长时间在这种状态里,很辛苦。所以《花样年华》之后我希望拍部喜剧,算一种治疗吧。我最喜欢的喜剧导演是刘镇伟(曾与梁朝伟合作《东成西就》),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机会合作。
3.一直有不同的剧本从国外送给我,爱情片、警匪片都有,但我一直找不到适合的角色或有兴趣的剧本,我不觉得美国导演会很认识我们,不觉得他们会故意为一个东方演员写剧本,还有我觉得中国演员在西方受限制,来来去去就那几个角色。如果有感兴趣的剧本,到好莱坞拍片会是很好的经验,但长期在那里,不可以。
-关于自己
1.我和《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相似之处,就是懂得隐藏自己的感情,不会轻易让人看到我的想法。我很小的时候,爸爸跟妈妈分开,离开我们,从那时起我到学校就害怕和别人讲话,觉得会被人看不起。从小我就远离人群,也会常常对自己讲: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哭。我当然希望开朗,但性格就这么建立起来,没办法。
2.在日常生活中,我的性格比较沉默,但跟妹妹的小孩一起玩就也变成了小孩。其实我也有很童真的一面,就是很少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来。小时候觉得自己是家里惟一的男生,要保护妈妈和妹妹,可能和这一点有关系。
3.平常我的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运动和音乐。我喜欢滑水、乒乓球、羽毛球、跑步……不拍戏的时候,我通常在海上。通过音乐可以发泄自己的感情,演戏的时候是躲在角色后面,但歌手完完全全是自己,要让其他人感觉到自己当前的感受。我怕把自己放在大家面前,所以做歌手是蛮大的挑战。
-两个悬念
1.我和王家卫合作的下一部电影是《2046》,刚拍了一点点而已。不知道讲的是什么,王家卫,谁会知道?(笑)。(细心的观众将会发现,《花样年华》中旅馆的房间号码是“2046”)
2.我相信很快有机会能再和大家见面,但不一定是电影,可能是唱歌。(近日梁朝伟的歌曲精选专辑已经出版)
20分钟的采访时间一晃而过。我磨磨蹭蹭收拾东西,不舍得离开。梁朝伟站起身来,脸上的笑容十分轻松。这个亲切谦和,又仿佛深藏不露的男子,和《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确有几分相似,在保安的催促下,我最后一个离开了房间,走到门口,看见外面是黑压压的等候的人群。我回头向梁朝伟望去,他友好地一笑。这是人生中一个定格。其实作为一个记者,能有机会采访自己向往已久的人是件非常难得的事。文/本报记者尚晓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