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郑晓龙沈阳宣传《刮痧》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26日09:34 辽沈晚报
和其他一些影片轰轰烈烈的宣传声势不同,影片本身上佳的《刮痧》24日走进沈阳的姿势比较平和。执导过《北京人在纽约》的导演郑晓龙表示,这和他不喜欢咋咋乎乎的性格有关系。“观众的眼里肯定不揉沙子,如果你的片子和他们感觉相吻合,不用太多的宣传,也会观者如潮。”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刮痧》这个题材?
郑晓龙: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件真事,反映了东西文化差异,觉得挺好,这也算是最初的灵感吧。于是就反复搞了四年剧本,找了四个编剧写,最后自己也上手了,才弄完。
记者:《刮痧》是在美拍的,中美两国观众的感受相同吗?
郑晓龙:不同。中国人都众口一词谈文化,而美国人认为这是一部反映亲情的片子,尤其是父子情更具有东方情调。
记者:在《刮痧》中您想反映什么主题呢?
郑晓龙:好的影片要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相当的文化内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虽没有好坏之分,但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宽容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记者:有人说《刮痧》有好莱坞风格?
郑晓龙:我觉得那是在夸我。我很喜欢好莱坞的风格,其实它的风格绝不是一言以蔽之的商业味太浓。我们的电影人应该考虑,为什么他们的电影市场做得那么大。
记者:梁家辉在国内国际都很有声誉,《刮痧》是否会在各类奖项评选出尽风头?
郑晓龙:这部影片的人情味和文化冲突,演员成功的表演,我都非常满意。但现在我只希望能获得观众的青睐,其他的事没想过。
记者:《刮痧》和《北京人在纽约》都是在美拍的,导演都是您,二者在主题上有何不同?
郑晓龙:《北》讲的是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如何努力在物质上站住脚,而对于不同文化发的碰撞却缺乏深刻的剖析。那么,几年后“王启明们”在人生和信念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有改变吗?这就是《刮痧》要讲的。
记者:您曾组织策划了《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名剧,但您个人好像远不如您的作品出名?
郑晓龙:工作太忙,我也不愿抛头露面,“人怕出名猪怕壮”嘛,其实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比活在公共视线下要自在。
记者:姜文、梁家辉都曾在您执导的影片中扮演角色,郑导怎样评价两位影帝?
郑晓龙:从演技和做人方面讲,二人无疑都是很优秀的。以前我就很喜欢姜文,他拍戏靠的是聪明和修养,他动脑子,而且爱读书,这是我最喜欢的。(本报记者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