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巨日下的逆光影像,人群排着蜿蜒队伍,纷纷扔下手中冰冷的枪械,这极富象征意义的场景伴随旁白:“人类为什么要相互杀戮?”……当遮幅式宽银幕宽阔视野的舒朗画面最后终止,电影《紫日》演职员表的字幕打出,冯小宁的名字一连出现了三次:导演、编剧、摄影。这位大包大揽的勤奋导演以本月下旬即将上映的《紫日》,作为其“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最后“乐章”,完成了六部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
从1990年创作《战争子午线》引发对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文化永恒主题的思索开始,之后的《北洋水师》、《大空战》、《红河谷》、《黄河绝恋》,到最新作品《紫日》,冯小宁10年创作了6部探索战争与和平的影视作品。执著于战争题材影片的创作,每每谈及于此,冯导总是说:“综观人类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和平,而人类最不珍惜的也是和平。杀人者最后都死于刀下,侵略战争的发动者亦皆如此。
10年的创作,提出的问题都是同一个——人类为什么要相互残杀?”《紫日》的构思在冯小宁脑子里存放了六年,曾经三易其稿,反复修改、论证。对于这部“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冯小宁将之定位于“好看的高品位影片”。影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刻,苏军坦克冲破大兴安岭日军防线,途经一座集中营时解救出一名幸存的东北老乡,苏军将他与一批伤员送往后方,但中途误入日军防区。一场混战后,仅剩下他、一名苏军女中尉和一个日本女孩逃入茫茫林海……故事在中、俄、日三个角色上展开,语言不通、敌对猜忌,三人之间充满了戒备,有时甚至互起杀心。但在险恶环境中,三个人又是靠相互帮助才最终走出林海,当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传来,希望满怀之时,灾难又一次逼近……
影片片名“紫日”蕴含寓意:太阳本是人类共同的生命象征,一旦蒙上战争的阴影,就会变了颜色,只有消灭战争,鲜红的太阳才会重新照耀人间。谈起这部新片,冯小宁说:“对于人类历史的战争恶魔——法西斯主义,如果不把它永远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并且隔些年就再加几颗钉子,谁能担保它哪天不会复活了呢?以电影来说,从《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到《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都是这样的钉子,如果我的电影能成为这样的‘钉子’,我将知足。”
除了对战争的深层次思考,《紫日》还延续了冯小宁作品讲究画面、写实亦写意的艺术风格,继《红河谷》的雪域高原、《黄河绝恋》的黄土黄河之后,《紫日》将大兴安岭的秋日魅力展示于银幕。影片中三位不同国籍的演员均是年轻新秀,但演绎角色都松弛自然。影片对白极少,紧凑情节和人物内心变化成全了该片惊心动魄的观看魅力。这部仅拍摄费用即耗去500多万元的电影,在日前一次小型看片会上,赢得“走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境界”的赞誉。而影片是否能为观众所称许,还得通过上映效果去检验。(晨报记者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