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北京电:昨天下午,冯小刚早就放出风声的那部号称国际大制作的喜剧电影《大腕》终于举行了开机仪式。没等新闻发布会开始,新闻就已经“溢”出来了:女主角由原来传闻的李玟变成了关之琳;片中的“大腕”没能请来马龙.白兰度,却邀来了曾与马龙.白兰度联袂演出反映南非种族隔离问题的影片《干燥的白色季节》的唐纳德.萨瑟兰。令记者们惊喜的是,到会的冯小刚、葛优、关之琳、三宝、英达,每人都爆出猛料,看得出他们为这部新片的“良苦”用心。
冯小刚:大腕这回搞“大”了
冯小刚一出场先大呼“不一样,不一样,太不一样了!”以此来重新唤起在场的记者们对“冯氏喜剧”的兴趣。至于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冯小刚这样一番列举:“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钱多了;还有演员来自五湖四海,有香港的,有美国的;而且比过去的电影更有深度。我们这回要以一本正经或故作一本正经的方式来拍这部喜剧。”等冯小刚介绍该片的故事情节时,却“不小心”露出了“破绽”:“这回关之琳与葛优演对手戏,开始他们有些接触、磨擦,后来就可以用一种化学术语来形容:反应了!”原来,这次自称“大不一样”的冯氏新喜剧还是没有摆脱“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以及“葛优又换女朋友”的大结局。
此外,在发布会上令冯小刚引以为豪的引入“国际影星”的新举措,也引起了记者们的“质疑”:“影片中的‘大腕’为何不选择中国大腕来演,是不是中国的腕在你看来不够大?”“嗯,是这样,我之所以选择国外大腕,是我考虑到对中国人来说,人活着呢,给他举行葬礼,咱们的大腕会不会觉得丧气;再有,我选的萨瑟兰和保罗.马祖斯基,在国外很有知名度,这其中也有照顾国外的观众群和票房收入的考虑。”“你这次有没有想拿该片去争奥斯卡的打算?”记者的发问好像吓着了冯小刚:“这不是我考虑的,我打国际市场只是将中国的喜剧介绍给国际友人,因为武打片和揭示国人苦难的片子在全球已经有了很好的成绩,可是我们中国人的幽默感也是很出色的,向全球展示一下很有必要。”看来,冯小刚收敛收敛着,还是下意识地让自己与张艺谋、李安平起平坐了。
葛优: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葛优虽然光头依旧,但却蓄起胡须,这全新的形象“谋杀”了记者们不少菲林。接下来,为了配合冯导的“太不一样”的宗旨,葛优也打出“努力全面改变自己”的牌:“形象方面,美工刘新刚出了不少力,让我蓄起胡子,还帮我修剪出‘型’来,服装也是比较有力度的那种。至于性格,好像已经有记者为我概括出来了,叫什么--‘生猛’?可能是吧!”话音未落,葛优自己似乎觉得自己变得还不够多,马上补充说:“这次我的台词不像以前那么‘流畅’,故意精炼了一下,有点涩,另外导演要求我的语速也要快些。”虽然葛优很是坦白,反倒弄得记者们有些“贪得无厌”:“还有什么改变?比如在你的戏路上……”这下倒把冯小刚惹“急”了:“他要是真改成濮存昕那样,大伙儿还不如去看濮存昕演戏呢!”
关之琳:要的就是这严肃劲
难得一见的关之琳一出场,自然成了记者围攻的焦点。“你以前所演的角色中很少有喜剧角色,而且你这么严肃适合这个角色吗?”没等关之琳搭腔,冯小刚先站了出来:“我们这部喜剧本来就是用一本正经的方式来表现,绝不是用夸张的言行来展现一种闹剧,我们要的就是关之琳的严肃,再说剧中角色的性格与她很接近,演起来没什么障碍。”接下来,老记们无论是套关之琳的话,还是逼葛优坦白,得到的回答都是:“角色的性格很适合我(她)。”最后逼得葛优甚至说出“怎么适合?剧本里那么写的就是适合”这么“不讲道理”的话。但最终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大家只好拭目以待了。
英达:“往而不来”非礼也
染着一头黄毛的英达竟放下他自己的剧,也来《大腕》中凑热闹,演一个最终将这个“大腕”的葬礼变成广告的“小角色”。当记者问及英达这次为何肯如此“屈就”时,英达很是“无奈”:“冯小刚在我的室内剧中演了一个小偷儿,作为交换条件,我也得答应出演他片中的角色呀!玩笑归玩笑,我主要是觉得这片子挺有意思,万一拿了奥斯卡奖什么的,我也能自豪地说‘我也在那里面’呢。”(记者赵北辰 图/新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