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记者获悉,国际大牌明星苏菲-玛索千呼万唤始出来,将于明天下午乘飞机抵沪,携《卢浮魅影》参加电影节特别放映,并将出席16日晚在银星假日酒店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日新闻事件
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于6月9日如期举行,作为与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并列的11个A级电影节之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举一动自然引起国内外的巨大反响,人们除了可以一睹明星们光彩照人的风采外,还可以乘机“饱食”一顿电影“大餐”。然而,正像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样,此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有一些遗憾。
定格一
苏菲-玛索:等你等到我心痛
苏菲-玛索无疑是此次电影节的最大亮点,她的星光太过璀璨,以至于有些媒体捕风捉影地猜测她已经来到了上海。
有关这次苏菲-玛索抵沪的消息的确令无数她的影迷心急。这倒颇符合玛索一贯的作派:充满了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感。这位冷静的女星几乎集清纯、狂野于一身,从她那幽怨清澈的眼中我们无法不生出一种怜爱的同情,就像她在《初吻》中一样,带着那种青春的苦涩,在期待着一次伟大爱情的发生。正像她的男友安德烈-祖拉夫斯基所言,她之所以同意拍好莱坞电影,不过是玩玩而已,因为他们投资很大,她想看看他们怎么拍,在007《黑白危机》中,制片商怕她抢了皮尔斯-布鲁斯南的戏,硬把好多镜头都剪掉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苏菲-玛索最终会修成正果,成为一位真正的性格演员,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而不仅仅是一位性感女神。
定格二
工作人员:记者太多,烦!
6月11日晚上7点记者一下飞机,就急赶慢赶地朝电影节的主会场之一上海影城奔去,好不容易找到位于银星皇冠酒店五层的电影节组委会,一位负责接待记者的女士遗憾地告诉记者,截止到电影节开幕,共有全国各地近四百来名记者参加报名,而组委会只限定200名记者。因此,有关办理采访证的事情其实早在4月底就满额了。
当记者问她是否能够通融一下时,她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我们惟一的一次通融是水均益抱着摄像机亲自来这里采访,那是上级领导批准的,没办法。别的媒体绝无可能!”
接着她不无抱怨地对记者说,记者们在电影节上不守规矩让工作人员非常为难,在开幕式上,记者们一哄而上的场面不但混乱,也让后面坐着的嘉宾非常难堪。“你们记者也要体谅一下我们的苦衷。”这位女士向记者诉苦道。
据了解,此次来到电影节采访的记者人数远不止四百名,好多记者只好去办理暂时嘉宾手续,每人向组委会交纳1000元,可以观摩10部影片,但没有采访的权利。
定格三
追星族:不看电影看明星
据记者观察,在那些狂热的追星族中,除了一些尚不谙世事的中学生外,还有一些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年追星族们,他们的“追星”热情丝毫也不亚于这些少不更事的小朋友们。
在银星皇冠酒店的大堂里,记者就碰到一位60多岁的老年追星迷,这位自称对电影非常热爱的老年朋友几乎每天守候在这里等待明星们的出现。记者看到,每当有明星出现,他便会主动上去签名、合影。当唐季礼导演出现在大堂时,他便主动地上去搭讪。在跟唐导拉好关系后,他便提出要跟林心如小姐合影一张,唐导爽快地答应了。几分钟后,当林心如出现时,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跟林心如合了影。
定格四
明星:观众热情,怕!
从一定程度上说,到场的影星知名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一次电影节受观众的关注程度,从这一点来看,此次的电影节的确乏善可陈。由于苏菲-玛索“迟迟不见庐山真面目”,又没有别的国际大明星捧场,观众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影星和大牌导演。但遗憾的是,一些内地的大牌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和香港的大牌明星们都似乎无意关注这一电影盛事,整个见面会只持续了十来分钟便草草结束,但那些追星族们却热情不减,纷纷从影院出来等候林心如她们,搞得林心如只好从嘉宾室边门偷偷溜走。
定格五
放映人:国产影片受冷落
据记者统计,截止到目前,已经满座的展映影片共有37部,其中美国影片23部,占了绝大部分。韩国的影片有3部,分别是《生死谍变》、《春香传》、《爱情访谈录》,但中国新片只有一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法国影片《卢浮魅影》,因为届时可以一睹法国首席红星苏菲-玛索的芳容。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部影片几乎全是内部票。
当记者问起前几天国产影片的售票情况时,售票人员冷淡地说:“情况不好,每场最多的也不过几十张。”当记者问起外国片的情况,她有点不耐烦地说:“外国电影,那还用说。”
对此,谢飞导演不无遗憾地认为,国产影片的票房现在的确不好,大多数新片都收不回成本,好多导演编的故事漏洞百出,在故事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同时又不敢直面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这位一向以充满人文情怀拍摄诗一样电影的知名导演几乎有点绝望地告诉记者:“反正也没有观众,拍电影没有人看,再拍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时,一位制片人正找他来洽谈拍片事宜,但被谢导婉拒,他表示自己再也不拍片了,以后改拍电视剧,因为电视剧有观众看。
今日独家专访
艾伦-帕克透露拍电影的秘密
艾伦-帕克绝对是一位电影魔术师,在艺术和商业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的导演们最好能够以他为榜样。从《迷墙》、《鸟人》中散发着浓郁艺术气息的电影到《贝隆夫人》那样豪华壮阔的史诗片,艾伦-帕克似乎天生就知道在艺术和商业的钢索上保持平衡。
为了采访这位电影大师,从6月11日晚上8点起,记者就紧跟在他的后面,直到他跟李沧东等几位导演在酒店的大堂中坐下来,记者也在附近的座位上等候。几乎不用多说话,其他几个导演都不由自主地以他为中心。由于一天的劳累,自称“爷爷”级的艾伦-帕克似乎感到有些疲倦。
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直到11时45分,记者在德国电影亚洲代表鸟溪如先生的介绍下,终于坐在了这位著名导演的身边。
对于此次上海之行,他感到非常高兴。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过得不错,中国人非常热情。
艾伦-帕克认为,参加电影节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在这里不但能见到好多人,还可以看好多艺术电影。作为一位在好莱坞发展的导演,他强调,好莱坞电影在世界上非常强大,它有许多优点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一味的否认是不对的。
当记者提到他如何能把握艺术和商业的脉搏时,艾伦-帕克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他告诉记者,我们不但要在困难的时期努力争取做出有艺术品位的影片,同时还要尽量使电影具有可看性,这样的作品才可算得上好作品。同座的德国电影促进会主席容克斯多尔夫笑着说:“把艺术和商品结合起来,这就是艾伦-帕克先生的秘密。”
他认为,虽然从《鸟人》到《贝隆夫人》,他影片的主题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世界、人物的角度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惟一不变的是在拍电影时要把整个心都放进去,创作的热情永远年轻,他强调,这才是他始终不变的地方。
提起中国电影,他坦率地说,自己以前了解得并不多,仅仅看过张艺谋、陈凯歌的一些片子。他认为,目前在西方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一些影片,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本报特派记者王金跃)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