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
《黄金甲》
今年张艺谋仍然希望用大片杀出一条血路2006年,中国电影以一种绚丽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既不缺少大片,也不缺少成功的小成本制作,更不缺少国际大奖,一批政府投资的电影借助成功的商业发行模式走出乏人喝彩的窘境……这一年,中国电影赢得了足够的掌声,但也再次把某些影片“叫好不叫座”的课题摆上台面。
大片依然抢眼
2006年的国产大片仍然风头强劲。这一年,我国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片就有8部之多。对于经典的借用是2006年中国大片的显著特征:冯小刚借用了《哈姆雷特》,《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借用了《雷雨》。从叙事策略上来说,两部大片聪明地逃开了《无极》(blog)凭空捏造的风险,剩下来的就是如何在旧瓶子里把新酒装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要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中国的导演们利用西方最能接受的古装历史电影和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探索出一条值得褒奖的大片之路。
《疯狂的石头》(blog)开先河
2006年的国内影坛并不缺少“小成本”,甚至是小成本影片颇为繁盛、令人惊喜的一年。记者粗略统计的全年公映影片中,近50部国产电影属于可圈可点的小成本电影,如《疯狂的石头》、《梦想照进现实》、《芳香之旅》、《泥鳅也是鱼》等等,它们填补了古装大片留下的现实空白。
《疯狂的石头》是一个典范,投资300万元,赚回3000万元,2006年的中国影坛没有谁能像这块“石头”一样,通过口口相传赢得票房、赢得口碑,真正是一本万利。《疯狂的石头》既在满足观众的要求,也在提醒中国电影:好看,并非一定要多花钱!
叫好不叫座引思考
2006年,世界各大电影节上活跃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其中不少还拿了奖。比如在东京电影节捧回大奖的《我们俩》,在釜山电影节获新浪潮大奖的《槟榔》,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地平线单元最佳故事片大奖的《马背上的法庭》以及贾樟柯擒获“金狮”的《三峡好人》……
受相关政策鼓励,国产影片制作渠道日益多元化,独立制作、小成本民营电影为了获得更多关注而把赴国外参展视为捷径,可惜的是,至今中国电影所获的国际奖项与国内发行还没有发生密切联系,没有摸索出奖项与市场成功对接的经验。2005年获戛纳大奖的《青红》转战国内没有获得多少票房,斩获“金狮”的《三峡好人》让贾樟柯头疼的问题同样是:影片怎样跟更多的观众见面?
尽管存在诸多遗憾和不足,但2006年的中国电影依然让人们感到宽慰:市场在强势复苏,各类风格多样的国产电影让观众对未来充满期待。得失之间,中国电影在坚韧前行。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