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之军读解李安电影《与魔鬼共骑》(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5日21:26  金羊网-新快报

  表面上看,南北战争时期的矛盾基于白人、黑人、后移民者的冲突,正是由于他们的冲突才导致美国这场史无前例的内战。对于这场内战,描述它的电影一般都是通过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和荒谬性出发的,包括移民的意大利导演、拍摄《镖客三部曲》的莱翁内,他在《黄金大镖客》中也是对战争的本质有所批判。但是李安含蓄的表达中却表露着更加让美国人难以接受的、残酷的批判——就是对自由与非自由定义的批判。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建国之本就是自由之邦,否则又怎么会有感恩节的出现。但是,谁能想到在一八六一年会爆发一场因为自由和奴役而引起的长达四年的内战。在这场内战中死去的生命其实不单单是被战争摧残掉的,更多的,他们是美国社会发展的牺牲品。“人人生来平等并享有平等权利”却成为他们战争的罪恶之源。究竟自由的定义是什么,而又如何去评断非自由,这才是李安在《与魔鬼共骑》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这个内容也直接关系到现在的美国政治体制。这样的一部含蓄却意义凝重的电影,自然是不会受到美国观众的好评的。加上在镜头的运用和情节的设置上稍显稚嫩,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这个本身富有意义的影片缺乏了说服力。这也是导致《与魔鬼共骑》失败的原因。

  《与魔鬼共骑》竭力去讲一个庞大的、深刻的道理,可是李安选用的讲道理的方式却没有被人们所接受。李安曾经说,对于美国内战时期南方佬抗拒北方佬的心态,和现在美国化过程中的抗拒感很相似。从这个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李安是通过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这么一场战争所带来的对现在这个世界美国化的影响。我们仍旧拿《纽约黑帮》来比较,《纽约黑帮》确实以理性的历史环境,来诉说导演斯科塞斯作为一个美国人对南北战争感性的看法。而李安却是一个亚洲人在理性的历史环境中,作一个更加理性的评断。据我所知,《与魔鬼共骑》是唯一一部如此理性地去看待南北战争的美国片,这种理性近乎于残酷。

  影片中很重的色彩还是用在了对奴隶制度的批判上——对于黑奴和白人之间的矛盾描述得非常多。这也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李安对于自由与非自由定位的批判。电影是在阐述什么是自由,电影最后给出了我们一个平等世界的美国,电影的拓荒精神也恰恰展现了一种博爱。可以说,李安是把欧洲移民者所带到美国的思想引入到了电影当中,将电影上升到一个很大的空间里。

  尽管如此,我还要说《与魔鬼共骑》并不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而它本来凌厉的锋芒也被后来的《卧虎藏龙》所掩盖。但是,《与魔鬼共骑》之于李安,之于整个美国电影的发展都是有深远含义的。这是李安最大胆的尝试,对于政治体制的批判和对于美国历史的冷眼分析,远远比以同性恋作为噱头拍摄一个爱情故事更为犀利、尖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