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2.sina.com.cn/ent/m/f/2003-03-14/3_28-3-326-562_20030314175942.jpg)
![](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减下了30磅体重,拍出了代表作《钢琴家》,布劳迪的耕耘有了收获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在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项的提名名单中,由美国演员阿德里安.布劳迪(Adrien Brody)主演的影片《钢琴家》(The Pianist)榜上有名,这部一举囊括今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四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的影片被视为奥斯卡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乌拉迪斯拉夫.茨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的回忆录改编而
成,讲述茨皮尔曼(阿德里安.布劳迪饰)在二战爆发后被放逐,在华沙犹太人区挣扎求存,受尽凌辱,逃出来后在城市的废墟中藏身,一位德国军官发现了他,帮他生存下去。
29岁的布劳迪曾经出演过《细细的红线》、《山姆的夏天》等影片。出演《钢琴家》,布劳迪不仅学会了弹肖邦,还学会了波兰语,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整整减掉了30磅体重,3月初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惊魂未定:“那时饿得都快没命了!”
波兰斯基主动“看上”我
记者:你运气不错,和不少名导合作过,像斯皮尔伯格、斯派克.李、特伦斯.马利克,这次又和罗曼.波兰斯基走到了一块儿。
阿德里安.布劳迪(以下简称“布劳迪”):是啊,我很庆幸能和这么多个性鲜明、富有创造力的导演合作,他们不仅磨练了我的演技,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是伟人,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好品质,跟他们合作的这些影片也都是难能可贵的灵感之作。真的非常幸运,毕竟很多演员都没有这样的“福分”,所以我也很努力。
记者:听说你母亲是位摄影记者?
布劳迪:我从小到大,一直都被她的新闻照片包围着,浴室里挂着底片,连走廊的CD架上都挂着冲好的照片!我爸爸在纽约一所学校教书。我的朋友没有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没有我这么幸运。我在正式开始演戏前就已经签约了,毕竟,靠拍独立电影和那些“非百老汇剧”是赚不了什么钱的。我偶尔也会接拍一些广告赚点“外快”,所以生存不成问题。但我一直想做出点什么,直到现在也还是这么想的。之前和那些大导演合作,没有一次是他们主动看上我的,每部影片都是我苦苦争来的,为此我甚至怀疑过,我是不是注定成不了气候?多少大明星都在争那些角色啊!所以我一旦争取到了机会,就会加倍地想要演好。好在这次是波兰斯基主动“看上”了我。
尼克尔森掏钱来看“我”
记者:《钢琴家》里的茨皮尔曼不好演吧,题材很大,而且距离的年代又那么远。
布劳迪:的确不好演。因为故事是以倒叙的方式讲出来的,拍影片的开头时,我没法充分进入角色。最后我只有“轻装上阵”,把之前培养的对茨皮尔曼的“感情”全部卸掉,重新开始接近这个人物,重新对茨皮尔曼定位。
从人物的角度讲,茨皮尔曼并不能称作“主人公”,因为在好几场戏里他都是沉默不语的,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回忆,其间既没有把话题转到另一个角色上去,也没有什么“节外生枝”的情节,就是一味地沉默着。我以前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戏,这种时候,观众是没法逃出这种氛围的,作为演员,我也一样不能。另外还有一点,波兰斯基不爱用替身演员,弹琴也好,惊险镜头也好,全是我自己完成的,所以尽管非常非常辛苦,但是这个角色也具有非常鲜明的“布劳迪”特点,所以,哪怕受苦受累我也心甘情愿。
影片一年半以前就拍出来了,我参加了在不同国家举行的首映式,这次来了美国洛杉矶,来了好莱坞,我很兴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这里的观众看到我的表演!但是,影片在美国被剪了,不能足版上映,我非常失望。但是,我想到了茨皮尔曼,他是个非常有忍耐力的人,对比他的遭遇来说,我这些烦恼就不算什么了。是他教会我从一个更深刻的角度去看问题。我承认我非常失望,也会为花钱看电影的观众感到遗憾,这其中甚至包括大名鼎鼎的杰克.尼克尔森!但是转念想想,也就没什么了。是这个角色让我想通了。
看着体形变了回“魔术”
记者:一部影片能有这样的魅力,实在少见。
布劳迪:是啊。我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充实自己,他激励了我,也教育了我,能给我启示,让我获得没有经历过的社会体验。我想学更多东西,他是怎么忍受那些战争的?理解了他的痛苦之后,我忽然就对尘世中的种种苦难、甚至种种欢乐有了更深的领悟:能够活着是件多好的事!
记者:你对你的角色都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吗?
布劳迪:对,特别是当导演鼓励我要这么做时。我不是那种光吹牛不干事的人,拿茨皮尔曼这个角色来说,我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减掉了整整30磅的体重、学着演奏“肖邦”等等。当时我最着急的是怎么在一个半月里把体重降下来,我几乎天天都饿着肚子,饿得都快没命了,好在终于挺过来了。我很高兴看到自己的体形变了回“魔术”。(采访:Cynthia Fuchs 编译:汤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