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妮可-基德曼日,因为今天的竞赛重点,是基德曼为丹麦坏小子拉斯-冯特里尔主演的《狗镇》。八点半的电影,我还提早了半个钟头进去,已经挤得满满的,甚少有空位了!
大家这么虔诚地起床捧场,原因是坏小子冯特里尔每部作品都必有创新可看之处。果不其然,这部电影背景设在美国洛杉矶山中的几十年前小镇,有一天,一个穿着入时的少女
逃避帮派追捕躲在小镇矿坑中,镇上的人愿意保护她,条件是她必须为他们工作。但是不久,追捕少女的势力更加紧迫,狗镇上的人也开始了对少女心理和身体上的压迫,甚至把她绑在一块大铁车轮上,末了,少女才进行她的报复,显露出她真实的身份。
冯特里尔这一回突破性采取全如舞台的背景,没有墙,没有实景,全用粉笔在土地上作画(如画出家门口看门狗的位置),抽象的动作(如开门、敲门都用音响代替),简约的家具,营造出想象的美国小镇。
冯特里尔谈到本片创作的灵感来自两个方向,一是两年前他携《黑暗中漫舞》来戛纳时,许多美国评论者骂他,一生没去过美国,怎么好意思拍美国背景的作品。他的答辩是,美国人也没去过卡萨布兰卡,不也拍出了《北非谍影》吗?这位天生反骨的导演,当然不服气,非拍一部全美国想象背景的《狗镇》,而且是美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冯特里尔的第二个创作灵感来自20世纪70年代流行欧美的电视剧剧场。这种剧场以抽象的布景著称,将有名的剧场搬上屏幕,冯特里尔延续这种作风,因为他对当时的电视剧场有无限怀念。
以上两项理由当然都会引起争议性。但是来戛纳放电影,最怕就是默默无名、可有可无,争议性强、抢话题是先决条件。果然,电影放映完之后的记者会外面人山人海,我和纽约村声杂志的霍华高举着阶级较高的证件,才突破重围,逃难似地踉跄进会场。
我不是想听冯特里尔,而是为看妮可.基德曼而来。这恐怕也是我在戛纳唯一会参加的记者会。我对基德曼有兴趣,因为这几年她的演技高飙,突然变成全世界最有趣的女演员。而且,从她小时候在澳洲演的商业小片,到当今如《红磨坊》、《时时刻刻》等大片,她已经不折不扣地从美少女蜕变成演技派大将,又从婚姻的创伤中站起来,在工作中得到兴趣,值得鼓掌。
而当她出现在记者会现场时,真是令人惊艳。美丽而立体的五官,匀称的身材,有品味的龟绿宝项链,更可贵的,是她诚恳的态度。她坦承接拍《时时刻刻》,在她人生的低潮时拯救了她。“我喜欢工作,喜欢独处,喜欢去不同的地方拍戏”。
有人问她,知不知道有影迷从早上七点多就去抢红地毯旁边的位置,只为了晚上能看到她走上大殿几分钟。她说,我也当过影迷。以前为了等Abba合唱团等了几小时,十岁的时候,她等梅尔-吉普逊,她曾尖叫着喊道:“他看了我一眼!”她说,我了解影迷,因为我也曾站在栏杆的另一边。
在记者会上,她和冯特里尔默契十足。冯特里尔照例拿出他的坏嘴巴风范,对各种批评性问题迎头痛击,然而他也时时拿出哄小孩的态度对待基德曼:“告诉大家,下面要帮我拍什么?”基德曼不得不坦承,她愿意帮冯特里尔完成这个‘US&A’的美国三部曲。”
她说,我信任他,我愿意为他拍片。记者会结束。
会场外,仍是人山人海等着看她一眼的各种影迷,“妮可!妮可!”狂叫声此起彼落。戛纳的明星传统,从以前到现在!焦雄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