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谢东对获奖很有信心
本报釜山专电(特派记者潘媛) 今天,釜山电影节就将落下帷幕。在晚上进行的闭幕典礼上,本届电影节惟一一个竞赛单元“新潮流”奖———亚洲电影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到底花落谁家,成为最大的悬念,而一直任张艺谋电影第一副导演的中国年轻导演谢东的新片《与你同在的夏天》也将亮相本次“新潮流”单元。昨晚,记者独家专访了正在等待消息的谢东。曾凭《冬至》一片在东京电影节颇受好评的他轻松地表示,对自己的电影很有信心。我现在是用“心”拍电影
记:听说你此次带来的《与你同在的夏天》曾经在2001年就来过釜山?
谢:是的,虽然当时没有拿到大奖,但通过PPP计划我认识了后来电影的投资方。
记:和《冬至》相比,这部新片有什么突破?
谢:《冬至》讲的是成人婚恋,而《与你同在的夏天》则是讲述初恋故事。《与你同在的夏天》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看起来没有那么累。当然,我现在还处于用“心”拍电影的阶段,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用“脑”拍电影,我自己倒是希望用“心”的阶段尽量延长一些。
记:此次在“新潮流”单元将要面对其他3部中国电影,有信心拿奖吗?
谢:我对自己的电影有信心。
记:如果《与你同在的夏天》拿奖的话,你认为是什么在打动评委们?
谢:说不清楚。电影节上的偶然因素太多,所以我还是比较在意观众的感受。
记:你曾经作为张艺谋的第一副导演多年,而张艺谋此次将会担任东京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有媒体说你放弃东京电影节是因为师父张艺谋?
谢:东京电影节先邀请我,但后来釜山这边也有了消息,我最后还是选择来釜山,但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我的电影要变得更加娱乐
记:今年还有包括《孔雀》《青红》等许多电影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世纪80年代为背景,为什么中国导演会集体怀旧?
谢:对于我们这批人来说,那个年代在记忆里显得特别珍贵;另外,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来说,那个年代是一个“口”,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的变化都是源于那个年代,这种电影集体怀旧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大共鸣。中国电影对外呈现太多灰暗、压力和控诉,但我希望我的电影是对人的本能的直接表现。
记:已经独立拍摄了两部情感类型的电影。在未来,你的电影会不会类型化?
谢:会。所有的电影都应该最终强调一点,那就是被大众接受。我的下一部片子应该会比上两部更加娱乐,在投资上会大幅度增加,演员的选择方面也可能会考虑用大牌。我已经感觉到内心的膨胀
记:现在国内很多年轻导演都会将自己的作品拿去参加国际电影节,包括你本人也是因为《冬至》入围东京电影节而一举成名。你觉得这是年轻导演一条可行的路吗?
谢:算吧,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本来导演是不应该考虑这些问题的,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考虑。未来几年这还将是一种趋势,这不是年轻导演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性的问题。
记:那会不会有年轻导演是为了电影节而创作呢?
谢:这是肯定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为了在电影节上拿奖和成名,在题材的选择上、在讲述的方式上,相信很多导演都会有一种投机和迎合心态。不过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良性循环。拿奖肯定是好事,但为了拿奖去拍片对自己是不公平的。
记:第一部作品就在国际电影节上受到好评,所以你本人对这个感受很深?
谢:对,毕竟拿奖不能改变你这部电影的质量,甚至也不能影响你下一部电影。削尖脑袋去钻电影节只会大伤元气。现在我的电影算是有人认可了,记者们也都来采访我了,我就明显感觉到自己有膨胀心态了。
记:那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去控制?
谢:不解释,不抱怨,不羡慕。我的拍摄原则是:电影不仅要刺激人的肾上腺,还要刺激人的心灵,毕竟对于心灵的刺激要长久得多。
谢东,1969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影视艺术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谢东曾长期担任张艺谋的第一副导演,拍了《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幸福时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程启凌/图
|